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化工11月5日下午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六国)拟申请破产重整。
近年来,江西六国长期亏损,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就在7月初,六国化工才宣布向江西六国提供不超过2.6亿元资金资助。有了六国化工的援助资金,江西六国为何还是要破产重整?六国化工当初给予一家长期亏损的子公司援助,主要又是为了什么? 控股子公司拟破产重整 江西六国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为9.12亿元,其前身为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西贵化)。2011年12月,六国化工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受让信达资管持有的江西贵化51%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2012年1月,江西贵化正式更名为江西六国。截至目前,江西六国的股权结构为: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占51%,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32.32%,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占10.74%,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占5.94%。
对于江西六国申请破产重整的原因,六国化工表示,江西六国近年来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已无力持续经营。但从江西六国的资产状况、技术工艺、生产销售、行业前景等方面来看,尚属具有挽救价值和可能的困境企业。
江西六国以生产高浓度磷复肥为主导产品,化肥年产能为100万吨。财务数据显示,江西六国2014年~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752.43万元、-1.57亿元、-8509.72万元、-7069.59万元;从2015年末开始,江西六国便开始处于“负资产”的状态。2015年~2017年末,公司净资产分别为-1.49亿元、-2.34亿元、-3.05亿元。
江西六国2015年进入资不抵债状态源于一场“黑天鹅”事件。2015年江西六国在开展化肥保兑仓业务时,被吉林天马及其法定代表人、副总经理等采取欺骗手段非法骗取和占有连本带息合计约6831万元资金,由于可回收金额不确定,江西六国出于谨慎性考虑2015年对该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为挽回损失,江西六国向公安机关报案,吉林天马法定代表人、副总经理被批捕,2016年3月公安机关将案件移交检察院,2016年12月当地检察院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2017年3月开庭审理。
根据六国化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目前上述案件正在审理中,尚未终审;之后,六国化工并未披露上述案件的最新进展。
因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自2017年11月份起,各家金融机构对江西六国陆续抽贷或缩减放贷规模。截至今年9月30日,江西六国资产总额为4.86亿元,负债总额为9.05亿元,净资产为-4.1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86%。
董秘:财务资助是希望子公司重回正轨 六国化工董事会秘书邢金俄向表示,在董事会审议后,公司向江西六国支付了一部分资助资金。邢金俄指出,近些年来,六国化工和江西六国所在当地政府对江西六国进行了大量的帮扶。
六国化工7月份宣布提供资助也是希望能让江西六国重回正轨。但在公司投入了一笔钱后,江西六国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还是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经过慎重考虑,各方最终决定对江西六国进行破产重整。
江西六国破产重整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如何?邢金俄表示,具体情况还需等江西六国的资产清理完毕后才能够明确。
据悉,自今年5月以来,江西六国化工全线停产。
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1988年破土动工,1991年建成投产,2000年实施债转股,注册资金9.1175亿元,是国家为了消化贵溪冶炼厂副产品硫酸,调整化肥结构、加快磷复肥工业发展的步伐,于“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国有大一型企业,属典型的酸肥结合项目,是我国磷复肥行业重点骨干企业。
该公司拥有我国第一套从法国引进的二水法工艺年产12万吨磷酸装置和第一套国产化年产24万吨磷铵装置,曾是当时我国同期建设的化肥项目中最完善、最配套、最先进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曾被评为全国“八五”建设项目先进单位,年产24万吨磷铵装置还曾荣获原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省磷复肥生产空白,为我国磷复肥生产技术进步提供了借鉴,还是我国化肥行业第一家债转股企业,旗下拥有的“施大壮”品牌为中国高浓度磷复肥行业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为农民服务”的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获得国家专利。
2012年1月6日,公司正式更名为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拥有“施大壮”、“贵化”、“群星”、“田园丰”等四大品牌近80种规格的产品,产能达到100万吨,2012年以来,先后兴建了年产10万吨工业级磷酸一铵和年产4万吨硫酸钾复合肥装置,是业内规格品种最齐全的复合肥生产企业。
近两年来,很多化工企业面临环保督查、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出口乏力、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一旦遇到金融风险,资金链断裂,很容易面临破产清算。现在是中国化工企业颇为艰难的阶段,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兴许就要提前出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