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4月21日,在曲靖两起重大煤矿事故之后,云南煤矿陷入了彻底关停进行整改和整顿。同时,以煤炭为发展引擎的富源也步入了这一节奏。
三个月之后,富源迎来了大变局。
2014年上半年,富源遭遇了最近10年来没有过的断崖式经济下滑,这直接导致上个月财政工资是借钱来发。
受煤炭行业持续低迷影响,本来就已经脆弱到了极点的煤炭产业资金链,近一段时间出现了断裂,富源“吴英”也浮出水面。
煤炭行业的大洗牌在所难免,就在煤矿关停之际,省外企业开始涌向云南,给煤炭中间商以及下一步复工的煤矿企业带来了新的变局。
煤炭货场的存煤量已经很少,来往的货车也少多了。
富源生产总值(数据来源:富源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富源年鉴”)
2014年4月份,曲靖市发生两起重大煤矿事故——麒麟区“4•07”重大渗水事故和富源县“4•21”重大瓦斯安全事故。两起事故之后,为了有效遏制特大安全事故,云南所有煤矿一律停产进行整改和整顿。因此,曾号称产量占云南1/4、产值占云南1/3的曲靖富源也出现了“煤停飞”的状况。这样的局面至今依旧持续。
“上个月财政工资是借发的”
在富源煤矿大面积停产整改和整顿的当下,出租车司机田师傅的生意大受影响。之前一天的纯利润随随便便就在100元以上,而今这几乎成了一件艰难的事儿。
“之前来富源的外地人比较多,好多都是冲着煤矿而来的。这些人来了富源首先就往煤矿、煤炭货场或是洗煤厂上去,包车也是常有的事儿。一趟算下来,少说都有几十元的利润。”田师傅坦言,“现在也就主要拉一下本地的人在城区转一下了。”
在富源,几乎每个人命运生来便和煤炭联系在一起了,田师傅也不例外。在开出租车之前,他是开着大货车,主要跑煤炭的运输,后来由于煤炭行情变差,要运输的煤矿开始减少,他也就转行来开了出租车。
在富源“煤停飞”的状况下,富源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给田师傅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主城区的一些路面在出现坑坑洼洼之后没有得到及时补修,而给当地公务员的影响来得更为直接。
在8月6日至8日,本报记者曾在富源接触了多位当地公务员,在谈及工资的时候,很多公务员都相继透露:最近几个月工资出现缓发已成为了一种常态。眼下,富源在煤炭行业大面积停产之后,发财政工资确实是遭遇了困难,甚至一位知情者透露:“上个月的财政富源的财政工资是借来发的。”
据这位知情者透露,这次借款涉及上亿元,是从曲靖下属的两个县市借来的。“借来的这些钱除了正常发放的财政工资而外,还用于保障一些正常项目运转,以及一些账务的偿还之上。”上述知情者说,这样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从富源各方人士的观点来看,近几年由于煤炭行业日趋凋零,富源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而今又出现了煤矿停产整改整顿的情况,但只要煤炭行业正常运转,便不会出现“财政工资借着发”的情况。
就在半年前,富源县政府官网一篇对《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的文章(下文简称“《解读》”)定位2013年发展成绩为“突出”,而将2014年的目标预设为“追赶跨越”。然而,从其2014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追赶不易,跨越更不易,与财政工资关系更为紧密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体现在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3年全年,富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83 亿元,较2012年全年增长了11%。然而,这项决定着富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收入在2014年上半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2014年上半年,富源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36亿元,较2013年上半年下降了33.8%,只是年计划的28.1%。
遭遇10年来的经济下滑
2013年,富源经济运行情况突出。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8 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83 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 亿元,增长25%。
就在当年,云南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1%,富源的13%高于此。在制定2014年的目标时,“追赶跨越”成了主旋律。
在《解读》中,2014 年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完成189.6 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5 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 亿元,同比增长25%。
或许,在制定这样预期目标时,没人会想到在两起重大的煤矿矿难事故之后的4月21日,云南迎来了煤矿的停产整顿和整改。这也直接导致富源出现了近10年来没有的经济下滑。
2014年上半年,富源多项经济指标均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2.1%,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33.8%,规模以上固定投资同比下降9.7%。
记者通过富源县政府官网上的富源年鉴,对其2004年以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发现,截止到2013年,从年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从没出现过负增长。
早在2003年,富源全县的生产总值增幅仅为10.1%,但到了2004年便实现跨越式增长,增幅达到了近10年的峰值21.4%。随后的4年,富源全县生产总值也随经济大趋势开始走向下滑,到了2008年,增幅又跌至12.8%。在最近五年中,增幅处于相对稳定态势,均保持在13%至13.6%之间。
在上半年富源经济运行情况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全局的话语:“今年以来,受全国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影响,全县各项经济指标不容乐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富源的经济主要驱动力是以煤炭相关的第二产业和投资。在富源“煤停飞”的状况下,上半年投资又如何?
