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正处在敏感时期,许多人一谈到环境污染就将其与石油和化工联系起来,谈“化”色变有所蔓延。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浩明,这位在化工行业工作了40多年的资深化工人,他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7月16日,何浩明接受了“2013中国绿色化工特别行动”采访团记者的专访。
记者:当前,石化项目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敏感”问题。近年来,厦门、大连、宁波等地相继上演了反对上石化项目的群体性事件。作为一家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的带头人,您是怎样看待谈“化”色变这个问题的?
何浩明:化工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现代社会是以化工为基础的社会,没有化工就不能称其为现代社会。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在国家和媒体两个层面的推动下,化工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认识正在大大提高。治理污染,改善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已成为化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化工企业,不要为环保而环保,而是应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将“三废”资源化,在追求环保的同时也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记者:把治理污染当做一个产业去经营,瓮福集团具体是怎样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何浩明:发展环保产业,关键靠科技投入,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环保问题。化工企业的环保问题,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很多环保问题,都是因为技术设备达不到相应要求。瓮福这几年在环保上的投入近14亿元,下一步还要加大投入。瓮福的目标是:用新的技术、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解决环保问题,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出一个“绿色瓮福”。在治理“三废”方面:废水全封闭循环;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固废物全部利用。
瓮福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体现就是高效利用磷矿石。这几年,瓮福花了很多功夫去实现氟碘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氟的利用率已达到99%。去年在整个氟行业亏损的情况下,瓮福盈利25.49%,就是环保产业带动了经济效益。
记者:对于未来的环保工作,瓮福集团是怎样规划的?
何浩明:瓮福集团将坚定不移地做好基础肥,同时发展环保型水溶性肥料。水溶性肥料的最大难点在于水不溶物。从今年6月1日起,我国固液水溶肥的水不溶物比例从原来的5%降到了0.5%。而瓮福水溶肥中水不溶物的比例只有0.02%,第一套5万吨装置已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