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四月
4月18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以《非法排污几时休》为题,报道灌河口三个化工园区(燕尾港、堆沟港和陈家港)存在工业废水、化工废料非法偷排的环境污染问题。节目播出后,江苏省环保厅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专案组,会同当地彻查节目中反映的环境问题。经过几日专项调查,在沂河北泓入海口上游3公里附近挖到疑似非法排污暗管,涉事企业的3名责任人目前已被警方控制,企业已关停。央视3天连续曝光化工行业,化工行业污染问题不断被推到风口浪尖。
4月21日,江苏省政府在连云港召开全省沿海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全面排查整治化工园区暗管偷排、倾倒危废等环境问题,深挖问题根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全年对化工园区整体达不到整治标准的,将考虑取消化工园区定位;对现有的化工园区将督促其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污染物收集能力、污染物处理能力、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持续改善园区环境质量。 今年环保形势严峻较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7年,可以被称为中国污染治理元年,在2017年年末时还曾被认为是化工行业最震荡的一年。各种环保政策、省级政策、安监督查、税务稽查、停产限产、“回头看”、“最严停工令”,还有环保税。
但2017年仅仅只是贯彻环保政策的开始。 如果说2017年还是采用强制手段关停,警告等方式限制高污染企业生产,2018年将会是更加系统的彻查,包括接连发生事故的化工园区以及偷排三废的企业。甚至诉诸法律。
企业为何顶风作案非法排污?
一、首先是上环保装备需要大量的额外投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二、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首先将目光紧盯相同行业的相关龙头企业,看这些企业是否示范带头,以身作责;
三、很多企业安装了环保设备,但由于开动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电力维持,平常并不开启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时摆出的“样子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调查组来时,青山绿水,环保调查过后,烟雾缭绕;白天天朗气清,夜晚偷排三废。
而在新的环保税法下,一个以年产值5000万元的中型化工企业,一年需要缴纳环保税30-70万元,仍然不包括上马环保装备的费用。
高额的环保开销让大多企业望而却步,但是随着强制措施的实行,化工行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改革。而无数化工从业人员将见证这一时刻。
在过去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提起化工行业,首先想到的就是污染,排放以及癌症。事实也确实如此,我国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经历污染,治理的过程。环境的污染,物种的灭绝已经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严苛的环保法的出台,污染企业的关停,并不是黑天鹅事件(无规律发生足以改变未来的突发事件),而是顺应国家发展的政策。部分企业对环保部门的彻查,认为是环保彻查是薛定谔的猫,也是错误的想法,可以预见的是环保彻查今后必将越来越严格。
这样的事情也并不是没有先例,早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快速的发展,欧洲崛起,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伦敦被称为雾都就是因为工厂废气的持续排放,1943年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也是由于环境污染导致。 而欧美老牌发达国家痛定思痛,通过技术升级,严苛的环保法律以及制造业转移等成功的治理了环境污染,恢复到青山绿水。
变则通,不变则亡
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环保依然会是化工行业的主题,面对严苛的环保形式,要想打赢这一场硬仗,化工行业必将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
1、产业升级,环保装备上马。建立严格的三废排放及污水处理体系。 2、小型企业抱团取暖。小型企业合并,扬长避短,完整产业链。 通过多个小型企业合并形成集群效应,共享环保装备,完整其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从而实现共赢。 3、产品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尤其是无污染绿色精细化工和医药、电子、信息等化工产品,生产更高效、低残留、低毒和降解塑料等绿色农用化工产品,积极向对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4、化工行业终端客户素质提升。 以农化为例,由以前的农药化肥过量使用逐渐转变为少用或者不用,将危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一下,减少过量的农药使用。而化工公司也逐渐由单纯的销售者逐渐转变为农化使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