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液化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对比分析
煤基间接液化产物分布较宽,如SASOL固定流化床工艺,C?-?4以下产物约占总合成产物的?44.1 %?,包括CH?49.9%、C?2H?64.1%、C?2H?45.0%、C?3H?612.3%、C?3H?82.1 %、C?4H?88.7%、C?4H??10?2 .0%等;C?+?5以上产物约占总合成产物的49.7%,包括C?5~C?9馏份29.7%、C??10 ?~C??13?馏份10.0%、C??14?~C??18?馏份6.0%、C?+??19?4.0%等。C? -?4以下的气态烃类产物经分离及烯烃歧化转化得 到LPG、聚合级丙烯、聚合级乙烯等终端产品。C?+?5以上液态产物经馏份切割得到石脑油、α-烯烃、C??14?~C??18?烷及粗蜡等中间产品。石脑油经进一步加氢精制,得到 高级乙烯料(乙烯收率可达到37%~39%,普通炼厂石脑油的乙烯收率仅为27%~28%左右) ,也可以重整得到汽油;α-烯烃不经提质处理就是高级洗涤剂原料,经提质处理得到航空 煤油;C??14?~C??18?烷不经提质处理也是高品质的洗涤剂原料,通过加氢精制和异构降凝处理即成为高级调和柴油(十六烷值高达75);粗蜡经加氢精制得到高品质软蜡。国 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在我国发展煤基间接液化工艺,适宜定位在生产高附加值石油延长产品即所谓的中间化学品,如市场紧俏的聚合级丙烯、聚合级乙烯、高级石 脑油、α-烯烃及C??14?~C??18?烷等 ;若定位在单纯生产燃料油品,由于提质工艺流程长、主产品(如汽油)的质量差,导致经 济效益难以体现。
加氢液化工艺的柴油收率在70%左右,LPG和汽油约占20%,其余为以多环芳烃为主的中间产品。由于加氢液化产物具有富含环烷烃的特点,因此,经提质处理及馏份切割得到的汽油及航空煤油均属于高质量终端产品。另外,加氢液化产物也是生产芳烃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实践证明,不少芳烃化合物通过非煤加氢液化途径获取往往较为困难,甚至不可能。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同样已经表明,基于不可逆转的石油资源形势和并不乐观的国际政治形势,在我国发展直接液化工艺,适宜定位在生产燃料油品及特殊中间化学品。不可否认,由于大量石油进口,导致我国现阶段汽油市场供应相对过剩。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预计2010年前后,我国汽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将被打破,以后缺口将日益扩大。另外,汽油汽车柴油化、农用机具及LPG消费群体的迅速增多,使本来就供需关系紧张的柴油及LPG,在未来市场供需矛盾将比汽油更加突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