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说下我个人的理解,当进料组分确定,目标产物含量确定后,精馏分离需满足两个工艺参数:1、最小理论塔板数;
2、最小回流比。精馏的蒸汽能耗(不考虑热损及蒸汽利用率等因素)可以估算为馏出产品的汽化热乘以(1+回流比),就是说能耗是与回流比密切相关的数据。
假设一个极端情况,精馏过程只需要满足最小回流比就能满足生产需求,在连续精馏中,进料组分(含轻组分a、重组分b)恒定,根据馏出产品质量需求QS,可以得到一个最小回流比(R1)。
在间歇精馏中,塔釜中物料一次性加入时,(含轻组分a、重组分b)与连续精馏进料组分一致,但随着轻组分的不断馏出,塔釜内物料(进料组分)(轻组分a的含量不断下降,重组分b的含量不断上升),但我们要求的产品质量标准不变,故此时需求的最小回流比(R2)必然>R1,且在不断上升。
当然我们在间歇精馏过程中也可能恒定回流比,那必然导致塔顶馏分的含量不断变化,并导致产生需回塔回收的过渡馏分。
故,对同一种待处理物料,且对产品质量要求一致的情况下,忽略精馏设备及工况在其中的影响差别,间歇精馏必然比连续精馏能耗高。
(说得不对处,请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