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2008年我国二甲醚产能580万吨,产量在180万吨左右,其中90%以上作为LPG的替代品被用于民用燃气。2007年和2008年我国LPG表观消费量分别为2600万吨和2400万吨,其中25%左右需要进口,因此二甲醚替代LPG用于民用燃气很有潜力。
但是2009上半年我国二甲醚的需求量低迷,价格也处于低位徘徊,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虽然二甲醚的产品标准已经于2008年1月实施,但是二甲醚掺混于LPG的标准仍然没有出台,标准的滞后使企业将二甲醚掺混于LPG时缺乏规范和指导;其次,二甲醚用于民用燃气需要专用设备,直接向LPG钢瓶中掺混二甲醚受到了各地质监部门的查处,2008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不得在民用LPG中掺入二甲醚后充入LPG钢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由于炼厂调低LPG出厂价格、进口低价货源涌入和需求较弱等原因,2009上半年LPG价格较低,作为LPG的替代产品,燃料级二甲醚的价格不可能比LPG高,在缺乏利润空间的局势下二甲醚生产企业纷纷停产。
二甲醚的车用方面,由于二甲醚十六烷值高(55-60),适合柴油机使用,二甲醚发动机没有微粒排放,各类有害气体排放也比柴油低,加上我国对柴油的巨大消费量——2007和2008年消费量分别为1.25和1.39亿吨,二甲醚是很好的柴油替代产品。当然由于二甲醚常温下是气态,考虑到新建车用二甲醚储运和零售网络的巨大投入,现阶段二甲醚更加适用于城市公交系统。
截至2009年9月,上海已有10辆二甲醚公交车处于示范运营阶段,估算这10辆二甲醚公交车的二甲醚年消费量在1000吨以内。此外,山东临沂市也将开展7-9辆二甲醚公交车的示范运营。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二甲醚替代柴油仍然处于示范运营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