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楼主: farita96
收起左侧

听化工设计行业老前辈讲过去的故事-化工模拟攻关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制氧新算法引领潮流  

潘鸿精馏新算法应用的另一个领域是深冷空气分离制氧装置。空分制氧在国/防/航/天、潜/艇、钢铁以及气体工业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制氧技术水平是国家当时急需降决的问题。

1971年冬的一天,设计院暖风组的一位同事把一位外单位的访客带领到潘鸿的办公桌前。当时,潘鸿开展化工过程电子计算时间不久,到他办公桌前来访问交流的还不多,这位客人算是稀客。客人的年龄和资历应是与潘相仿。暖风组同事介绍说是杭州制氧机研究所的林战生同志,因在制氧机业务上有往来而相熟,今天他专门来这里请教空分精馏塔的电子计算问题。那个年代,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是很普通的事。全国是一家,技术应共享,这是基本理念。除了一些老派的技术人员有技术保留的概念以外,文化革命前后的毕业生对技术交流都是不保守的。

林战生首先简单介绍了制氧业的重要和现时国内空分制氧行业的状况。他特别强调中央高度重视提高国家制氧的技术水平,大炼钢厂需要高质量的大型制氧机,国防工业更需要高质量的大型制氧机,生产液/氧/火/箭推进剂以保证航/天/导/弹的发射成功。杭州制氧机厂是国内空分制氧的龙头企业,在1956年就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制氧机。但目前产品的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关键之一是作为核心部件的深冷精馏塔工艺参数欠佳,这是现有设计沿用精馏手工图表算法所不能克服的。在制氧业,国外先进厂家已开始引入电子计算机计算,林战生忧虑我国的技术落伍,必须急起直追,但苦于他们自己没有搞电子计算的条件。得悉上海设计院在化工精馏电子计算方面已先走一步,而制氧装置的主体就是精馏塔,特此想来取取经,学习学习。

林战生又继续说,从国内经济发展的势头看,中国钢铁工业将会大力引进外国的成套装置,而国外先进的钢铁生产线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氧气炼钢,每套装置都必定会配套大型的制氧设备,国内现时有关这方面的技术人材严重不足,必须未雨绸缪,培养人才以应对。

潘鸿听着林战生的论述,再看看眼前这位年轻人,毕业年份只与自己相若,不象是单位中技术方向的决策者,这般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怎么会由他这样资历的人来提出的呢? 不过也没想太多。对于这一”英雄所见略同”的观点,潘鸿听来自然感到亲切。两人继续深入交换看法。当听到上海这里对精馏塔计算程序已有不少经验时,客人有点喜形于式。热切希望对方在深冷精馏方面多做些开发性的工作。

对于深冷精馏,就模拟计算来说,特点是空气的物性计算比较简单,而精馏塔的流程结构则异常复杂。潘鸿开发的矩阵算法正好能解决深冷精馏的难点,取得成果是可期待的。但是,他有一个大顾虑。

    “空分精馏不是我们设计院的专业方向,自己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恐怕会有些不方便,而研究出来了也无用武之地。”潘鸿不无顾虑地说。
    “不,不。这是一个极待开发的领域。你们很有条件带头攻关,只要闯出一条路,后来的就可能跟上。将要引进的几套钢铁厂制氧设备设计参数必定需要作技术校核,你的计算将对国家有用。” 林战生在极力坚持。他继续说:
    “你把数学模型搞出来,编程序把它算通了,写成论文寄来杭氧的内部刊物《深冷简报》,我们会立即刊登,向全国深冷行业推介,引领大家走进深冷电子计算领域,会有大作用的。”
潘鸿被林战生的诚意所感动,答应进入这一领域,尽力搞出一套空分精馏塔的新算法来。不过这只能是私底下进行,不宜惊动上头,以免横生枝节,否则怕会破坏自己现有的研究环境。

此后,他们围绕深冷课题有多次互访和信函交流。最终拿出了一套用于电子计算机的深冷精馏算法,潘鸿执笔写了一篇技术论文寄《深冷简报》,林战生立即安排刊登。并在前面加上编者按语:
   “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空分精馏塔,上海化学工业设计院进行了研究,下面刊登的就是他们的计算方法。我们希望能引起讨论与研究,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客观规律,从而使电子计算机这门新的计算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制氧行业,并加以推广,为加速我国制氧机工业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顾虑到这是一个未经设计院报备的私下研究,潘鸿在文章的署名上耍了一个小花招。他没有用电子计算组的名义,更不敢署自己的名字,而是署用”上海化工设计院四室暖风组”。深冷专业在设计院内是归暖风组管辖的,这算是一个障眼法吧。

后人可能很难理解潘鸿为甚么这样处理论文的署名,须知在科技论文上标示作者实名是作者的荣誉,这是国际共识。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内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知识公有、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潮笼罩,要保护自己现有的工作环境,处事必须低调、小心。

自此潘鸿与林战生的联系不断。潘鸿将自己开发的深冷精馏数学模型及算例分成多篇论文在《深冷简报》上发表,林战生时有来信,遇到有关电子计算机算法的文稿常会寄来潘鸿审阅。大家都在为提高国内制氧业的理论技术水平而努力。

