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于 1975 年 6 月 23 日至30 日在南京召开, 至今已 30 年了。30 多年来, 我国干燥技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从事干燥技术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约有 50 多家, 领域涉及化工、医药、 染料、 轻工、林业、 食品、 粮食、 造纸、 硅酸盐、 水产等行业。全国共有设备制造厂 600 多家, 企业自身也已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干燥科研开发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干燥技术基础研究、工艺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研究, 使得我
国干燥技术正在走近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0 多年来, 我国干燥技术学术交流活跃。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技术专业组主办的全国干燥技术会议已举办 10 届, 共发表论文 665篇。这是我国规模最大、涉及行业最广的干燥技术交流盛会。除此之外,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加工机械分会干燥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过农产品干燥技术研讨会 9 届; 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干燥学组举办过全国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 10 届, 共发表论文 537 篇; 中国制冷学会举办过全国真空冷冻学术讨论会 10 届, 冻干技术交流活跃; 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主办, 也已达 10 届, 微波干燥是会议内容之一。30 年来, 中国的许多干燥技术已得到了工业化应用, 主要有喷雾干燥、流态化干燥( 普通流化床振动流化床, 内加热流化床, 流化床喷雾造粒干燥) 、蒸汽回转干燥、 气流干燥、 回转圆筒干燥、 旋转快速干燥、 圆盘干燥、 带式干燥、 双锥回转真空干燥、 桨叶式干燥、 冷冻干燥、 微波及远红外干燥、 粮食干燥等。常规干燥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要有部分机型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出口到国外。干燥单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总能耗有较大的影响, 还在于它往往是生产过程的最后工序, 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我国有许多产品, 就纯度而言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 只是因为干燥技术不如国外, 堆积密度、粒度、 色泽等物性指标上不去,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有
的售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某些大型石化干燥装备还依赖进口。椐估计, 我国生产的干燥设备种类仅为国外的 30%~40%。由此可见, 我国干燥技术研究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