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抖音的盘管截图 一朋友截了一个抖音的图:
感叹现在盘管竟然分流成两管: 大家给出了自己的猜测: 有人认为是为了降低沿程阻力,效果更好。 并联比串联压降小,流速小。 也有人怀疑这种说法是否经过了验证。
2. 工艺还是结构? 看了图片,我的第一个感觉是:
“最大可能是有什么东西挡住了,所以分两股走,增加加热面积。” 于是手绘了一个盘管可能的展开图。
大家并未互相说服,很多朋友继续坚持认为是工艺的原因。
我还是觉得不大可能是工艺的原因,结构的原因可能更高。 “大多数时候,不会因为阻力降的原因进行分叉。因为入口是一样大的,出口最后合并。工艺给的可能只是给一个入口和面积,盘管具体怎么排是制造单位排的,他们不可能考虑这个,估计最大可能是因为结构的原因。” 猜测只是猜测,如何求证呢?
3. 求证 怎么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有更多的信息,就不用瞎猜了。” 于是打开抖音,搜索抖音播主,果然找到了这个视频,视频搭配了2张照片。其中有此台设备的背面的照片。 果然在背面有个接管。 所以,应该还是结构的原因,想要多绕一圈,增加换热面积。
4. 盘管如何绕 盘管绕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外加热盘管,半盘管的结构,尤其有一点非常重要: 盘管内的介质应该从上到下,尽量应该避免中间出现U形的结构。
因为一旦盘管内介质冷凝在U形的底部,要重新启动盘管,将会非常困难,给维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时候为了增加换热面积,并避开管口,支耳等障碍物,可以考虑用分支的方式来优化盘管的布置。
如下图的盘管布置,是不是非常的优美?
以前某项目中,某卧式容器的盘管,工艺给的技术条件为: 设备专业设计成了一圈一圈的管子绕着筒体,设备到了现场,还未安装。
被专家问了几个问题后,进行盘管的改造。
问题最好在设计阶段解决,到现场了,解决起来就麻烦了。
毕竟我们做的是设计,而不是画图。
往期精彩:
欢迎关注公众号:VCAD001, 一个压力容器人的自我修养。
[backcolor=var(--weui-BG-3)]
[color=var(--weui-FG-0)]压力容器唯心不易[color=var(--weui-FG-1)]VCAD001, 一个压力容器人的自我修养,谢谢关注。
[color=var(--weui-FG-1)]432篇原创内容
[color=var(--weui-FG-2)]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