其后正好赶上国内大批引进钢厂装置的热潮,潘鸿开发的空分电子计算新算法在对外技术谈判中起了大作用。林战生常推介有关技术人员到上海设计院来咨询交流。其中北京首钢设计研究院的徐文灏工程师交往尤其频密。徐工的技术职级较高,195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后来是首钢设计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主持过国产、日、法、德等空分装置的工程设计、引进、投产工作。针对空分工艺和空分工程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消化吸收研究,撰写论文数十篇。他当时主持法国空分装置的引进工作,对上海院的空分精馏电子计算新算法很感兴趣。专程到上海向潘鸿请教、交流、索取资料。潘鸿多次为他计算几套空分精馏塔的算例,对分析消化国外空分装置的先进技术大有帮助。只是这些计算都是私底下进行的,并未向上海设计院备案,也不牵涉金钱利益。那时是”全国一盘棋”,技术不分你我。潘鸿和徐文灏的技术交往持续了颇长时间,还有在北京会面,亲切而温馨。

对于林战生在杭氧中的技术地位,潘鸿其实一直不太了解。林战生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机系。在上世纪70年代他只不过是一位低阶的技术员,是”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驱使他想方设法让国家制氧机的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位卑未敢忘忧国”,主动地找到了上海设计院,鼓动潘鸿开发深冷精馏塔的电子计算新算法。带起了深冷精馏电子计算的热潮。在80年代,林战生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当上了中国空分设备公司副总工程师、杭州制氧机厂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成为国内制氧行业快速冒起的技术明星。他承担过不少重大的项目,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很不幸,在他快步向国内深冷技术领军者行列的途中,在1988年竟因病遽然去世了,年仅49岁。林战生的英年早逝令全国深冷界震惊,他们为国家制氧技术失去一位未来的帅才而痛惜。追悼会上一众前辈后学齐集向这位英才送行。《深冷技术》期刊为林的逝世专门发了讣文,给他以高度评价:
”林战生同志毕业后一直从事空分工作,造诣很深,为我国空分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国有长才天不永。林战生英年早逝,实在叫人痛惜!

[发帖际遇]: farita96 在端午节继续加班,获得加班工资 1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珍贵资料!!!
[发帖际遇]: 黑色化石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3 个 韶华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66265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感谢老一辈的付出!
[发帖际遇]: 晴明月 屌丝逆袭成功,获得白富美女神垂青,赚了 3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拜读,感谢分享{:1106_362:}{:1106_3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发帖际遇]: heshiming14 捡到一块切糕,卖给了小马,赚了 5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六 乙烯谈判建奇功  

潘鸿的精馏电子计算早期在化工设计中最具影响的一次实战是上海石化乙烯装置的对外谈判。石油化工是上海医工设计院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工程规模大,国内同类项目多,早期的电子计算程序多是围绕该领域开发的。乙烯装置主体包括石油裂解和气体分离两大部分。气体分离流程由一系列精馏塔组成,精馏塔的模拟计算是分析气体分离流程操作的重主要工具。

1972年前后,上海设计院承担上海金山石化厂项目。乙烯成套装置从日本引进,设计院代表上石化进行对外技术谈判及审核等筹建事项。这是我国第一批引进的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设计院高度重视。工艺专业负责的是倪进方,一位资深而又能干的女工程师,是我方对外技术谈判的主将。她是当年徐以俊院长为了充实石油化工骨干实力从外地招募来的工艺专业人材。不过她可不是被”招降纳叛”的”右派”之类,她是国内50年代自己培养出来的高质素的知识分子。

倪进方,1957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早年在上海的教会学校培成女中读初中,那当然是解放前的事了。后来在上海中学读高中,这都是上海的名校。除了有良好的教育基础之外,她从小就显示出对生活认真、喜欢思考、上进心强和倔强的个性,有点小资产阶级的气质。在中学时入了团,大学时入了党。是一位以建设国家为己任的,抱负崇高理想和激情奉献的,与新中国同步成长的知识分子。

倪进方与潘鸿,在设计院内不属同一科室。潘鸿在探索用矩阵法解决精馏塔问题之初,曾以此思路向院内的资深人士请教。得到的反应多是负面的,都说没有听说过精馏塔是这样算的。但当他为准备试算石油气分离精馏塔找到倪进方,告诉她要用新的算法计算精馏塔时,倪进方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提供了很多的实例数据。从此,他们的合作就越来越多了。其实,那时正是政治狂热的年代,批判崇洋媚外的杂音还是言犹在耳的。不过他们两人都不太顾及这些,在他们心中,紧跟化学工程的世界潮流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当年他们的电子计算水平仍低,不具备全流程系统计算的能力,但潘鸿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编制的程序,已能对乙烯精馏的主要分离塔作多方案逐板计算。乙烯项目的技术谈判前,潘鸿就曾为倪进方计算过一批批的精馏塔数据,用作技术谈判的准备。

上海石化乙烯装置,日本是建造方,是卖方。中国是使用方,是买方。为了保证装置建成后能按合同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也就是为了保障买方的合法权益,在日方技术设计完成之后买卖双方须进行技术谈判,以确认装置技术之合理与可行。倪进方是工艺专业的中方谈判主将,为此做了大量的技术准备。

当时日方很看不起中国。日本是装置的设计者,日方技术人员大多认为,你们中国技术力量不行,建造不出这套装置,所以你们要向我们购买。既然你们技术不行,那你就只能听我的,谈判只不过是规定程序,走走过场而已。所以谈判中态度傲慢,对中方指出的设计缺陷多不肯修改,强词夺理,与之谈判很是困难。

