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
- 注册时间
- 2011-2-9
- 积分
- 8

|
长效的安全机制至关重要
化工生产往往存在燃烧、爆炸、中毒、腐蚀等危险因素,加上工艺技术、生产装置、安全设施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给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如何保证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地运行?跨国化工企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预防,预防,再预防
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责任关怀委员会主席孙维德指出,工艺安全准则的主要内容是预防火灾、爆炸及化学品的意外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巴斯夫一定有特殊技术或工艺,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事实上,巴斯夫在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的原因是管理到位。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文化,这往往比尖端技术或工艺本身更有效。
杜邦公司是一个靠制造火药起家、属于高危行业的企业,200年后,其安全生产管理被称作为全球工业典范,这看起来有些不可理解。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并不矛盾。因为,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原则就包括: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杜邦认为,事故是在生产中发生的,那么随着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重视,这些事故一定是有办法防止的,所以要树立事故可以防止的思想。
评估,评估,再评估
责任关怀的工艺安全准则是技术性非常高的一个准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准则。因为,假如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出现错误的话,以后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于是就有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这样一个可由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规范运作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
工艺安全首先要求对新项目进行初步的安全评估,要把工厂里面、周边环境等来自各方面的危害因素考虑进去。项目审批之后,还要做进一步的系统安全评估,在设计阶段把工厂可能造成危害的因素都考虑到,从设计的层面避免事故的发生。比如停电的时候,如何确保安全;有大量泄漏的时候怎样预防爆炸等等。项目开车之前还要再做一次综合的安全检查。
工艺安全要求对现有工厂改造之前,先进行改造的风险评估,也就是MOC,即变更管理,即使是加一根管道也要经过变更管理的程序。每个工厂都要有变更管理体系,一旦有变更发生,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变更的复杂性决定是否需要评估。
工艺安全评估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如果实力不具备的话,可以找专门的设计院,通过第三方HSE管理体系审核、评审代替,用专业化管理取代安全大检查,真正实现体系安全和业绩的持续改进。
通过对重要工艺安全指标进行危险性分析评价,企业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危险性大小等方面搞好综合分析,找出工艺安全管理的重点或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以治理,就能够确保装置安全运行。
培训,培训,再培训
对于一个化工厂来说,要控制化学原料等各方面潜在的危险,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工艺安全准则将“安全生产”理念渗入到日常工作中,让每个工人在每个工位上都能时刻不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跨国公司的经验是,结合岗位操作实际,加强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对紧急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杜邦的安全管理十大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在培训对象上,不仅要加强对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而且要搞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调度员、维修人员的培训,达到“全员培训、共同提高”的目的。
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关志华说:“如何将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呢?我们的办法很笨:培训、培训、再培训。”巴斯夫的安全培训对象不仅仅是本公司的员工,还包括供应商、承包商、物流公司等。巴斯夫通过合同的形式,将安全标准加以公示,如果达不到这些标准,就无法与巴斯夫做生意,无形中为贸易增加了“安全门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