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关于甲烷化炉两次硫中毒的思考
气化炉运行以来,低温度甲醇洗运行不到120天,这期间甲烷化炉触媒已经两次硫中毒而彻底报废(甲醇洗后合成氨的):
1.甲醇水精馏塔温度控制不好,太高造成带入甲醇酸气精馏塔的热量太高,大量的硫化氢混入二氧化碳气一起在贫甲醇中累积致使低温甲醇洗到甲烷化炉的工艺气硫含量逐步升高(硫在线分析仪没有或不能投用),等人工分析结果1600PPm出来后甲烷化炉基本中毒报废。
控制好甲醇水精馏塔温度不可过高,低一点无非是甲醇含水量高些对生产影响不是灾难性的,反之……
甲烷化炉的床层温度、热点温都是极为重要的参考,一段出现异常应立即请示领导做出相应的急救措施。
2.煤质不好,含硫在4%以上,生产上重视不够,运行参数没有及时修改,致使循环甲醇中硫含量高,低温甲醇洗到甲烷化炉的工艺气硫含量高,甲烷化触媒中毒报废。
煤,成分过于复杂多变,到低温甲醇洗的气体的硫含量忽高忽低是不可改变的,我们的操作也应该灵活多变。当上游来的工艺气硫含量高的时间我们可以加大硫吸收部分的甲醇流量和送往硫回收的克老斯气体流量从而保证低温甲醇洗系统的硫含量,以达到生产的正常运行。
甲烷化炉触媒硫中毒不仅只考虑换炉触媒的价值,更要考虑因其停运而造成的生产损失。一朝被蛇咬,加个氧化锌脱硫罐。骑自行车容易摔跤,我们的自行车要不要都多加几个轮子。关键是低温甲醇洗的脱硫工艺是成熟的!必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