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基层单位采访发现,部分管理人员因为办公条件的改善而患上了“网络依赖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习惯每天上班打开电脑浏览当天的生产数据及安全情况,淡化了亲身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的现场管理方式;宁可坐直了身子在网络上看安全隐患报表,也不愿意扑下身子到现场查找原因。这些“症状”导致他们对现场安全隐患和生产情况掌握的不够全面、真实,对一线职工的呼声和建议听不进,与群众的距离逐渐拉大。
为“医治”这一“症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三方面“配药”。
一是清醒认识配发电脑网络的初衷。做为管理人员,首先要搞楚上级部门或领导为你配发电脑、接连网络、优化工作环境的目的。无庸置疑,企业之所以投资改善办公条件,就是为了改善和打破以往落后的工作方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与现代化企业管理接轨。而非让你久坐电脑前,翘起二郎腿,品着茶叶水,盯着显示器,重网络信息而轻事实根据的“舒心工作”。只要认清这点,就能从内心与群众打成一片,才不会发生管理者与职工群众脱钩脱节的现象。
二是充分摆正虚拟与现实的工作关系。煤矿工作,钉铆分明,来不得半点虚。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极易把管理者带到虚拟管理的误区:一些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安全生产监管环节,仅凭网络的远程画面监控而忽视规定的现场跟班管理,从而导致本应该“实”的安全工作做成了“虚”的表面文章。为避免这种现象,就必须真正摆正“虚拟管理”和“现实管理”两者间的利弊关系,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观,用对煤矿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来化解过于信赖网络信息技术的症状,从而让自己沉下身子,置身一线,真抓实干。
三是警惕网络技术对人引发的依赖感。安全生产管理,如果缺少了亲身实践,一切都靠网络数据说话,势必对管理者本人引发依赖感。这种依赖感在工作中是极其可怕的:缺少动脑,工作方式长久得不到创新;按部就班,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循规蹈矩,工作业绩平平淡淡。同时,这也是引发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导火索。假设安全工作,只重信息技术而轻视规章措施,那么事故隐患也就为期不远了。
总之,网络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也是由人来操作为企业服务的。谨撰此文,为的是让每个管理人员能清醒、健康、科学的认识和利用好信息技术,更好的为煤矿生产努力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