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2075|回复: 0
收起左侧

秦皇岛:煤炭集散地更是信息源

[复制链接]

 成长值: 43780

发表于 2014-7-2 19:58:2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对很多人来说,秦皇岛是一个旅游胜地,对和煤炭打交道的人来说,秦皇岛是做生意和获取信息的地方。秦皇岛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乘客上车一说去哪里,我大概就能判断出他来秦皇岛的目的。说去海边的,那就是来旅游的;一说去港口的,那就是做煤炭生意的。”
  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话也道出了秦皇岛的两个经济支柱产业,相比较而言,港口经济在当地的“资格”更老些。
  自1898年清光绪帝下诏开设至今日,秦皇岛港已经拥有116年历史。秦皇岛港设置之初,专门用于运输煤炭,曾隶属于开滦矿务局,KMA作为开滦煤矿的简写,至今仍刻在秦皇岛港口博物馆的地砖上。
  “在咱们国家很少有码头有像秦皇岛港这样的‘待遇’:四条铁路直通港口,承担着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任务,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近40%,全国沿海煤炭输出量的70%。煤炭的重要产地大同,更是有一条连接两地的煤炭专用铁路——大秦线。”说这话的人叫王庆普,今年70多岁了,是秦皇岛港原史志科负责人,写过50多本关于秦皇岛港的书。   舟楫聚散,市肆繁荣。因为有了港口,秦皇岛才发展成一座繁华的城市。   “现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户籍人口大概有70万,而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就有1.3万多人。”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帅说。这里人的工作和生活多多少少都能和港口扯上关系。“我的外公和妈妈都在秦皇岛港工作,这样算下来我也算是‘港三代’了。”杨帅说。
  站在秦港股份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16层俯瞰,港口全貌尽收眼底。这边,运煤车缓慢地行驶在环形铁路上,等待进入翻车机房。那边,一座座煤堆整齐地排列在储煤场里。旁边,几个分公司的码头像一只只大手伸在碧海蓝天之间。   此时,身后的调度指挥中心内,穿着蓝色工作服的调度员正向穿着白色工作服的调度员提供运煤车的数量。从2007年开始,太原铁路局和秦皇岛港在太原和秦皇岛分别建立了联合调度所,进行合署办公,保证车、船、货衔接顺畅。   同质化竞争下的生存之道   秦港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几个“硬件”支撑:战略地位上的优势、区域规模上的优势、国家政策上的优势、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前些年,煤码头投资建设掀起高潮,尤其是环渤海地区煤码头建设空前加快,运力过剩凸显。由于专业化煤码头的业务同质性很强,加上环渤海港口货源腹地交叉现象严重,部分甚至是完全重合,各大煤炭港口对货源和用户的争夺日趋白热化。   有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环渤海港口新增秦皇岛港煤五期、曹妃甸港煤一期起步工程、国投京唐港、天津神华煤码头煤一期、黄骅港煤二期扩容等煤炭泊位30个,年煤炭通过能力增加2.5亿吨。   在“十二五”时期,为配合大秦、朔黄、锦赤、赤大白等铁路线的扩能建设,北方各煤炭港口纷纷增加运能,提高下水能力。   “到2016年,预计我国煤炭一次下水能力将提高5亿吨,北方港口年煤炭运输能力将达到12亿吨。”煤炭市场专家王云这样认为。   北方沿海港口建设升温,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煤炭需求增长幅度下降,王云预测,未来煤码头甚至会出现“晒太阳”的现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秦港人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担忧。
  “我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对外宣传科科长张毅说。   秦港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几个“硬件”支撑:战略地位上的优势、区域规模上的优势、国家政策上的优势、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除了这些优势外,秦港人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我们的客户以中国大型煤炭及电力公司为主。目前我们与多家主要客户签订了长期合同,并提供了若干优惠条件。此外,我们还与部分主要客户共同开发及经营码头,形成了互利共赢、荣辱与共的发展局面。”张毅说。   之所以能赢得大客户,是因为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的自信。“经过100多年的生产运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管理上有两个全国首创。”张毅说。他口中的两个全国首创,一个是合署办公,另一个是港前待泊。   云峰集团煤炭运营管控中心海运煤营销部经理周军认为,港口的中转速度快慢决定了它对客户吸引力的大小。而秦皇岛港的上述两项管理创新无疑加快了港口的中转速度。“我们现在最高单机装船效率是每小时装8000吨煤,4万吨的船单机5个小时就能装完。我们的中转速度是全国最快的,煤炭装卸是我们的专长。”杨帅说。
