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765|回复: 3
收起左侧

探索2024年化工市场趋势,低产能、低库存、低毛利,企业做好过冬的准备了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10-09
变量一:全球宏观经济及中国经济预期走弱

以惠誉预测为例:惠誉九月将 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上调 0.1 个百分点至 2.5%,反映了今年迄今为止美国、日本和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EM)出人意料的韧性。惠誉将美国经济增长上调 0.8 个百分点至 2.0%,将日本经济增长上调 0.7 个百分点至 2.0%,将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上调 0.5 个百分点至 3.0%。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增长上调 0.5 个百分点至 3.4%。这大大抵消了中国增长下调 0.8 个百分点至 4.8%,以及欧元区增长下调 0.2 个百分点至 0.6%的影响。

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增长差异预计将扩大。预计今年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差距将接近历史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场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的提前到来。

然而,惠誉将 2024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了 0.2 个百分点,至 1.9%,下调幅度较大。将美国的增长预测下调了 0.2 个百分点至 0.3%,将欧元区的增长预测下调了 0.3 个百分点至 1.1%,将中国和新兴市场(除中国外)的增长预测下调了 0.2 个百分点至 4%。中国和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分别下调 0.2 个百分点至 4.6% 和 3.0%。

此前人们希望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企稳未能实现,今年的新房销售可能会下降五分之一。住房占投资的三分之一,占中国 GDP 的 12%,对更广泛的经济具有强大的乘数影响。迄今为止,宽松政策效果不佳,出口需求也在下降。

Oxford Economics等也给出了类似的预测,整体宏观经济并不一定会如预期一样恢复,也许更多刺激政策出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变量二:化工行业格局因为中国的增加产能面临重塑

在中国连续数年对产能进行大量投资之后,随着全球产能的增加与需求的减弱,预计到 2023 年底,全球石化产品的供应过剩量将达到创纪录的 2.18 亿吨 ,而中国正在继续增加产能,预计到 2023 年将有近 1.4 亿吨的产能投产,远远超过往年的水平。

在宏观经济前景恶化和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化工市场参与者不得不面对行业内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短期和中期因素,如:

  • 创纪录的行业产能过剩和整体行业的利润疲软
  • 高昂的原料和能源成本,将会影响如欧洲生产商的短期竞争力和长期生存能力
  • 来自美国和中东低成本生产商的竞争加剧
  • 中国成为某些关键化学品的净出口国,并在产量较高的专业化学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长期结构性变化因素,如:

  • 产业结构将逐渐向回收材料和低碳密集型产品转变
  • 影响贸易格局的减碳立法步伐不断加快
  • 汽车等关键行业发生巨变,电动汽车正在取代汽油和柴油汽车
  • 采用新技术,替代传统能源和材料
  • 中国等需求大国,向低增长经济的转型


化工企业必须进行调整,在运营模式中融入灵活性,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短期机会,并进行改造,以便在截然不同的贸易环境中取得成功。

变量三:化工行业整体需求减弱趋势明显

鉴于化工行业在生产制造中的重要性,当 2022 年高通胀、利率上升和创纪录的能源价格,开始抑制消费者支出时,化工行业是最先做出反应的行业之一。化学品生产商采取了削减库存和降本增效的应对措施。此后,全球化学品产量在 2020/21 年受到大流行病的影响后持续下降,2023 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 5.3%。

与此同时,中国在 2021 年开始出现较长期的结构性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宏观经济趋势之外的独特因素,如房地产等,影响其经济增长。经济疲软的部分原因是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停工,但中国也转向财富再分配,不再向住房等主要行业提供贷款。

中国市场约占全球化学品和石化产品需求的 45%。2022 年,中国的聚乙烯消费量几乎相当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尽管中国的人口还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30%:14.5 亿对 52 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结束后,随着出口市场疲软、人口老龄化和家庭人口减少,需求开始萎缩。尽管人们普遍预计 2021 年和 2022 年中国大多数化学品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当初普遍预期消费增长将达到个位数,这也导致了当前的供过于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变量四:中国化工品产能大幅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效应