谈判进行了个多月,关键点难得进展。一天快下班,倪进方一脸凝重地来到潘鸿的办公桌前,谈起谈判的进展。说明天中午日本谈判人员就要走了,但是一个塔的关键点还没有谈下来。日方一直不肯按我们的要求修改设计,这样对我们日后生产会很不利。倪进方问潘鸿,今晚能不能给她再算一批算例,以便明天上午谈判时拿着计算结果作最后争取。不用太多的解释,从倪的神情和语气中潘鸿已经明确知道这一计算的重要和必要。但是,计算所预约时间是一个星期前就排定了的(当时设计院自己没有计算机,须向华东计算所借用机器)。潘鸿随即拿起电话向计算所要时间,计算所同意破例在半夜12点给拨出半个钟。潘鸿回头要倪进方写下各算例所需的输入数据,说,明早上班前看结果。两人对这个晚上的计算都充满期待。

下班铃响了,潘鸿需抓紧时间按倪进方的要求准备输入用的数据。程序是多次使用过的,应不会有甚么问题。重要的是十来组的数据不能出差错。那时的电子计算机很老土,程序和数据都要经穿孔机制成纸带才能输入。数据纸带如果有错,输入就会不正常停机,得不出结果。需要立即找出纸带上的错处,重新打孔更正,才能继续计算。今晚时间一共只有半个钟,数据纸带一旦有错,在机房内是跟本不可能完成改错和重新计算全部作业的。因此,今晚上机,潘鸿只能命令自己做到万无一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不容许有半点差错。今晚若拿不出结果,就会前功尽弃,以前的努力都会白费了。

那段时间,潘鸿正是与后来的夫人在谈恋爱。那天正是他们约定会面的时间。下班后已没有办法通知她约会改期了。潘鸿只好带齐上机的数据用具赶去约会地点。7点钟见面,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 “今晚不谈了,晚上要上机。” 也没有心思多作解释,说完就转身朝湖南路计算所方向走去。说实在,他当时真没有细看女友的表情,不知她是失望还是理解,因为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晚上的计算上。

在计算所做好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已是11点多了。随后12时上机计算,天随人愿,一切顺利,半小时内计算完全部算例。核对了一下计算结果,应没问题。离开机房时,身体是疲倦的,而精神是兴奋的。返回宿舍,再整理计算结果,认定计算正常,应可放心。迷糊了一下,已到上班时间了。

潘鸿提早来到办公室,倪进方也一早就到了。她看了一遍十多例的计算结果,说了一声:” 太好了!” 随即带好数据赶赴谈判现场。这一次,潘鸿体会到接力赛跑运动员在成功交棒后的那种喜悦与期待,这是在其他场合所感受不到的。

谈判桌上,倪进方又向日方代表提出那个精馏塔的问题。日方对中方代表的执着感到惊讶,当他看到对方在桌上摊开一迭详尽的计算数据,十余例的精馏塔模拟结果,详细列出在各种设计条件下塔内每一层级的组分和温度分布。说明按原来设计塔的操作将难以保证分离要求,而修改后的操作才能保证产品的纯度达标。数据的详尽和准确令日方代表吃惊,他知道这必是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工程模拟计算技术计算出来的结果。自己公司设计部门一向是以能掌握这一先进技术而引以为傲的。如今中方竟能拿得出类似的计算,说明他们亦必已在这一先进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力不容小觑。面对这些详尽的数据,他一时也无言以对。其实早在谈判之初,他就认识到中方这位女工程师指出的这个问题是对的,她所要求的设计修改是合理的,只不过是由于修改会增加设备制造成本,还有技术上的面子问题而不肯采纳罢了。面对这些数据,他增加了对眼前这位谈判对手的肯定,无论是她的敬业、执着、为国家的利益尽力的工作态度,还是她在技术上的质素与水平,都是值得尊敬的。终于,就在日方谈判人员返回日本前的最后一轮谈判上,在我们坚实的计算数据面前,日方终于同意按我方的要求修改设计。

这是一场技术的较量。能够以实力扳倒强手,是很值得欣慰的。这一较量的成功,体现了倪进方认真、执着、倔强的处事风格。

这个在对外谈判的最后关头以计算数据力挽狂澜的事例,后来传到了化工部规划设计院,启发了化工部领导。促使他们下决心拨款为几个主力设计院装备电子计算机,大力推广化工设计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其后组织的化工过程模拟系统的攻关会战,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

不久,医工设计院自己配备了电子计算机,工艺流程精细计算的探索得以蓬勃开展。倪进方和潘鸿的协作更趋紧密和默契。潘的注意力转向流程模拟系统结构的组建,倪是更详细地研究化学工程各模块数学模型中的细节问题。协同化工部组织主力设计院的化工过程模拟系统攻关会战。技术资料的共享,共同提高理念下的专题讨论、技术交流,攻克难题过程的集思广益、不分你我,使国内设计单位电子计算应用方面取得大面积的提高,也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材队伍。

