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饱和树脂等下游产品未来需求已近饱和的情况下,新版限塑令对于可降解生物塑料产业的推动预期,或可为顺酐未来发展带来一定利好支撑。 据相关消息报道,有关部门将于近期对自2008年6月实行的“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进行11年后的首次重新修订。在新版限塑令中,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绿色环保产品将迎来长期利好,或将受到政府方面的进一步支持,以解决当前一次性塑料制品泛滥所导致的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在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真正做到了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出台有关法规限制或严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大力发展生物降解新材料,尤其是欧洲议会已于2019年3月28日以压倒性票数规定自2021年起将全面禁止欧盟国家使用饮管、餐具和棉花棒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根据原材料主要分为PLA、PBS、PCL、PHA、PHB等多种。其中,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以价格低廉、力学性能优异、加工、耐热性能好等特点已在国内外实现工业化生产,成为目前最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通用型生物可降解塑料之一。从原料来看,PBS主要由丁二醇和丁二酸两种原料合成的聚酯加工制成,其中丁二酸占比接近七成。而丁二酸目前则主要以顺酐为原料经电解、加氢等工艺加工而成,两者之间单位消耗比接近1:1。可以说,通过对原料丁二酸的消耗,PBS产品的发展可间接的提升国内外市场对顺酐的需求量。 不过由于PBS等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受制于诸如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法律法规支持较弱、生产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而所生产产品也以出口欧美等市场为主,因而对上游丁二酸等产品支撑十分有限。截至2019年,国内如天津渤化中和、山东飞扬化工等以顺酐为原料生产丁二酸的生产企业不足20家,总产能仅为3万吨左右。因此,在2019年对顺酐下游消费结构的预测中,虽然包含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丁二酸等产品的有机酸类预计占比将达到13%附近,但其中丁二酸份额预计仅占2.7%附近,在顺酐下游行业中话语权远不及不饱和树脂、酒石酸等产品。 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以PBS为代表的生物可降解产品正愈发受到关注,政策方面支持力度也在加强。今年上半年,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已率先发布《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在今年年底之前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卓创认为,随着新版“限塑令”的出台,生物可降解产品来自政策面的利好支持或将进一步加码,这也将间接的对国内顺酐市场带来长期利好,而卓创也将对这一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持续的跟踪,为您带来及时准确的行业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