2014年,富源要承担的投资任务是160亿元。从上半年完成情况来看,非煤项目完成了50亿元目标任务中的22.6亿元,煤炭项目完成了60亿元目标任务中的34.2亿元。基于此,不难看出富源完成投资目标任务项目支撑不足,富源县要承担的任务是160亿元,而上半年能够制定实施的项目目标任务仅为110亿元。
与此同时,在大环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投资信心、筹资能力、项目进展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富源新项目开工不足便是其中的一个具体缩影。上半年,富源原计划的开工项目是24个,但半年之后仅有10个项目正常开工,其余的是14个项目尚未开工建设。
“财政收入80%以上源自煤炭”
煤炭决定着富源的发展。无论是从目前来看,还是之前十年来看,甚至更长远的将来,都是如此。
早在2004年,富源的主要工业产品是生铁、电、铝等,但随着全国上下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再加上富源凭借煤炭资源优势喊出“做强做大煤炭产业”的口号。
2005年,富源“做强做大煤炭产业”取得新进展,煤炭工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煤炭深加工和下游产品开发稳步推进,一批大型焦化厂、洗煤厂正加紧建设,煤炭企业正逐步进入建筑建材、商业贸易、农产品加工等广阔领域。
也就在当年,富源县域原煤产量完成1578万吨。这样一来,富源的煤炭强县、煤炭大县等称号也便呼之欲出。在2004年,还没有以煤炭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富源三产中所占的比重为41.6%,随后,伴随着煤炭行业的繁荣,以煤炭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富源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到了2012年这个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55.3%。
在富源县煤炭产业最辉煌的时候,从当时云南煤炭行业的情况来看,富源的煤炭产量相当于全省的1/4,而煤炭行业的产值的占比为1/3。煤炭行业迅速发展也直接带动富源经济发展,以及财政收入的增加。
从最近10年富源财政收入的变化来看,2007年是个值得记住的年份,因为当年富源的财政收入突破了10亿元大关。富源史志办在当年年鉴中这样写道:“2007年,煤炭工业尽管受到安全生产整顿、资源整合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产量出现下滑,但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煤炭资源产品需求旺盛和价格持续攀升、国内电力供应偏紧等利好因素的推动,煤炭工业仍保持稳定发展。”
云南富源银宏煤焦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勇昌坦言,2007年是煤炭行业的一个美好年代,整个行业出现一派供不应求的景象,当时无论煤炭质量好坏,都不存在销路的问题。
尽管在2008年遭遇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但中国在4万亿的刺激之后,依旧保持着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富源在煤炭的带动下,财政收入依旧大踏步前进,并在2010年突破了20亿元的大关,在2012年突破了30亿元,而地方财政收入在2011年跨越了10亿元。
在富源,“财政收入80%以上源自煤炭”出自各行各业人士之口。以2012年国税征收为例,当年富源县国家税务局共组织入库税收收入185050万元,光是源自煤炭行业全年增值税入库税款就达128072万元,这个行业的税收占总税收的69%。
对此,富源县东南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和指出:在富源最近几年,每年都有2000多万吨煤炭对应的税收、煤规费等等为财政收入提供保障。然而,在富源“煤停飞”的状况下,上半年煤炭产量仅为651.13万吨,而在最近几年中富源的煤炭产量每年均在2000万吨以上,并呈现上升势头。
富源各界人士说:富源眼下的困难只有等煤矿复工后方能缓解。8月5日,富源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陈志到县煤炭工业局调研全县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工作时指出,作为富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煤兴富源兴,煤兴经济兴。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将对富源经济止跌回升,由负增长变正增长产生深刻影响。
从记者走访富源各方的情况来看,在上半年经济遭受严重下行压力之下,“稳步推进9万吨/年以上正常生产煤矿复产验收工作”成解决上述问题的当务之急。8月7日,富源县煤炭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符合条件的煤矿将有望在8月末,9月初复工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