后来,倪进方离开设计院去华东化工学院任教。学校偏重理论,设计遵奉实践,两者有明显的差别。但以倪进方的专业功力和认真个性,她在这所国内著名的化工学府中很快就站稳脚跟,继而游刃有余、成绩斐然。她还继续她的石油气分离流程的研究。1992年研制成一套”烯烃节能分离技术”,开发了一套被行家称之为”倪-流程”的崭新的轻烃分离节能流程,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还编写有《化工设计》、《化工过程设计》等多部专着,都是高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及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谈到倪进方得奖的”烯烃节能分离技术”,名字很是专业,外行人多不甚了了。而了解内情的技术行家感受就深刻得多。烯烃分离是一组多个精馏塔按先后次序排列的工艺流程,传统的轻烃分离流程,遵循的是顺序分离的原则。即先分离出最轻的甲烷,再分离出次轻之乙烯等等,余此类推。天经地义,也行之有效。但是在能量的利用上是否最合理,是否存在无功效的能量消耗,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倪进方在熟谙分离技术的基础上,以女性特有的细心,看到了调整塔流程的顺序有可能节省能耗这一点。借助流程模拟系统,她认真对多种流程序列作比较计算,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而设计出带预分馏塔的新的烯烃分离流程,比常规流程节省能耗。

可是,要推出这样一个新流程,首先要通过业界崇洋和因循守旧这一个关口,特别是传统流程是已被国外权威机构所认定了的。更改流程就是要在工艺的核心部分动刀,谈何容易。在这里,倪进方对事业认真、执着、倔强的个性起了大的作用。她拿出虎口拔牙的气魄,找出传统流程存在的无效能耗,推出了石油气分离的节能新流程,并申请了专利。这,不从专业的难度计,单就处事的胆色和魄力看,都是很令人钦佩的。

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业界的肯定。适逢上海石化公司4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上马。这次提供装备的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美国鲁姆斯公司。在技术谈判中,双方在传统流程和”倪-流程”之间作了详细比对,最终鲁姆斯公司承认”倪-流程”比之传统流程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不得不购买倪进方的专利,采用能耗更低的新流程技术修改原先的设计。对于一个国际著名的大公司来说,对装置的核心部分修改设计不只是要付出多少专利费的问题,而是颜面尽失的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不是新流程具有大而确定的节能优势,鲁姆斯公司是绝对不肯购买中国的专利的。

发明一项技术,申报专利并不难,难的是你的专利有人感兴趣。一项专利技术被缺乏技术力量的行业新手赏识也常见,但要被行业的龙头老大肯定就不那么容易,而要被像鲁姆斯公司这样的国际权威公司购买就难上加难了。倪进方的乙烯流程专利做到了这一点,这是很令人们骄傲的。倪进方是那一代化工设计人员的一个缩影。她是57年国内大学毕业的,虽然没有留学生、博士等光环,但她的技术功力是一流的。


[发帖际遇]: farita96 成功加入五毛党,回帖一个奖励 5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敬佩前辈们的努力!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379408519 头上,379408519 赚了 2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为啥我们自己的化工模拟软件没有发展起来,为啥潘鸿会被设计院领导冷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过倪老师的教材。
[发帖际遇]: tfz 捡到一块切糕,卖给了小马,赚了 4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不容易。
[发帖际遇]: bceio 成功获得红包 1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辛苦写作分享!
[发帖际遇]: liangda6 在端午节继续加班,获得加班工资 2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七. 规划院战略决策  

化工部设计系统电子计算机应用其实起步不算晚,且不说1965年上海院就捷足先登成立了电子计算组,在北京化工部身边的第一设计院和第六设计院1966年也共同建有计算站,配备国产DJS-121计算机,开始为各项工程计算服务。但是,它们初期的工作都是集中在一些现有手工计算方法较成熟的课题上,诸如传质设备的流体力学计算、氨合成塔计算和土建框架计算等。没有去碰高难度的化工过程模拟计算问题。个中原因可能是计算站人员的专业组成多偏重于数学计算和程序编写等方面,欠缺化学工程专业知识。这在化工设计中只能起到代替手工从而减轻人手工作量的效果,对设计技术水平的提升并无大的帮助。上海设计院在乙烯谈判中用电子计算的数据迫使日方同意修改设计一事,对化工部设计系统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起了促进的作用。

当时,分管化工部各设计院的是化工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院长冯伯华。他很关心国内第一批大型化工装置的引进。在阅读上海设计院提交上来的上石化技术谈判总结报告时,他注意到关于用电子计算数据迫使日方同意修改设计的一段内容,若有所思。为甚么日方开始时坚持不愿意修改设计,而知道中方也能用电子计算机模拟计算该精馏塔的数据时又同意修改了呢? 这说明这一项工作切中技术要害。当判明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能够赶上他们的时候,对方才认识到不能再蛮横无理。冯伯华敏锐地意识到现时我国化工设计与国外先进的主要差距,可能就在于化工设计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在于化学工程关键设备的数学模拟,在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和人才培养。

冯伯华同志算是老革命了,他13岁就在上海当工人,参加了地下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他的主要经历是追随粟裕师长,在一师当侦察科长。参加了黄桥决战、”七战七捷”等各个主要战役,以及后来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由于他参加革命早,又当过工人,了解社会,胆大过人,加上他曾是印刷工人,自学文化,记忆力超强,具有当侦察员的良好素质。多次孤身侦察敌情,为首长决策提供详细信息。直到渡江战役后,留在了南京,历任南京市民政局局长,南京永利宁厂党委书记、厂长,开始了从事化工事业的生涯。1956年调化工部工作,历任化工部氮肥局副局长、化工设计院院长、技术司副司长,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院长,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十一届副理事长。他领导了国家化工设计队伍的规划和组建,对化肥工业、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都提出过极有远见的意见,在领导化工科研、外事和计划等工作方面卓有建树,40多年如一日,情系化工,为祖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作为一位我国化工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我国化工设计事业的辛勤耕耘者和领导者, 冯伯华院长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都有着骄人的经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早年在新四军第一师中任侦察科科长至参加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那一段。粟裕大将是我军战功卓著的战神。他指挥的战役多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强将手下无弱兵。冯伯华能在粟裕麾下效力必定不是泛泛之辈,更何况是当侦察科长。机敏、干练、主动这些侦察人员的特质在冯伯华身上是必不可少,而且会在战争中得到锻炼、升华。

