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一个清华哥们给我打电话,说是腻烦了北京想换个工作环境,正好杭州有个老板看中他,条件开得十分诱人,年薪百万。他跃跃欲试又担心自己看不清状况,希望我陪同出席,一是替他壮个胆,二是给他摸摸底,看这事有几分靠谱。
那日,恰巧拦了辆电动出租车去杭州火车站接他。看到这么洋气的车子,哥们儿闲不住了,坐进车里就开始左顾右盼,问东问西。
由于工作关系,我对电动汽车也略知一二,就给他介绍了杭州电动汽车的大致情况。司机师傅一听,自己人,我回答不了的,他也乐呵呵地代为回答。
师傅姓蒋,年约五旬,已经开了18年的出租车。蒋师傅说,像他一样的电动出租车司机,杭州目前共有320名。他们早上7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开一天休一天,算上5毛钱一公里的补贴,一个月下来,也有个4000元左右的收入。由于电动汽车不用踩离合器,又是自动挡操控,开起来比汽油车轻松,他还时不时哼个小曲给我们听。
这两年,提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很难不把杭州纳入考察对象,从2009年杭州成为全国首批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电动汽车到现在已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事实上,早在2007年,杭州市电力公司就借鉴国内外已有的交流慢充、直流快慢充等技术,进入了电动汽车能源服务领域。杭海路开建第一个充电桩后,研究人员发现,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建设规模充电站不容易,且“插充”模式下充电场地循环利用率低。同时,8到10个小时的慢充时间太长,而几十分钟的快充由于技术不成熟和影响电池寿命,都不能作为常用续能方式。
与汽油车需要相应加油站作为能量补充点一样,电动汽车无法解决“跑”得远问题,就无法继续开展这项推广工作。2009年,通过市场调研,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杭州模式”出台。“换电”模式下,能源补充更加灵活便捷,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动汽车“跑不远”难题,同时改变了车辆销售环节,开辟了一条“车电分离,裸车销售,电池租赁”的新思路,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和养护成本。
2010年6月,国内首座集“充、换、配送”功能为一体的杭州古翠换电站建立,借助机械装置,电动汽车实现了汽车加油速度,3分钟即可更换一块电池。
此后,利用现有综合体配套的超市、体育场馆、公共停车场等资源,杭州大力建设充换电设施,从2007年至今5年间,建成并投运了12座充换电站、620个充电桩,初步形成了以古翠换电站为主、其他充换电站为辅、交流充电桩和电池配送站为补充的一体化服务网络,杭州也由此成为全国规模运用换电模式“第一城”。
如今,杭州的充换电网络覆盖范围日趋广泛,电动汽车在私人领域也开始加快了推进的速度。哥们回北京了,但对电动汽车一直念念不忘,听说杭州大街上已有私人租赁的“小电跑”在溜达,就心生嫉妒:杭州人民真幸福,啥时候我也能弄一辆来跑跑?
其实何止是他,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在期待电动汽车普及的那天。要是全国一半汽车换成电动汽车,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还能大幅改善环境,还谈什么密切关注PM2.5,大家尽管放心大口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