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3883|回复: 26
收起左侧

读“化工过程设计”有感之一——过程设计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而言,生产一个化工产品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反应、分离、循环、混合、加热、冷却、压力改变等。整个合成过程体系首先需要确定每个独立的单元,然后将各独立单元相互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产品目标。通常,流程图则表示了所有单元及具体设备间的关系。流程图确定后即可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通过对温度、压力、流量、物料组成等参数的调整可实现对流程的优化。评价一个流程体系的优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一、经济效益:生产一种产品往往有多种路线或流程可供选择,即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生产成本、投资、占地等差别却较大,需要对每一种可能的流程分别进行经济效益的计算对比,才能选出经济效益最佳路径。当然,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并非唯一准则;
二、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是前提,它要求化工过程设计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整个化工过程应维持工业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适应性:一个好的流程体系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即在不同工况下均能正常操作,同时,开停车、事故状态下紧急停车等易于控制;
四、安全:安全往往不易量化,但在流程设计中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要求设计者具有较高的判断能力。
关于以上几点,笔者在做某技术流程设计时深有体会,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做各种可能流程的计算对比。案例一:某吸收塔冷进料气相与冷塔釜循环液相的对比,冷进料气相,由于气体给热系数小,总传热系数小,换热效率低,换热器设计时需要较大的换热面积。而冷塔釜循环液相,虽然液体给热系数大,总传热系数大,所需换热面积小,但由于存在返混,为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需分段循环冷却,塔设备结构复杂;案例二:某放热反应反应器进出口换热进行热量回收与不换热流程对比,单程从反应器本身来说,换热优于不换热流程,但对于易结晶产品物料,后续有产品吸收塔、精馏塔时,就不一定了,因为经换热后的物料温度降低,后续吸收塔塔低温度低,产品浓度低,造成精馏能耗高。而未经换热的产品物料进入吸收塔后,由于温度高,塔顶回流量大,而塔底温度高,浓度也高,后续精馏塔能耗低,综合对比后不换热流程优于换热流程;案例三:某甲醇、水混合溶液精馏采用常规精馏与双效精馏对比,常规精馏一次投资低,能耗高,双效精馏一次投资高,能耗低,经综合对比,双效精馏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常规精馏;案例四:某反应副反应生产酸,一般解决思路为通过调整反应参数,优化反应设备减少副反应产物酸的生成,或通过在装置内利用参与反应物对副产物进行反应回收处理等,但回收率不可能实现100%,最终需加碱液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的盐需作为污染物排放处理,即末端治理。通过对过程流程的优化,巧妙利用循环实现污染物源头治理;案例四:某技术流程采用反应器多台并联、多台串联与串并联对比,从流程本身来看,多台并联气量大、压降小,而多台串联或串并联气量小、压降大,从管线的一次投资来看,并联管径大,串联管径小。能耗应该差不多,但仔细考察压缩机,会发现并联流程压缩机出口温度低于串联流程压缩机出口温度(如为多段压缩,还涉及到段间冷却消耗等),即部分功转化为热,压缩机功率会增加,但压缩机出口物料如本身需要加热,那串联流程所需的加热量又会减少,所以两种流程需要全系统综合对比才能得出结论;案例五:各种工况核算,硫磺回收、制酸等技术流程中,涉及到低硫、高硫、富氧、纯氧、空气、催化剂初中末期等工况及其组合工况,为使流程设计能适应生产需求,需对每种工况进行设计计算;案例六:为了安全,在精馏塔中采用真空精馏,降低温度,虽然在流程设计中采用常压精馏也能实现分离要求,但在该温度下存在安全隐患,则必须采用真空精馏,降低物料温度,实现本质安全。
化工过程设计“洋葱”模型,该模型最中心是反应器,反应器外层是分离与再循环系统,分离与再循环系统外层是换热网络,换热网络外层是公用工程。在绝大部分化工过程中,反应器是唯一能把原料转变为产品的设备,反应器出口物流包含未反应原料、产品、副产品,要得到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需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流程更具经济性,未反应原料需循环利用。反应决定了分离与再循环系统,通过对反应器及分离与再循环系统的流程优化、热量回收利用后,冷、热负荷已确定,不足部分由公用工程补给,所以,换热网络决定了最外层公用工程的选择与设计。
因此,一般流程结构设计中,最先把反应确定下来。由于受条件限制,如:实验室没有办法实现未反应物料的循环,原料进料条件优于工业化装置,实验室设备较小,放大效应显著等,大部分实验室数据与工业化生产数据差别较大,所以需要中试或侧线实验,再辅以理论推算及相关工程经验后得出数据,该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一旦偏离,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偏离。然后进行分离与再循环设计,再进行换热网络设计及公用工程的设计。
化工过程设计的两大方法:
一、建立一个不可简化的流程
根据洋葱模型逻辑结构,由内到外,首先确定反应器,然后根据反应增加分离及再循环系统,结合流程进行热量回收,冷热物流综合利用后,冷、热负荷就能定下来,根据热量平衡结果,选择和设计公用工程。整个过程中,必须对每一步做出最佳选择,即做出局部最佳决策。由于在做单独的每一步设计时,信息并不完整,为了保证做出最佳决定,必须评估与其他决定有关的设计。且要对相关设计进行优化,这就要求必须完成并优化很多设计。但即使完成并评估了大量流程设计,仍很难保证找到了最佳流程,因为设备间存在非常复杂的相互关系,而在每一步决策中,会因为简化流程而牺牲了因为复杂流程而带来的好处。
本方法的优势在于设计者可控制每一步的基本设计决定,所有的不确定性因素包含于整个决策过程中,设计者能随设计进展与设计本身进行交流。
二、建立并优化一个可简化的流程
本方法为建立一种冗余的流程结构,即考虑所有可行的、相互影响的最优设计备选流程,里面包含一些多余的设备,这就涉及许多选择。然后用设计方程和设计变量将设计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运用优化算法求解。在结构和参数优化过程中,目标函数为经济效益最大或成本最低。
使用本方法存在一些困难:
1、如果准确表示流程中所有独立的单元操作,那么得到的需要进行优化的经济效益分布曲线既庞大又不规则。
2、使用本方法,在决策过程中排除了设计者的作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安全和布局等,因为难于包含在数学模型中而不能很好的考虑进去。
另一方面,此方法也具有一些优势,可同时考虑许多不同的设计方案,能将全部设计步骤编写成计算机程序,从而快速获得设计方案。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笔者更多的是采用局部最佳决策+全系统考量,即:首先对每一个单元操作过程进行最优化选择,形成全系统后,再对全系统进行核算,然后再对局部进行调整核算对比,同时考虑安全、环保、布局等因素,得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流程。这也就需要设计者对过程本身的深入理解。
总之,化工过程设计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需要设计者对流程本身有深入的理解,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同时兼顾安全、布局等因素,不断优化流程结构,反复进行模拟和评价,最终找到最佳流程。

读“化工过程设计”有感之二-反应
(出处: 马后炮化工-让天下没有难学的化工技术)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8 收起 理由
古道路风 + 8 原创内容,给予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43090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洋鬼子的工艺包卖那么多钱是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楼主讨论的是哪本书。
文中提到的“两大方法”中的第二种方法,是否具实用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洋鬼子工艺卖那么多钱是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像没有啥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认真总结和热心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总结,花了时间和精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有逻辑性和体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自己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54:30 显示全部楼层
过程设计,系统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8 18:53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