冯伯华同志的机敏、干练和主动在决策推进化工设计应用电子计算机上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引进装置的对外谈判,他敏锐地意识到提高我国化工设计水平的关键在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此,及时地推出了启动国内化工设计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首先是拨款为几个主力设计院装备电子计算机。北京化工部院、咸阳六院、兰州五院是DJS-121机,北京总厂院是108机,上海院是719机,吉林九院是TQ-16机,同步上马。在配套机房管理人员的同时,要求各院加强配备化工软件开发人员,挑选精兵强将投身化工过程数学模型的开发。

化工部规划设计院组织举办的一系列电子计算机应用推广会议。1977年12月在南京召开《石化部化工设计系统工作会议》上,冯伯华院长公开点名表扬了上海设计院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上的成绩,表扬了他们在化工流程计算上的贡献,号召各设计院向上海院学习,努力提升国内化工设计的技术水平。

当年,在化工设计中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冯伯华副部长起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居功至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发帖际遇]: tfz 成功加入五毛党,回帖一个奖励 5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八. 石油化工群英会

乙烯装置是石油化工的龙头,也是化工过程电子计算急待攻克的第一个堡垒。尤其是其中的多组份分离过程,技术难度高,又是装置成败的关键,无论是设计院的领导还是具体的工艺计算人员,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首先盯住它。

当时,国内引进了好几套乙烯装置,各对口设计院都急需电子计算作技术支持。但其他设计院大多人才及软件储备不足,不能满足技术谈判的需求。不少项目负责人找到了上海设计院,到潘鸿办公桌前讨论交流的设计人员日渐增多。还有一些高等院校的有识之士,当时学校虽然不具备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化工过程算法研究的物质条件,但紧跟世界科技潮流的渴望驱使他们慕名而来。他们都是我国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应用中的先知先觉的一群。

这是一个颇为特殊的自然形成的群体。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首先是要具备奋力紧跟世界科技潮流的初心,又要有排除当时文革思潮干扰的勇气,更要有突破技术难题而不被淘汰的高超的化工理论素养。有了这一些共性,这一群体逐渐培养出一种很独特的学术情谊。后来,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国家化工建设及学术创新中都做出了大的贡献,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精英。而他们对在这一时段所建立的学术情谊多是永志不忘的。


8.1  裂解泰斗  邹仁鋆


在到上海院潘鸿办公室交流切磋化工过程电子计算的众多访客中,河北工学院邹仁鋆老师是来得最早的几位之一。早在70年代初就已关注化工电子计算的邹老师,在学术上有着过人的眼光。而无论是从年龄上看还是从资历上看,邹仁鋆和潘鸿二人明显有着不小的差距,难得的是他们两人一见如故,进而建立长久深厚的专业情谊,这需从邹仁鋆的个人经历说起。

邹仁鋆,苏州人,1927年生。少年时正值日寇侵华,国家贫弱而受外族欺侮,邹仁鋆从小就立下为强国而努力的信念。1944年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奔赴延安,邹仁鋆在临别赠送的纪念照片上写下的留言就是: “奋起,努力,为了我们的祖国! “
中学毕业后他考进了复旦大学新闻系。解放前夕,因父亲病重,他不得不退学回家,去打理那间赖以维持全家生计的小书店,宛若被困樊笼。困境没消磨他要为强国而努力的志气。后来他冲破樊笼考取了天津大学化工系,冀望以振兴化学工业实现自己献身强国的理想。1958年在天大化工系研究生班毕业。

天津大学化工系是国家重点的化工专业院校。位于天津出海口的塘沽永利碱厂更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祥地。塘沽永利的艰辛成长历史对天津大学化工学子来说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精神和文化让邹仁鋆献身强国的理想得到洗炼和升华。

毕业后邹仁鋆被分配到河北化工学院任教,其后合并至河北工学院。早在50年代就立下雄心壮志,要为国争光,要为中华民族赢得荣誉的邹仁鋆,一直慎密地关注着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60年代中,世界石油化工兴起,他敏锐地察觉到,裂解反应在石油化工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矿产物质的石油必须经过裂解反应才能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而当时世界对裂解过程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国内更是一片空白。为国争光,发展祖国的石油化工事业,突破石油裂解原理的瓶颈,这些想法一直在邹仁鋆的脑海中打转,很久很久。

十年文革打乱了邹仁鋆对石油裂解的关注。在学校里,像他这样的资深老师被贴大字报、挨批斗是首当其冲,”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更是在所难免。邹仁鋆早年退学打理小书店的经历又让他多了一顶”资本家”的帽子。大字报铺天盖地,当事人百口莫辩。青年学子不以学习专业知识为正道,而以污蔑虐待师长为乐事,这真是社会的悲哀。面对阴云翻滚,风雨交加,邹仁鋆那颗为祖国攀登高峰的心依然灼热。他不忘初衷,冷静面对,把悲痛咽到肚里,忍受着皮肉和心灵上的伤痛,继续寻找着石油裂解课题的突破口。

