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
- 注册时间
- 2013-1-30
- 积分
- 35

|
本帖最后由 小五哥 于 2015-3-12 02:11 编辑
关于 SW6-2011单机版安装盘(含补丁7) 的详细说明
下载前请注意文件的上传时间,以决定是否下载此文件。
此安装盘为单机版安装盘文件,包含最新补丁7。安装后无需安装其他补丁。
SW6-2011 补丁更新说明
2012-12-12(补丁7)
螺栓连接非圆形平盖计算书的第2页不能出全。
无垫片法兰计算出浮点错。
塔设备筒体为管材时,封头不计算。
当锥壳材料为22253时,外压计算结果总是不合格。
螺栓连接平盖及非圆形平盖输入厚度与计算书中厚度不一致。
非圆形平盖计算书有乱码及英文和简明计算书中长短轴输出相反。
塔器按设计进行计算时(壁厚不输入),程序死循环。
超压泄放装置计算书中的设计压力不正确。
外压锥壳计算后,主体参数界面上的压力变为正压。
10、设计温度超过蠕变温度后,试验压力计算后没有返回原来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值。
11、网络版法兰计算书中法兰刚度系数不显示。
12、非标鞍座腹板与筋板组合面积和抗弯模量计算时结果有误。
13、填函式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浮头换热器、固定管板换热器管箱螺栓连接平盖左、右平盖不同时有隔板时,程序计算结果中平盖厚度总是按左平盖计算。
14、半圆管夹套计算时,如腐蚀余量为0,程序提示出错。
2012-10-10(补丁6)
1、 浮头法兰计算当同时输入浮头法兰厚度和焊入深度时,程序计算后输出的计算中,力臂lr 按浮头法兰计算厚度输出,而没有按实际尺寸输出(计算结论虽然没错)。
2、 固定管板换热器程序对换热管进行内、外压计算时计入了负偏差。
3、 立式容器程序在对带夹套容器进行设备级计算后,缺上封头的计算书。
4、 受内压无折边锥壳与筒体连接边缘加强段校核时,按程序计算的名义厚度而非输入的名义厚度进行计算。
2012-8-28(补丁5)
1、 卧式容器计算程序按以径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右封头仍以内径为基准进行计算。
2、 计算程序按用户自定义材料进行计算时,弹性模量和线胀系数所取值有问题。
3、 非圆形容器程序计算平盖时,按错误的平盖结构类型计算。
4、 外压加强圈校核时,对有些材料,从A值查得的B值有误。
5、 零部件程序计算整体式卡箍和齿啮式卡箍结构后,不能出计算书。
6、 带夹套容器的夹套设计压力为正压,且容器下封头为锥形封头时,部分外压锥形封头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无法输入。
7、 用零部件程序计算半圆管夹套容器的结果不正确,且不能形成计算书。
8、 卧式容器程序进行鞍座计算时,有时不能得到正确的B值。
9、 斜开孔补强计算,当开孔尺寸大于GB150.3中的限定值,程序计算结果不正确。
/*****************************************************************************/
2012-7-27 (补丁4)
补丁SW6-2011-4(单机版) 和(网络版)解决以下问题:
1、壳体材料为管材10钢或20钢时,外压计算结果错误。
2、受外压壳体材料为S30403,加强圈校核总是不合格。
3、网络版程序计算换热器时,双相钢换热管和钛管的线胀系数有误。
4、立式容器内筒计算后,计算书有时为空白;
5、膨胀节计算后出计算书时,有时提示无计算结果文件。
6、Q245R、S31603等材料的B值有误。
7、安全阀计算书中将设计压力放在排放侧压力栏中。
8、压力试验工况应力校核中,给出的平盖、锥壳加强段等元件的应力与GB150的应力限制条件不符。
9、对筒体上的斜接管仍按HG20582的等面积法进行补强计算;不能对凸形封头上大开孔进行补强计算(本补丁增加了HG20582的压力面积法)。
/******************************************************************************************/
2012-6-26 (补丁3)
1、塔器开孔补强时,若多个管口均选用锻件,但材料不一样时,前面的材料会跟着最后管口选中的材料变化。
2、固定管板换热器开孔补强计算中,若管壳程侧材料相同但温度不同许用应力不同时,当选择管箱上的开孔补强圈材料时,许用应力按照壳程侧的材料许用应力选取。
3、固定管板换热器按JB4732方法计算时,计算书中各计算工况的应力值有时为空。
4、外压容器开孔补强计算时,接管数多于一个时会出现浮点错。
5、如采用自定义材料作为外压容器壳体进行计算时,有时无法得到计算结果。
6、锥壳压力试验校核计算得到的应力值有误。
7、平盖压力试验工况下应力计算值有误。
8、当有多个开孔接管进行开孔补强计算时,英文计算书重叠。
/******************************************************************************************/
2012-6-11(补丁2)
1.碳钢、低合金钢钢板厚度超过120mm后,程序不能计算得到结果;
2.塔器裙座过渡段材料为15CrMoR、Q370R等,在高温下程序找不到B值,使得校核不合格;
3.换热器计算程序中管箱数据输入缺少有无分程隔板的输入;
4.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计算后,当选择英文计算书和简明各式中文计算书时,因缺少模板而无法形成;
5.材料为S31603的外压壳体上的加强圈校核时,计算出错;
6.带夹套立式容器计算程序,对内筒设计压力为真空的工况,如夹套的压力试验压力超过内筒的允许外压力,程序没有给出提示需在夹套压力试验时对内筒进行充压。
7.零部件程序在进行卡箍计算后,不能进行屏幕结果输出。
8.开孔补强计算的部分屏幕结果显示中GB150标准的年号为“GB150-2010”。
/******************************************************************************************/
2012-5-17
解决自定义材料库点击B值死机以及材料名不能有空格的BUG。
/******************************************************************************************/
2012-5-10 (补丁1)
1.选用f1400以下的重型150°包角标准鞍座时,查不到筋板、腹板等数据;
2.网络版零部件计算程序不能进行局部应力计算;
3.GB8163钢管的最大厚度限制为8mm,按GB150-2011,应为10mm;
4.固定管板换热器程序中膨胀节数据不能保存;
5.多个接管进行局部应力计算时,计算书中只出现第一个接管的设计条件,后面的接管只有应力计算和校核结果。
6.换热器计算程序中,对管箱以外径为基准计算,程序提示直径为0,不能计算。
7.网络版程序选标准容器法兰,程序无法查得数据。
8.当卧式容器直径大于2500mm,选类型为BII的标准鞍座,数据库无法提供鞍座元件尺寸数据。
9.立式容器下封头如是无折边锥形封头,无法输入小端筒体数据。
10.开孔补强计算书中GB150的年号显示为2010。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