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晟环保氨法脱硫:实施超低排放会产生怎样的环境效益 煤电机组实现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后,对环境的影响会明显减缓,对解决PM2.5污染将作出积极贡献。 企业自我要求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既源于经济利益,也源于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经济利益包括政策激励、提升竞争力的要求,而企业社会责任是电力行业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控制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使电力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成为可能。 煤电机组实现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后,其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和总量相对于GB13223-2011规定的重点地区标准(烟尘20mg/m3、二氧化硫100mg/m3、氮氧化物100mg/m3)将分别减排50%、65%和50%,达到燃气机组的排放标准。这样,煤电对环境的影响会明显减缓,对解决PM2.5污染将作出积极贡献。以2013年数据为基准,全国燃煤机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42万吨、820万吨和834万吨,分别占全国全口径煤炭燃烧污染物排放量的17%、40%和37.4%。若从2015年开始全国燃煤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5年内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年均减排放量分别为27万吨、155万吨和154万吨,年均减排率分别为19%、18.9%和18.5%,将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出重要贡献。 政府对超低排放主要实行激励政策,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鼓励企业的积极性。例如,有的地方对超低排放的上网电每度电涨1分钱,也有一些地方如河北,已经出台了超低排放的地方标准,陕西也出台了关中地区超低排放标准,上海正在征求意见的阶段。 燃煤电厂作为一个整体,在设计环保设施时,需要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把多污染物减排作为一个目标来发展。所以,超低排放的技术问题不是一两项技术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多项技术组合,各自发挥优势。 近十年来,我国自主创新了多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比如对氮氧化物的控制,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技术途径是低氮燃烧技术配上选择性催化还原(SCR),不过这种技术在国内应用曾面临很多问题。再比如,脱硝催化剂主要载体材料依赖进口,而且脱硝催化剂对煤种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同样的催化剂在不同烟气条件下性能会有较大差异,而我国煤种复杂,烟尘浓度远远高于国外,照搬国外技术极易造成催化剂塌陷中毒,出现“水土不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科技界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突破。比如明晟环保公司的梯级分离净化氨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 现在我国的许多燃煤电厂应用了湿式电除尘器,取得协同控制多种污染物的良好效果,很好地解决了所谓的“石膏雨”问题。实施超低排放,直观的是3项污染物减排,但实际上它能同时解决污染控制设备可能导致的二次污染,包括三氧化硫污染、氨的逃逸等问题。通过超低排放,让燃煤电厂真正成为清洁电厂变为可能。 明晟环保以化工的理念解决环保问题,运用世界一流的氨法脱硫核心技术解决气溶胶与氨逃逸的技术性难题,真正达到超低排放,变废为宝,实现发展绿色经济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