对于像石油裂解反应这般的大型化工过程,要建立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仅凭个人的理论创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实验室数据以至工业装置实验数据的支撑。可当时他所在学校的环境根本不具备取得任何实验数据的条件,这使他感到像再次走进了樊笼。

化工领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给他燃起了希望。当时用电子计算机构建化工过程数学模型的方法在国外正悄然兴起,邹仁鋆再次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可是国内的化工院校还没有电子计算机这一玩意,他多方打听,得悉上海化工设计院已经有人先走一步,于是迫不及待直奔上海,最终有了与潘鸿的”忘年之交”。那是1972年春天的事。

两人的见面很简单,一见如故。是共同感兴趣的技术难题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凭单位介绍信相识,在问题的深入探讨中相知。那时邹仁鋆的裂解反应原理尚未成形,并未多谈细节。主要讨论的是有关化工计算的总体方向,和石油化工领域数学模型的进展等等。上海院在精馏塔方面的工作给他很大的鼓舞,坚定了攻克裂解难关的信心。潘鸿在数值计算方法上的经验积累,诸如三对角线矩阵法、松弛迭代法、图表插值法、曲线拟合法等,对邹仁鋆是大的启发和帮助。邹仁鋆终于找到了以数学模拟验证创新裂解原理的突破口,可以大胆地向前走了。

其后,二人间的书信来往频繁。相互交流,馈赠资料,毫不保留,绝无私利,是那个时代的特色。1974年,潘鸿将自己近年有关精馏过程计算的技术资料整理集结在上海院刊行的设计参考资料中发表。第一时间寄到河北工学院,立即接到邹的回信。

    “收到你寄来的《石油化工设计参考资料》73-3、73-4各一份,如获至宝。希望今后74年各期亦能从你处获得各一份,以便学习。你们在电子计算技术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程序自动化方面更有贡献。与兰化设计院有关同志交谈中,得知他们也有此看法。你们机器安装运转后更会有长足的进展。在此祝你们取得更新更大的成绩。”
    “我在《石油化工》上连载的”裂解与分离”讲座在继续中,我们准备在文中介绍你们的工作,并将你们的刊物列入讲座的参考文献,以歌颂我国设计工作的成就。
    关于你组刊在73-3、73-4上的两文很有水平,能否再寄来更详细一些的材料,以便进一步学习。
    以后有机会再来上海向你们学习。”
“以后尤望多联系,你们一有资料希望尽先给我寄来,以便向你们学习。”

欣喜之情跃然纸上。两人相识相知,”战友”情谊日渐加深。

这段时间,邹仁鋆从学校被借调到化工部参加北京石化总厂乙烯项目的设计工作。这当然是因为他在石油裂解分离领域的技术专长和有过人的见解。他对上海院在化工电子计算方面的进展寄予厚望。当他读到上海寄来的设计资料时”如获至宝”,在赞赏上海院工作的同时不忘希望读到更详细的材料。对于上海院关于热焓计算的论文,他当然是特别感兴趣的。因为,正在他脑海中构建的裂解模型,正是以各化合物的热焓去连接裂解反应时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之间的关系。还有在汽液相平衡的新算法、精馏塔的计算中遇到过甚么问题? 如何解决? 之类的关键要点,他也敢于直接提出,不怕对方保守隐瞒。这是因为,他自信对潘鸿已有足够的了解。为了尽快提高国内石油化工的设计水平这一共同目标,他们之间是可以做到胸怀坦荡、毫不隐瞒的。这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不是斤斤计较于个人名利的人所能理解的。

两人的交往在继续,在深入。邹仁鋆的研究更在深入。为了抓住石油化工大发展的机遇,为了攻克石油裂解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问题,邹仁鋆日以继夜、惜时胜命。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天津市民多有进窝棚躲避的。震情稍有缓解,邹仁鋆又在屋里写他的裂解论著了。旁人为之耽心,生怕余震会带来不幸。但他却处之泰然,说,打仗有牺牲,搞学问也得有献身精神。他仿佛是在为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邹仁鋆研究的成熟创造了条件,他所探索的石油裂解原理即将喷薄而出。1977年8月,化工部在上海金山举办了《乙烯工程电子计算交流会》,邹仁鋆和潘鸿都有出席,潘鸿在会议上作了专题讲演。会议期间他们交流了各自近年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关于石油裂解的模拟计算。表面上看,管式裂解和精馏是完全不同的化工过程,但在模拟计算上,他们的物质平衡和热量平衡是相同的,差别的只在裂解反应平衡与汽液相平衡之间,当用裂解反应平衡取代精馏中的汽液相平衡,精馏过程计算的试差和松弛迭代法令数值计算收敛的经验是可以借镜的。精馏数学模拟方法的成功在邹仁鋆的裂解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79年,邹仁鋆在《中国科学》中英文版上发表了《烷烃裂解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等两篇论文。用自由焓概念对烷烃裂解用热力学及动力学一并考虑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松弛迭代迫使数值计算收敛,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裂解最佳温度问题,为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烷烃裂解提出了新途径,为提高烯烃收率提供了新方法。这两篇论文一发表,立即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欧、亚、美十几个国家的同行专家、权威们充满炽热感情的函电,从大洋彼岸或一衣带水的邻邦纷至沓来。

你的论文对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有意义的论证。……有极大意义。
                  ----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康贝尔博士

