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传统的病毒防御手段有着先天的不足,安全软件实际上是在努力缩短着“病毒诞生到系统更新补丁”所用的时间。虽然厂商可以及时发布补丁,但谁也无法保障这个补丁能同样快速地被安装在用户的电脑中。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病毒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更新速度冲击每一个用户的电脑,这也就使得“漏洞补丁方法”疲态尽显。当一种防御机制达到极限时,转变一下思路,从另一条路走向“罗马”也许是我们应当做的。
Sandbox,沙盒,几年前出现的一个“不温不火”的技术。然而就在近一两年,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安全领域的许多方面,比如杀毒软件、浏览器,甚至Office 2010中,也许,Adobe Reader这样的PDF阅读器也将很快支持沙盒机制。沙盒技术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安全防护手段。
2010年初,著名的安全专家 Dino Dai Zovi(如果你关心计算机安全领域一定知道此人),作出了一项预言,他认为“2010将是沙盒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一年,不可信数据将在沙盒之中被处理。”
dino dai zovi
不像其他人,Dai Zovi对2010年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预言只有一条
那么,什么是沙盒技术呢?简单地讲,沙盒是一种“环境”,来源不可信、具备破坏行为或意图不明的程序可以在其中被执行,然而,沙盒中的所有改动并不会对操作系统造成任何影响。也许有人用过“影子系统”,这其实就是沙盒技术的一种应用。
Dai Zovi认为沙盒技术是把用户从浏览器攻击洪流中拯救出来的方舟。尽管这项技术不能堪称完美,但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因为漏洞补丁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我们永远都无法赢得这种无休止的补丁竞赛。
确实,传统的病毒防御手段有着先天的不足,安全软件实际上是在努力缩短着“病毒诞生到系统更新补丁”所用的时间。虽然厂商可以及时发布补丁,但谁也无法保障这个补丁能同样快速地被安装在用户的电脑中。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病毒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更新速度冲击每一个用户的电脑,这也就使得“漏洞补丁方法”疲态尽显。当一种防御机制达到极限时,转变一下思路,从另一条路走向“罗马”也许是我们应当做的。
在Dai Zovi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两项技术的普及对基于网络(Network-based)的互联网病毒影响是深远的:一是Windows XP SP2的普及,原因很简单,因为XP内置了防火墙,并且默认是开启的;二是WI-FI的普及,因为当无线路由器走进千家万户时,等于人人也都用上了防火墙(Firewall)。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而这两件事情极大地减少了黑客从外到内可以下手的通路,剩下的可能就只有80端口(HTTP)和110 端口(POP3)了。
但防火墙也不是万能的,它虽然可以关闭进入用户电脑的通路,但对于“放行”的通路,防火墙并不会检查流量中所传输的内容。目前安全威胁进入用户电脑基本有两种途径,即网页浏览和邮件的恶意附件。而这两种安全威胁都是基本内容的,与端口无关,所以防火墙此时是无能为力的。
防火墙在网络层面关闭了进入用户电脑的通路(Surface),所以基于端口的攻击变得不再有效,于是黑客们将目光放在了软件上。任何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漏洞。用户在上网时,浏览器可能会将病毒或木马带进系统中来,这时恶意软件将会对目标漏洞发起攻击,甚至可能关闭WINDOWS内置的防火墙,虽然它无法关闭无线路由器的防火墙,但这个防火墙一般是对外不对内的,木马可以上传任何数据,而此时防火墙是“透明”的。
当黑客都盯上“80端口”时,浏览器的优劣就变得异常重要了,这绝不是开玩笑,浏览器是用户的第一个安全屏障,使用优秀的浏览器绝对比考虑使用哪款安全软件重要,不用怀疑!
如何使浏览器更安全呢?首先当然是选用最新版本,不要迷恋过时浏览器的所谓速度,比如IE6,它除了速度可能已经一无是处(推荐阅读:IE6该不该被抛弃?)。第二,也许我们应当为软件建立起一道防火墙。Dai Zovi认为,传统防火墙是服务于网络的,而沙盒是服务于软件的。沙盒虽然并不完美,但它可以像防火墙一样,大大提升恶意软件对系统造成损害的难度。
将整个系统放入沙盒之中虽然可以大大提升安全性,但这其实也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所有操作并非都存在风险,这时需要的是定点保护,比如将浏览器和邮件的附件放入沙盒之中。
将沙盒技术应用在浏览器中,这一领域中走在前面的是Google 的Chrome。谷歌全球研发总监莱纳斯•厄普森就曾表示:“我们完全摒弃了每一款浏览器都允许访问电脑其他部分的处理方式,这样可以真正限制那些利用浏览器进行攻击的做法。”
谷歌原来保护用户的做法是,在用户通过搜索结果访问存在恶意软件网页时提醒用户,或者完全从搜索结果中剔除这类网站。但现在依靠“沙盒技术”,谷歌在用户硬件和恶意劫持电脑的应用程序之间竖起了一道防护墙。
browser
浏览器对于桌面安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实,现在主流的浏览器都开始支持沙盒技术,像苹果的Safari、Firefox也将在下一版中应用这一技术,在 Windows Vista和7中,IE被运行在“低相关(Low Integrity)”环境中,所以它很难损害到用户的系统。相信通过各大厂商的努力,浏览器会越来越安全。
但是,邮件附件呢?这可能就要看微软和 ADOBE的了。 在最新版Office 2010中,微软首次将沙盒技术应用其中,被称为“安全阅读 (Protected View)”模式。使用安全阅读模式时,Office 2010会在独立的沙盒中为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档提供只读环境,沙盒技术将最小化某个文档对系统的访问并将其与其他文档隔离开来,即使用户读取的文档是恶意文件,它也无法从沙盒中逃脱出来,当然也无法对系统和其它数据造成伤害。
ADOBE的PDF格式普及率也是相当高的,而且据一些统计显示,ADOBE在漏洞数量方面大有赶超微软之势,在这方面,PDF与FLASH“功不可没”。前不久,饭盒正巧遇到一个 PDF测试工具,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ADOBE Reader虽然给出了风险提示,但除了Reader,相信很多人用的其实是非官方的PDF阅读软件,其小巧快速抓住了许多用户的心,然而安全性似乎是它们的通病。(推荐阅读:经常与PDF打交道的人小心了) 如果沙盒技术得到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是在暗示“特征码匹配查杀”技术即将走到头了。
其实,无论是病毒特征码匹配还是这两年比较火的URL匹配都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先天性不足——“容量”,很难想象它们如何应付呈几何倍甚至是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总量。
安全厂商、浏览器厂商、 Google、微软等其实是在与黑客“争夺用户”。不过,以前这场战争似乎只有两个主角——安全厂商与黑客。悲观地说,饭盒以为,安全厂商会慢慢输掉这场战争,因为没有理由支持黑客会输,而用户其实是被动的被选择者——这一点从Windows防火墙和WI-FI的普及就可以看出,安全其实是厂商打包卖给用户的,而不是用户主动“开启”的。浏览器厂商、Google(搜索)、微软(Office等)等的加入,其实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用户筑起了第一道“防火墙”,后面还有众多安全厂商。这样看来,也许互联网的明天并不会变得太糟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