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力容器设计中,我们都推荐按比例画图,尽量不要去考虑人工换算,人工调整比例的事情,这不仅仅消耗设计者的耐心和智力,而且还特别容易出错。 如果标准件的尺寸还大差不差,对于非标件,如果是不按比例的,那么有特别高的概率会出问题。
实际设计中,各种匪夷所思的问题都会出现,下面一些案例希望对设计有所启发。
1. 弧形板开孔 一块保温支撑圈的弧形连接板,用M12的螺栓连接保温支撑圈。 弧形板的外侧弧长为60mm,两圆孔所在的弧长小于60mm。 圆孔直径为14mm,加工后实际孔已到边缘,边缘藕断丝连。 因为这个是直接复制过来的节点,改了一下数据。 如果1:1绘制,很容易发现,螺栓孔离边缘的距离太近了,是否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呢?
2. 筒体凸缘和封头凸缘 某次项目,筒体上有个凸缘,封头上也有一个凸缘。
刚好两个凸缘尺寸一样。 于是画完封头凸缘的制造图后,灵机一动: 共用一张图,标上不同凸缘高度即可。
好几台相同设备的凸缘,按图加工完: 准备安装的时候,傻眼了: 凸缘与筒体焊接并不是一个平面,凸缘需要与筒体内径吻合匹配。他们是有相贯线的。 更糟糕的是: 凸缘厚度没有考虑相贯线,导致凸缘要么与筒体悬空,要么厚度不够。
如果能够1:1绘制相贯线,是不是更不容易出错点?
3. 法兰盖开孔 某项目中,法兰盖有内伸管子
那么法兰盖肯定是要开孔的,图纸上标的法兰盖开孔77。
按图加工77的孔。
安装的时候,发现内伸管安装不上去,一看,原来内伸管的外径是108mm。 接管的颈部直径是76.1mm。 不过和法兰盖接触的位置是锻管部分,直径108mm。所以安装不上,还需要将法兰盖继续加工一下。 如果法兰盖是1:1画的,是不是测量一下即可,而不是通过修改尺寸? 降低出错的概率。
4. 管板直径错误
一台双管板的设备,内管板与筒体焊接,筒体的内径为500mm。
管板出详图时
加工测量时,偶然发现:
不科学啊! 筒体内径500,管板外径500,那么管板和筒体怎么焊接?
筒体壁厚8mm,管板外圆应该是516mm才对啊。 最终管板报废。
如果这个管板1:1绘制,会不会能够避免这个问题呢?
5. 总结 人都有出错的时候,画500就是500,最符合人的直觉。不按比例出图,纯计算填数据,对人是极大的考验,也是非常容易出错的。 能1:1绘制,还是1:1绘制吧,尽量避免出错的概率。
而且现在用布局,用VCAD软件,基本都能保证按比例出图,极大降低出错的风险。
往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