论文作者的独创性和贡献是值得称赞的。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系主任、教授霍兰博士

你的独创性报告是非常优秀的论文,应给予高度评价。你为贵国石油化学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石油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功刀泰硕博士

你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这项成果显而易见地压倒了施密特博士的著作。
                  ----日本北海道大学大泽映二博士

您的论文对工业化学有重大意义。……您弥补了我的缺陷。
                  ----德国埃森大学教授施密特博士

这些从世界各地飞涌而来的赞誉,绝不是廉价的溢美之词。因为它们都是出自该学科领域的一众权威学者之口。这些赞誉,对于论文的作者邹仁鋆教授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日本的石油化工同行是最为敏感的,他们在1980年冬即向邹仁鋆发出到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并讲学的邀请。邀请信是由日本业界德高望重的日本石油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功刀泰硕发出的。到横滨、北海道、仙台等地作有关石油裂解的学术报告,邹仁鋆讲学所到之处,都赢得普遍的赞扬。久乡教授连声说道: “钦佩! 钦佩! “ 会田教授说: “听了邹教授的报告,很吃惊。中国也在做有深远意义的研究工作。了不起! “ 邹仁鋆还应邀访问了东京大学、筑波科学城、三菱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座落在鹿岛的”KK法”石油裂解实验装置,是当时日本的最先进的设备。整个装置如同一座现代化的宏伟大厦,矗立岛国。他们从来没有对外开放过,邹仁鋆是这里接待的第一位外国人。邹仁鋆的胸中,澎湃着民族自豪感。他知道,受人尊敬的是古老而年轻的伟大母亲----祖国! 在年逾古稀的功刀泰硕教授陪同下,邹仁鋆对实验装置从根底仔细察看到摩顶。在座谈时,他就其裂解原理和技术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使在场的日本专家都回答不上来。”邹教授可难住了我们。” 功刀泰硕教授脸上掠过一丝笑影,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又回到邹仁鋆这里: “邹教授的广博知识,卓越的评价能力,给予我们很深的印象。毫无疑问,我们确信他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

在70年代兴建的筑波科学城,荟萃着40多个研究所和两所大学。日本人自豪地称它是培养21世纪科学人才的基地。在筑波科学城公害资源研究所等离子裂解研究室参观时,邹仁鋆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旋转磁场问题等有价值的学术意见。为此,当邹教授在所长陪同下离开研究室近百米远时,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还追了出来,送给他一份尚未发表的最新科研成果资料,以示对来访者的敬意和感谢。世界著名的东京大学教授国井大藏博士,也主动地将他的最新研究论文和专利资料赠给邹仁鋆。

1981年9月,英国皇家化学会在利兹城召开国际化学学术会议。来自五大洲的数百名学者互相切磋,邹仁鋆是唯一被邀请的中国学者。这是检阅当代化学科学水平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参加这样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当时他还是第一次。他应邀登上讲坛,讲述他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独创性的见解。除了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那两篇论文之外,还介绍了他近两年研究的最新成果。他用熟练的英语演讲,精彩的内容征服了听众。当他最后把研究的最新结论公诸于众的时候,那高昂的话音被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皇家化学会报告会主席卡特雷尔博士走上前来紧紧握住邹仁鋆的手,连声不迭: “ 您讲得真精彩! 太精彩了! “
休息时,邹仁鋆来到中厅,一只只各种肤色的热情的手伸向他: “ 祝贺您的成功! “ 在为各国学者举行的招待会上,身穿黑色礼服,佩戴金质勋章的利兹市长和夫人,在市政大厅单独会见了这位来自伟大中国的学者。

    在这个会议上,邹仁鋆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授予”特许化学家”的光荣称号。所谓”特许化学家”就是英国皇家化学会员(院士)中的特许荣誉称号,专门授予会员中具有渊博化学知识并在改进和发展专业技术上有重大成就的实践经验化学家。邹仁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获得这样荣誉称号的化学家。之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人就是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

历史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侯氏制碱法”推出后,侯德榜被英国皇家学会接受为名誉会员。侯德榜是出现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名册上第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英国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都是从具有科学发明和成就的最杰出的化学家中遴选的,当时全世界只有12人。而今,邹仁鋆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授予特种许化学家,他的关于石油裂解的理论对于石油化学工业,正像当年”侯氏制碱法”对于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一样,有着相似的历史性的意义,也获得了相同的殊荣。

利兹国际学术会议后,邹仁鋆应邀参观访问牛津、剑桥等著名大学。剑桥是世界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建校已有七八百年。她引以为英国人的骄傲! 英国获诺贝尔奖的61位科学家中,有46位是在剑桥大学的。剑桥大学随着大科学家牛顿、达尔文的名字而名满全球。原子、质子都是由它的在世纪享有盛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著名科学家发现的。许多外国来英学者以能被邀请到这里访问而视为一种荣幸。