自 2014 年以来,中国的过剩化工产能一直在增加,五年前,中国政府启动了一项计划,以提高被视为高价值行业的自给自足能力。中国目前占全球化工产能的 45%,预计到 2035 年将达到 62% 的市场份额,同时中国化工企业也将逐步专注于创新、更环保的产品和更高价值的特种化学品。

2022 年,全球六种化学品:乙烯、丙烯、丁二烯、苯、混合二甲苯和甲苯的产能过剩平均为 1.91 亿吨(市场规模为 23 亿吨)。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数字还将上升 10-15% ,达到 2.18 亿吨。

中国在某些关键化学品领域的主导地位正在迅速提升,如:

2022 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而乙烯是超过 75% 石化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2023 年,中国预计将新增近 1.4 亿吨的化工和化肥产能,创下历史新高(与 2014 年创下的年产 9000 万吨的纪录相比相形见绌)。在未来两三年内,中国的乙烯产量将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可能有剩余产品出口。

在上述六种化学品中,中国的产能在 2019 年大幅增加,到 2022 年平均占世界供应量的 38%,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升。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A)、聚氯乙烯(PVC)和聚酯纤维出口国。
中国的聚丙烯(PP)出口量从 2020 年的约 50 万吨增至 2022 年的 130 万吨,而净进口量几乎减少了一半,从 610 万吨降至 320 万吨。
规模经济也使中国例如塑料添加剂等一些精细和特种化学品的生产方面成为规模更大的生产国。这一发展将对未来的供应链和定价产生重大影响。

变量五:不确定因素,如俄乌战争、沙特、中美

关键能源输出国与能源需求国之间的矛盾,预计会继续持续。2023年全球整体的政治和经济走势,在2024年预期会延续。

高油价符合沙特、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利益,沙特阿拉伯原油官方给出的财政收支平衡价格是原油每桶78美元,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之后,财政收支平衡已经从45美元每桶增加到了115美元每桶,但是中国等主要买家的现有经济现状对于高油价不具备支撑能力,美国的通胀压力,促使美国会不惜一切的抑制油价的进一步上涨。美国大选也会是一个不确定性变量,特朗普的任期内,油价只有一次突破80美金。

这些因素对于整体的能源格局都具有深远影响。

变量六:减碳的长期挑战

据估计,化工和石化行业每年排放 9.2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是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第三大的工业子行业。因此,报告范畴 3 排放和减少碳足迹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自动化、新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生产流程,促进可生物降解和可回收新材料的开发,同时使化学品生产商能够减少排放。

随着循环经济的形成,在日益严格的法规支持下,对低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可回收材料的需求,以及向低消耗和再利用的转变,正在重塑长期趋势。

随着供应商适应增长放缓、市场进一步整合、需求不断变化、来自中国和新兴出口国的竞争加剧以及技术和自动化的更广泛应用,未来十年将成为化学品供应链演变的关键时期。

初步结论:

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和创纪录的能源价格,一场完美的风暴一触即发,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暴击。下游需求疲软,使得下游产品的价格无法及时反馈和支撑原料价格的上涨,预期导致整体行业的毛利水平持续下降。整体行业会回归到去库存周期位置。毛利水平的下降,会迫使老、破、旧产能停、休、检工,从而形成低产能、低库存、低毛利水平的供需平衡状态。

2023年是喘息之年,因为企业还看不清楚,市场方向不明朗,所以留得喘息之地,2024年国内如若房地产趋势越趋明朗,经济趋势走弱做实,需求不足做实,企业″躺平式″发展,行业整体预计会处于基钦周期的主动去库存阶段。预计从萧条走向复苏阶段需要一段较长周期。

但是,对于国内领先化工企业,危中有机,没有过剩的产能,只有淘汰的产能。2024年,预计将会是一个化工行业大周期的低谷期,低产能、低库存、低毛利,企业做好过冬的准备了吗?2024年会不会是化工行业新一轮大洗牌的元年?我们又应该如何准备呢?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化工金融,化工产业,化工供应链,未雨绸缪
[发帖际遇]: 22222 屌丝逆袭成功,获得白富美女神垂青,赚了 3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送2025年新年祝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26 16:58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