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链?惊恐从梦中醒来。凌晨毫无睡意。
昨天跟一个企业高管聊天,谈到他在新德里的感受。大为诧异,机场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全世界的外国人,欧洲人、美国人居多。
这些拥挤的人群,都在挤向移民局边防检查的哨所,排满了队。
他们在干什么?
绝不是来旅游的。他们怀揣着的都是同一种热烈的期望,那就是:到印度来做生意。
到印度建厂!
这是全球化全新力量的新火山,它正在酝酿中剧烈喷射前的酝酿期。火山没有爆发,但热流涌动,烟气滋滋四溅,人们可以知道它即将呈现的能量。
供应链板块的大陆架,正在发生即将里程碑似的移动。那还是大陆板块漂移的前夜。
要看到供应链的板块,有多少移动的动作。这才是关键。
以前,印度的电子产业链,不可能搬动起来。都是备胎,不过是中国工厂的一个小补充。而现在苹果电脑或许正在改变这个局面。
苹果从来不是一个市值16万亿人民币的公司(接近中国2021年GDP的15%),它是一个全球制造的超级节点。它可以决定节点上任何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它只需要将一个耳机订单摘除,国内巨无霸、年产值达到800亿的歌尔,就会立刻瘫倒,虚弱的像一棵芦苇。这两天歌尔连续跌停的股市践踏现象,就是明证。
苹果看好中国制造能力,这里生产手机占比全球90%。印度今年只有3%的产量。本来,这样可以继续下去。谁会自断财路呢?
可以说,苹果在中国的深扎根,是中美经济一直无法彻底脱钩的一个重要的缝合器,死死地咬合在一起。美国政府也无可奈何。
但情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富士康郑州,是一个影响时局的城市。
屏住呼吸,查看火山顶口上越来越狂暴的呼啸。越来越响。
富士康在郑州共有航空港厂区、经开厂区、白沙镇厂区三大厂区。其中最大的航空港厂区主要生产智能手机。受富士康郑州工厂产能影响,iPhone 14 Pro出货量低于预期。
昨天晚上,苹果表示,将优先考虑供应链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与供应商密切合作,以恢复正常生产水平。
然而,看上去是“体贴的苹果”,背后恐怕是无情的决心。印度工厂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正是印度航空机场,拥挤不堪的场面。
一个供应链的搬迁,取决于关键代工厂如富士康,也有周边设备。实际上,立讯早已在印度的地方,购买了场地,非常非常大的场地。
这两年,印度、墨西哥都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国过去20年战无不胜的招商引资的套路。
墨西哥工厂,正在大力欢迎美国企业。厂房已经盖好,管道工程水电气都已备好,只等企业拎包入住。
什么,招工不容易?
没有的事儿。至少不需要让工厂来操心。
大学和本地政府部门,联合行动。很多大学,来找富士康、立讯,直接签约提供了就业人员。而工业区的区长,则四处拉客人。
这意味,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只需要调整决心,顺势而为。而像苹果这样购买设备给上游供应商使用,直接要求设备厂到工厂去把设备建立好。
一切,都是高效的运转。美国到墨西哥的转厂动作,正在在高速运转。
供应链的转移,是有周期的。以前可能3年建立一个工厂产能,而现在如此高效的配合,一年半,就会完成投产、爬坡。而争相恐后,更多来到这里的工厂,相互加力,则会让以前半干池塘的水越来越多。跟随大鱼们,小鱼小虾会让池塘生态丰满,生意盎然。全新的生态湖,就会出现。
这意味着,中国基地在苹果全球产业链,所建立牢不可破的体系,可能只需要500天就会见分晓。
人们还有两个误解,需要澄清。
第一:赶走苹果,让华为来替代。
这是对苹果和华为缺乏本质的理解。在电子产业,苹果是造链者,是“手把手”教会并培养了供应商。当然中国供应商也很争气,他们是勇者。而华为是萃取者,只管拿过来用——尽管华为是铁打硬汉,令人敬仰——但这个事实还是需要指出来的。
如果在中国市场封杀苹果,那就是活活地将中国供应链按死在一个无法移动的天花板上。且不说就业的悲剧,对于中国整个电子产业的设备、技术升级,将是灾难性的停滞。
第二,赶走富士康,让比亚迪来替代。
比亚迪当然是中国制造的卓越者。立讯也是。
然而,富士康的角色,远远超越了一个在中国有着80万员工的企业。它是美国,尤其是苹果,与中国大地紧密相连的耦合器。
不妨说,苹果对于富士康的信任,也会远远超过对于比亚迪的信任。这些都是庞大的资产,背后需要强有力的信任作为支撑。
如果富士康走了,苹果会离开中国吗?
不会,它依然会留在这里。它会让比亚迪、立讯来代工。
但是,它只会将在这里制造中国市场销售的苹果。那才是真正的脱钩。这已经有前兆。苹果或在评估采用长鑫的内存而不是三星或者美光——这在美国也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这个采购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本土制造本土销售,这样的苹果,将无法出口。中国的劳动力,再也无法依靠外汇来获取财富。国家将变得虚弱起来。如果富士康离开,比亚迪将只能填补有限的空白。富士康一年320亿美金的出口,将会烟消云灭。不仅富士康20万的员工,还有周边辐射的上百万关联企业,还有大量的技术升级红利,都会消失。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不能自毁长城,自我矮化。
印度制造能够取代中国吗?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国家的一些似乎古怪的特点。然而去过印度的人,都会见证到这里随时燃烧的活力。
而印度显然已经注意到了供应链大陆板块的移动趋势。
有人不在乎地说印度缺电,缺基础设施——殊不知这类设施只要有工厂在用,很快就可以建设起来——甚至可以动用中国基建的力量。
为什么西方国家疯狂封锁俄罗斯的石油,然而昨天印度内阁部长居然访问莫斯科,而且宣称是战略伙伴关系。这里是油,这里是气,这里是印度制造。这里是苹果产能的转移。
这里是全球供应链的大撞击大移动,这种景象20多年没有出现过了。未来30年,印度是唯一能够威胁中国制造地位的大国。它的人口跟中国相当,而平均年龄比中国人小11岁。
最重要的是,全球的工厂建设者,正在涌向这里。有全球化力量相助…那些力量曾经助推了中国制造的辉煌。现在重来一遍,而且效率更高,原来的大山大河的困难,现在都变成了小溪土坡。
此一刻,心情无比沉重。最怕梦中人,梦半醒时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