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7月2日晚间,中海油化学公告称,应工行河曲支行申请,忻州法院决定延期拍卖其联营公司持有49%股权的山西省河曲县阳坡泉煤矿。
五年前,作为大型国企,中海油控股的中海油化学在山西、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与多家民营企业合作,成立多个混合所有制煤化工项目。昔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中海油化学经营模式近几年深陷泥潭。
信披“瑕疵”
今年6月12日中海油化学公告称,其持有49%股权的山西省河曲县阳坡泉煤矿因没有按要求偿还拖欠工行河曲支行约3.03亿元款项,当地法院将于7月2日对阳坡泉煤矿的全部资产进行拍卖。
回溯此次煤矿拍卖事件,2009年7月,中海油化学与山西华鹿热电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6.78亿元价格收购后者持有的山西省河曲县阳坡泉煤矿49%的股权,以发展煤制尿素,同时增资扩股,交易完成后,中海油化学将持有中海油化学华鹿山西煤化工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中海油化学华鹿山西煤化工项目则较为蹊跷,前期投资较大,却一直未曾开工。值得关注的是,中海油化学的该笔巨额投资信息披露也备受市场诟病。
数位二级市场投资者向本报记者抱怨称,“我们要知道更多真相,必须披露更详实的财务数据以及停产的真实原因和真实损失。”
本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中海油化学董秘全昌胜未果。
查阅中海油化学近三年的披露信息,对该笔重大投资项目,仅有寥寥数语的披露。
2011年,中海油化学年报披露,“阳坡泉煤矿自2010年3月停工后一直未能复产,根据ISA28条及ISA36条的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回收金额。公司委托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对阳坡泉煤矿于基准日2011年12月31日可回收金额以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进行估值,估值结论是,在基准日2011年12月31日,阳坡泉煤矿可回收金额为1383.2百万元,中海油化学管理层据此按49%的持股比例计算后,高于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653.2百万元。
2012年的年报披露与上一年几乎一致,但阳坡泉煤矿的估值却跌了3800万元。
更为甚者,2013年年报,公司对阳坡泉煤矿的资产和财务状况则完全不披露,仅一句话陈述,要尽快解除与山西华鹿热电公司的合作问题。
停工损失
7月2日晚间,中海油化学公告称,应工行河曲支行申请,忻州法院决定延期拍卖阳坡泉煤矿。
在中海油化学股吧中,有股民质疑称,“中海油化学只简单披露一个结果,而不披露细节,其中有隐情。”
值得关注的是,本报记者联系河曲县多个政府部门,得到的说法均是,阳坡泉煤矿矿长私自拿走公司印章,给了中海油化学,华鹿热电大股东“有名无实”,煤矿处于瘫痪停工状况。
据当地知情人士介绍,阳坡泉煤矿往年每年盈利有2亿多元,若是理顺内部关系的话,煤矿有能力在5年内偿还债务,一旦被银行拍卖,这都将造成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巨大损失,谁来负责承担这些损失呢?
根据香港证券法相关规定,发行人基于其业务性质需要在其周年账目内向股东披露更多数据,此数据也必须在报告内披露。
对此,北京大成律师所律师春梅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海油化学在2011年和2012年年报中仅公告了煤矿停产的事实,而对于引起停产的原因和已造成的损失都未给予公布,“这显然不符合香港相关法规,对市场和投资者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无独有偶,中海油化学近期还隐瞒涉及索赔11亿元的重大诉讼事项。
本报记者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获悉,2014年6月5日,中海油化学合作方山西华鹿热电公司向仲裁委申请仲裁,申请中海油化学赔偿损失11亿元。
仲裁委一位负责人表示,“仲裁委已通过书面形式,将该仲裁事项告知中海油化学。”然而,本报记者从香港联交所并没有查到中海油化学就该重大诉讼事项进行公告。
本报记者就上述信批问题,联系中海油化学、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核实采访,但并未获得上述机构的置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