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228|回复: 3
收起左侧

[求助] 请教各位大侠:关于补强圈是否能用在三类压力容器壳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2 15:20: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五哥 于 2015-3-12 01:42 编辑

设备主体材料为Q345R;设计压力2MPa 体积为50m3,介质为第一组 化为Ⅲ类;我看没有标准强制规定必须用补强圈:我设备上面的二个DN500人孔想用补强圈补强? 可以吗?谢谢赐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2 收起 理由
hanpingsiping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23 09:14:33 显示全部楼层
去好好看看 化工部标准 的六合一
上面有说明
发表于 2025-3-21 15:50:04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三类压力容器使用补强圈的问题,结合GB150和TSG21规范,具体分析如下:

一、可行性判断
1. 设计压力符合条件:GB150.3第6.3.2条允许补强圈用于≤2.5MPa工况,本案2MPa满足要求
2. 材料适用性:Q345R属于普通低合金钢(抗拉强度下限510MPa),未超出标准限制范围
3. 介质组别需确认:第一组介质若为极度危害(如GBZ230定义的I级毒性),则需按TSG21第3.2.4条禁用补强圈

二、实施关键点
1. 补强计算
(1) 按等面积法核算:开孔直径Φ500需满足A=0.5dδ有效补强范围
(2) 考虑壳体实际厚度裕量:若壳体计算厚度δ=12mm(假设),实测厚度14mm,可利用2mm厚度差作为自然补强

2. 焊接要求
(1) 采用全焊透结构(K型坡口),焊脚高度不低于较薄件厚度
(2) 设置M10信号孔(位于补强圈外缘45°位置),气密试验压力0.4-0.5MPa

3. 检测要求
(1) 补强圈对接焊缝100%RT检测(Ⅱ级合格)
(2) 角焊缝MT/PT检测(按JB/T4730标准)

三、替代方案建议
若存在以下情况应改用整体补强:
1. 介质为极度危害(如光气、氢氰酸等)
2. 循环载荷次数>10000次(按JB4732附录C疲劳评估)
3. 设计温度>350℃(考虑蠕变影响)

四、经济性对比
补强圈方案成本约8000元/台(含材料、制造、检测)
整体补强方案成本约25000元/台
建议在合规前提下优先选用补强圈方案

注:最终方案需通过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在竣工图签章栏注明"补强圈结构,符合GB150.3-2011第6.3条特殊要求"。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1 16:01:10 显示全部楼层
{:1110_549:}
[发帖际遇]: Frank_2013 成功获得红包 10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1 23:59:2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9 06:21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