  2013年,秦皇岛港设立内地首个港前待泊区。港前待泊区是供船舶进港前临时等待的区域,设在秦皇岛港10万吨级主航道的西侧,为进靠船舶提供3个半径均为400米的圆形区域,可供3艘船舶同时使用。自投入使用以来,为秦皇岛港增加年吞吐量1000万吨左右,曾获评中国航海协会2013年科学技术三等奖。河北海事局副局长牛国旗介绍,港前待泊模式使得进出港船舶靠泊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1小时,船舶周转率和泊位利用率大幅提升,港口吞吐量提升了六分之一。
  站在秦皇岛港平面图旁,杨帅说:“我们还通过实施重载交接、提前堆垛取料、锚地水尺公估、单人单机作业效率考核等创新管理举措,使生产辅助作业时间不断压缩,进而使港口吞吐量不断提升。”
  据了解,秦皇岛港赢得客户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服务——提供港口综合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在为客户提供装卸、堆存、仓储、运输等综合服务的同时,还为客户提供配煤服务、海运煤炭交易服务等增值服务,不断提升煤炭运输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在调度指挥中心,杨帅指着下面世界最大的煤炭堆场说。
  2013年,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在香港联交所的境外上市,当年便有良好的资本市场表现,股本回报率达到了15.25%。“我们十分注重对股东的回报,提出每年的分红不低于40%,去年我们把可分配利润全额分红给股东和投资者,这在香港股票市场也是不多见的。在资本市场上的这些利好表现,足以证明我们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张毅说。   目前,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还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与天津港强强联合。张毅介绍说:“在与天津港合作过程中,我们将会依托天津港在航线资源、客户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及可能获批的天津自贸区给予的政策红利,构造我们新的区域优势,在开辟新产业空间的同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煤炭集散地更是信息源   走在秦皇岛市和港口,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办事处的牌子,神华煤炭运销公司秦皇岛办事处、中国煤炭销售总公司驻秦皇岛办事处、江苏省驻秦皇岛煤炭办事处、民主与法制河北记者站驻秦皇岛办事处……
  秦皇岛港既是煤炭集散地,更是信息的富集区。提到信息,就不能不提到“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BSPI”,这一指数是反映环渤海港口动力煤的离岸平仓价格水平以及波动情况的指数体系的总称,素有“煤炭价格风向标”之称。   “该指数在煤炭走向市场化、价格并轨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国内年度煤炭长协合同及市场煤炭的定价依据,同时正在成为国际煤炭贸易的参考价格。”王云如是说。   而这一指数的发布机构是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成立于2007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下水煤炭交易市场。   “我们成立了秦皇岛煤炭网,网站现有注册会员超过12万人,各类收费会员4000家,日访问量超过20万人次。”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这位工作人员看来,秦皇岛煤炭网的成立也是为了满足人们获知信息的需求。
