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5240
|
这是个真实的人的真实的故事,没有任何艺术加工,但我相信,每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故事的主人公姓郭,他兄弟三个,他行老二,我们暂且叫他郭二哥。郭二哥的父亲退休前是我们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母亲是电业局附属医院的医生,家庭条件十分优越。
郭二哥自小就很懂事,也很自立,学习成绩相当好,在他们住的那个检察院家属院里,他一直是众多孩子们的榜样。但他与家属院里的那些孩子们格格不入,因为在他眼里,那些孩子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多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
他上学也很顺利,从小学、初中到省重点高中,特别是在高中里,他一直都是班主任周老师眼里的骄傲。事实证明,他也没让周老师失望,他如愿考上了一所国内重点大学,学习精细化工专业。
其实,故事讲到这里,郭二哥的生命轨迹还是十分的顺畅。郭二哥在大学里学习也很好,直到顺利毕业。大学毕业后,郭二哥先是分到了外地的一家单晶硅厂做技术,但是没多久,他就发现那个厂是空有其表。于是,在他当时还没有退休的父亲的运作下,他调回了老家,父亲给他做了个选择,让他到环保局工作,但郭二哥却不肯去。当时市里有个很大规模的化工厂,红火的时候,职工有上万人,郭二哥执意要到这家企业去一展所长,因为毕竟专业对口,而且厂里效益也不错。
在化工厂里,郭二哥与一名同事结婚了,二嫂是化工厂技校毕业的,一直在厂里工作。这段时间里,他父亲郭检察长也退休了。郭检察长在退休之前,还是为郭二哥谋过出路,想让他调到城市信用社工作,路子都打通了,但郭二哥还是放弃了,他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于是郭二嫂去了城市信用社。
时光如水,一转眼就过去了十年。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市里的化工厂终于顶不住压在它背上那最后一根稻草的重量,它破产了。上万职工如鸟兽散,郭二哥也不例外,他也光荣地成为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
不过,金子在哪里都是要发光的。由于技术过硬,郭二哥下岗后,在一个高中同学的推荐下,又跳槽到化工厂隔壁的一家纺织机械厂打工,做质检工程师。我就是在这里认识的他,当时我从外地调回老家,也进了这家企业做质检工程师,我和郭二哥正好一个实验室。
那是2003年的事情,当时郭二哥的哥哥郭大哥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早早地当了兵,后来退伍到了他们母亲所在的电业局,做了一名电业局的工人,但垄断企业的地位大家都知道,郭大哥虽然是工人,但每年还都有六七万的收入,而郭二哥当时一年还不到一万。郭二哥的弟弟郭三哥学习也不错,考到了一所重点军医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军医。所以三个儿子中,唯有郭二哥最让父母担心。因此,郭检察长又挺身而出,发挥余热,想把儿子调到检察院去工作。但已时过境迁,退休几年后,郭检察长的余热也冷的差不多了。不过,也还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活动了一番,最后的结果是给一个希望。因此,当年我刚进这家企业时,同事们都说郭二哥马上就要调检察院了,我也羡慕不已。
谁知一等又是好几年,两年后连我都考上了公务员,调离了企业,而郭二哥还在企业里苦苦等待他检察院的调令。不过他还是如愿以偿了,又过了两年,他给我打电话,说他终于调到市检察院的一家事业单位去了。而此时,已距离他大学毕业十五年了。
有一次和郭二哥吃饭,他很无奈地跟我述说了很多事情。当初他是家属院最听话,学习最好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因为学习不好,所以中学毕业后都纷纷进了检察官培训学校这个中专,毕业后又都顺利地进了检察院,然后又被派到一所财经政法大学进修本科,现在这些孩子们都成了名副其实的检察官了,很多都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而他转了一大圈,重点大学不值钱,专业也丢了,自己倒成了检察院的编外人员。可他当初看不上眼的那些纨绔子弟们,都已经高高在上了。他还说,他的高中班主任周老师,现在已经是市政协副主席了,周老师见到他也唏嘘不已,仿佛他已经不是那个当年让他自豪不已的学生了。最滑稽的,就是郭二嫂,当郭二哥下岗最难熬的日子里,反而是郭二嫂所在的城市信用社业务蒸蒸日上,房子也是二嫂分的,那几年的家里的开销都靠二嫂的工资。
喝着喝着,郭二哥有了一番醉意。他说他总是想不明白,他到底哪里做错了?我也醉了,老实说我也想不明白。
也许就应了那句话吧!
人生如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