今天,剑桥大学以最高的礼遇迎接这位来自中国的特许科学家的到访。这时的邹仁鋆俨然步入了世界杰出学者的行列。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烛影焯烁,古乐铿锵,两侧是世界科学巨匠的雕像,桌上是200年前的纯银餐具。气氛是庄严肃穆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剑桥大学最有权威的长辈,身穿黑色礼服,以中世纪的传统方式举行晚宴,欢迎邹仁鋆。他们学校以这样隆重的方式接待一位中国学者,还是很少有的。邹仁鋆的名字从此被郑重地记入剑桥大学的备忘录中:
“1981年9月28日,接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者邹仁鋆教授。”
只有世界名流学者才能享受这种礼遇。长老意味深长地说: 这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国际学术会议后,应著名学者佛里曼特教授邀请,邹仁鋆到比利时根特大学讲学。比利时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发明先进的制碱法的苏尔维的故乡。邹仁鋆在根特大学的演讲和答疑激起阵阵掌声。在国际石化界颇有影响的佛里曼特教授握着邹仁鋆的手激动地说: “感谢您,邹教授! 您用改进的松弛法来解决问题,很有意义。”鲁勒博士热情地说: “听你的演讲,简直是一次享受! “

邹仁鋆的演讲在比利时科学界引起浓厚的兴趣。列日大学、卢万大学纷纷电邀他前往讲学,而且讲学金一次比一次加码: 在根特是3100法郎,在列日增至3500法郎,到卢万加到7000法郎。最令邹仁鋆难以忘怀的是在卢万大学的演讲,接待他的是50多岁的赫拉瓦歇克教授。赫拉瓦歇克教授正在用最新式的”遥控”手段在指导他的美国研究生。教授每年差不多有十数篇论文发表。他和邹仁鋆进行了诚挚会心的学术交流,切磋研讨当代化学工程科学上的一些难题。临别,他送给邹仁鋆二三十篇自己写的最新科研成果论文、资料,其中十几篇都是未曾发表过的。能够让顶级的科学家心诚悦服地献出自己的科研成果,自己在对方眼中一定要有足够高的学术地位。邹仁鋆在比利时,在苏尔维的家乡做到了这一点。石油裂解领域的邹仁鋆,与当年制碱领域的侯德榜,确实是有相似之处的。

1982年春天,邹仁鋆撰写的《石油化工裂解原理与技术》出版。它被国外学者誉为”世界上同类著作中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著作。”是”理论联系工业实际的一本杰出的著作”。英文专着《石油化工裂解原理》获美国CRCPublishing联合出版,在北美(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发行。

1984年1月,邹仁鋆应邀去印度参加在浦那召开的国际化学反应工程会议。此次会议有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比利时以及东道主印度等二十多个国家一百六十多位科学家参加。邹仁鉴教授是被邀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参加者。会议展示了世界近年来在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的新成就。他在会议上以英语作了题为“化学反应器的演变和进展”的学术报告。得到了与会科学家们一致好评。会后,邹仁鋆教授还应邀在新德里印度理工学院和孟买印度理工学院讲了学。他在印度期间还访问了印度国家化学实验院、参观了浦那大学、孟买大学化工系,受到了印度科学家和教授的热烈欢迎。

1989年9月,邹仁鋆应邀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获邀在会议上作学术报告。随后应意大利国际学术会议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切阿德利教授的邀请,担任了意大利比萨召开的第六届均相与非均相催化关系国际学术会议9月26日报告会的第一主席。该国际学术会议有英、美、苏、法、日等二十多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

1992年5月,邹仁鋆应邀参加在美国休斯顿召开的美国华人石油协会会议。在会上作了石油裂解方面的学术报告,获得热烈欢迎。在休斯顿科诺科化学总公司,他遇到一位美籍华裔高级工程师,下面是他与这位博士的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博士:你出国时,政府是否要你写“保证书”?
邹:我多次出国,从来没有写过“保证书”。
博士:我从台湾来就写了“保证书”。
邹:那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加入了美国籍?
博士:不满台湾当局。
邹:你写了“保证书”,但是不再返回台湾了。我没有写“保证书”,却是每次都按计划回国。这里有一个失民心还是得民心的问题。我国有句古话叫“士为知己者死”。中国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祖国现在还比较穷,正需要我们用双手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不少中国学者谢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我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为振兴中华、为四个现代化贡献我的全部才智。

听了邹仁鋆的对答,博士点头称赞:“佩服!”并表示以后要为中国的四化建设出力。

1979年,国务院授予邹仁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获得了河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4年,他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任《中国科学》第5、6届编委。
1987年,他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获颁发”五一”劳动奖章。
1990年1月1日,他被英国皇家化学会确认为该会终身高级会员。
1991年10月,获任河北省科协第4次代表大会主席。
1992年12月,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总裁厄耐斯特·凯在给邹仁鋆教授来信中,通知他已被选为“1993年世界知识分子”,并特别告诉他: 这是当之无愧的授奖,您当引以为荣...

邹仁鋆教授后来当选1988年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9年全国先进工作者,1991年河北省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主席,河北省科学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但是,很可惜,由于他的忘我工作,健康出了问题,在1993年因病去世,年仅66岁。他毕生履行了少年时的庄严承诺: “奋起,努力,为了我们的祖国!” 他在石油化工领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像一支殿堂上的烛炬,过早地令自己燃尽泪干,但却永远光照后人。世人会永远怀念他。

[注: 邹仁鋆教授有关海外活动的记述取材自《燕赵英雄谱》花山文艺Publishing1985]

[发帖际遇]: farita96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2 个 韶华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谢谢楼主分享!
[发帖际遇]: wxch99219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5 个 韶华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发帖际遇]: nlsh120 乐于助人,帮助不愿意过马路的老奶奶过马路,奖励 5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好文。

期望整理出来出版书籍!
[发帖际遇]: shinbade 屌丝逆袭成功,获得白富美女神垂青,赚了 1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8 08:06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