  在秦皇岛,来来往往的人群中,除了做煤炭贸易的,还有一些人是来了解市场信息的。彭旭初是淮南矿业集团市场销售科工作人员,他说几年前自己就经常到秦皇岛来,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市场消息。从地域上看,淮南矿业集团与秦皇岛港距离较远,业务上的联系也不多,但在彭旭初看来,全国煤炭市场是一盘棋,不能分开看。   “原来很多煤炭企业和电厂在秦皇岛都有常驻的工作人员,现在少了,但是来了解信息和调研的人还不少。前几天我刚接待了来自阳泉煤业集团和龙口电厂的人,他们都是来了解市场信息的。”王云说。   随着我国煤炭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信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一位秦皇岛人开玩笑说,各类企业的驻秦皇岛办事处和驻京办一样,不知道有多少家。   走在秦皇岛市和港口,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办事处的牌子,神华煤炭运销公司秦皇岛办事处、中国煤炭销售总公司驻秦皇岛办事处、江苏省驻秦皇岛煤炭办事处、民主与法制河北记者站驻秦皇岛办事处……   据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信息统计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煤炭“黄金十年”,来找他了解信息的人络绎不绝,有煤炭企业的人,有电厂的人,有贸易商,也有媒体人。“都说秦皇岛港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所以大家都想了解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在市场中抢占先机。”上述工作人员说。
  挣扎在生死线的贸易商   据不完全统计,秦皇岛本地的煤炭贸易企业现在还在正常经营的不超过20家。   在秦皇岛这座年下水煤炭达到2.5亿吨的城市里,不少人依赖煤炭这条产业链生存。据王云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秦皇岛就有了贸易商。“那时候贸易商发运的煤叫做‘自拉煤’,就是市场煤的前身。”王云说。   那时候的贸易商都是自己找货源,组织运力和船,自己找用户,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2009年前后,秦皇岛的贸易商最多,本地就有500家左右,外地的贸易商和各大电厂的办事处也有几百家。   河北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为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所属国有独资企业。该公司长期从事煤炭经营、煤炭物流及全省煤炭调运服务工作。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该公司已拥有集货源采购、运输、装卸、仓储、专业化深加工和细化、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物流供应链,年发运量500万吨以上。   据河北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秦皇岛办事处主任苏卫革介绍,公司业绩最好的年份是2012年,共发运煤炭5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如今,市场疲软,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煤炭业务只能勉强维持着。
  相比之下,同样作为秦皇岛本地煤炭贸易公司的秦皇岛八达煤炭有限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该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称,企业从2007年开始涉足煤炭,最红火的时候,每年有三四亿元的销售额,由于没有生意,从2012年开始企业就不再做煤炭业务了。   据不完全统计,秦皇岛本地的煤炭贸易企业现在还在正常经营的不超过20家。
  “现在市场不好,交易清淡。”福建龙岩一位贸易商说,“2011年的煤炭市场是不愁客户愁煤源,现在是中小贸易商业务几乎停滞了。”
  如今,很多来自广东的贸易商对在秦皇岛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精简。大华中能源有限公司原来每个月都能走三四条船,现在几个月也走不了一条船,大部分人员都回广东了,现在北方经营部就剩下了李俊杰一个人。原来他们在秦皇岛有一间大办公室,现在人员减少了,所以换成了小办公室。
  退出和减少煤炭业务,成了很多在秦皇岛的贸易商的选择,这些贸易商也在积极寻找其他出路。   云峰集团煤炭运营管控中心海运煤营销部经理周军介绍,他们已经从贸易商转为供货商。“最开始涉足煤炭我们企业主要是买矿、卖矿,现在在山西省洪洞县还有一座煤矿,年产400多万吨焦煤。”他说,“后来才开始做煤炭贸易。”现在,煤炭业务已经发展成该集团的主业之一,2013年煤炭产值占该集团全部产值的40%。如今,市场低迷,云峰集团也开始了转型,从单纯做煤炭贸易转到煤炭供应和发运。“未来我们还会有自己的港口、转运基地、电厂,想做成供应链管理的形式。”周军说。
  韩会军是鄂尔多斯裕津煤业公司秦皇岛办事处主任,8月16日他在鄂尔多斯刚装完车。“一直装到凌晨4点多。这车煤炭是发给中煤集团的,近日将到达曹妃甸港。7月我们几乎没有发煤,8月开始装车增加。”他说。对于秦皇岛煤炭贸易商的生存现状,韩会军认为没有资金、没有煤矿的贸易商生存艰难。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6 17:59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