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138|回复: 0
收起左侧

如何用"重下轻上"制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4 20:00:5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如何用"重下轻上"制气[/td][/tr][tr][td]作者/来源:正大热能 日期:2006-8-28[/td][/tr][tr][td][/td][/tr][tr][td]以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燃料热量的有效利用问题,这也是制约造气煤耗高低的关键之一。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是造气生产一直努力追求的主方向。造成热量损失的形式有:水煤气中未分解蒸汽带出的热量损失,吹风气和干煤气的显热损失,排放吹吹风气的潜热损失,煤气带出物及灰渣造成的热损失,夹壁的散热损失等。其中未分解蒸汽的热量,吹风气和干煤气的显热损失约占热量的百分之60,减少这部分热量损失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采用“重下轻上”:的工艺控制方法。
所为“重下轻上”工艺,是指固定层间歇制气过程中,在循环时间分配上,加重下行比例南昌减轻上行比例的工艺控制方法,传统的循环时间分配,下吹百分比一般占百分36.5-37.5。减少上吹扩吹风百分比,相应提高下吹进分比,使之达到百分45.5-46.5。两种不同工艺,表面上的蝗显差异表现上,下行气道煤气温度的变化。第一种工艺,上行气道煤气温度一般制在300度左右,下行气道煤气温度一般在260度左右。实际上的差异是热利用率的差异,后者是热利用率的远高于前者最直观的表现是吨氨煤耗的差异,对多数厂家考查表明,采用“重下轻上”的工艺后,在入炉原料不变的前提下,吨氨煤耗一般下降100-200KG
吹风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最在效,最经济的利用途径是尽最大可能地将热量储在炉内,而非在炉外进行回收。吹风过程放出的热量,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途径是尽最大可能地将热量储蓄在炉内,而非在炉处进行回收,吹风过程放出的热量,制气的热量,制气总过程散失的热量根据平衡关系得包括耒分解蒸汽带出的热量损失,夹壁的散热等的总热损失,因此在一个稳定运行的煤气炉中,不论其热利用率高低如何,都存在上述热量平衡,但不同时,导致辞了其热利用率高低的不同
在一定的前提下,损失的热量主要与吹风气和干煤气的显热损失有关。当Q吸一定时,减少吹风气和干煤气百叶窗出的显热损失按热量平衡关系就需相应减少吹风时产生的热量,从而减少燃料的消耗:在Q放一定时减浇吹风气和干煤气带出的热损失,按热量平衡关系式,就相应加制气时吸收的热量,即在不增加吹风耗煤的情况下,高了蒸汽分解率,从而提高半水煤气产量,降低了吨氨煤耗。因此减少显热损失是提高热利用率降低造气煤的有效手段,而减少燃Q气散,关键是降低出炉的煤气温度,特别是上行煤气的在吹风阶段,由于入炉空气流量大,流量快,燃烧放出热量的一部分被带出气化层,使干馏层,干燥层的蓄热已近饱和,带出热量增多:在上吹时,上行煤气包括耒分解的比容较大的蒸汽又将热量大带向炉上,最终导致干馏层,干燥层的蓄热达到饱和,出炉气体温度升高,显热损失大。因此在保证炉况稳定和气化层温度下,尽量缩短上行气化剂的时间,延、长下吹时间,将炉上蓄积的热量重新回收利用,提高气化层蓄热能力,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在工艺调节整过程中,首先缩短上吹时间,相应迁长下吹减少,气化层有温度相应升高,当温度超过灰熔点时,易造成结疤结块,因此应减速少Q放,即再缩短吹风时间,以维持热量平衡,并实现“重下轻上”的工艺控制目的。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6 23:03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