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964|回复: 0
收起左侧

设置进口煤质量门槛具有重要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07:19:1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8月28日发改委会议部署:2014年煤炭进口要减少5000万吨,由于1-8月份进口煤炭减少了近千万吨,势必要求9-12月份减少4000万吨,其中主要电力企业承担减少2000万吨,由五大电力和神华、华润、浙能、粤电具体落实。进口煤大幅减少,对国内煤价的调节杠杆平抑作用将大幅减弱,预示在今年冬季水电运行减弱、煤炭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北方港口下水煤将再受重视,国内煤炭市场将逐步转好,环渤海煤炭价格将回升。而由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六部门制定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日前印发。该办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从“质量标准”和缓解国内煤炭市场压力等两个角度,强化对进口煤的管理,无可厚非。这不仅有利于环保,也可以为国内市场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当然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中的困境,解决北方运煤港口和运煤铁路的“吃不饱”的现状和社会库存过高的压力。

  其一,我国以前煤炭进口量较小,对国内煤市影响不大。但是,近几年煤炭进口量逐渐增大,2009-2013年,分别进口煤炭1.25、1.64、1.82、2.88、3.27亿吨。进口煤暴增,其中70%左右的进口煤直接或间接供给沿海地区,尤其我国华东、华南地区进口煤的大幅增加,直接冲击了沿海煤炭运输链条的正常运行,影响了国内煤炭价格的上调。

  国家对一些低质煤进口进行合理限制,为国内煤企创造开拓市场的空间,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也体现出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回顾这几年煤价涨跌过程。当煤价处于高位时,国家发改委多次出台政策、制定措施控制煤价上涨,甚至设置上限价格,如2011年底,曾经要求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将发热量5500大卡煤炭平仓价限制在800元/吨以里,以遏制煤价继续上扬。那么,当煤价过低时,煤价倒挂,“三西”煤炭企业入不敷出、赔本销售时,甚至依靠银行贷款来发放职工工资时,国家也应该通过控制进口来遏制国内煤价不断下调的势头,促使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位置,煤电双方都受益。

  其二,许多电厂使用高硫低卡的劣质动力煤和国内神木等标准高热值煤混掺输送到锅炉发电,以降低购煤成本,提高燃用效率。然而,含硫高的煤炭污染空气,成为制造雾霾的罪魁祸首,在当前环保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限制低卡高硫煤炭进口可以减轻环保压力,提高空气质量。

  去年我国进口印尼煤6963万吨,占总进口煤的21.2%,其中很多都为褐煤。褐煤为不成熟煤炭,是劣质煤,发热量低,硫份高,灰分高,对空气污染比较大。因此,控制质量差、含硫高的煤炭尤其是低质的褐煤进口已刻不容缓。

  其三,国内用户对进口煤依赖增强,若不加以控制,一旦将来进口量突然减少,带来的负作用很大。

  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煤炭需求低迷,国际煤价大跌,远低于国内煤价;为降低成本,国内沿海电厂越来越依赖于进口煤炭,广东地区进口量甚至占其海上调进量的45%。但考虑问题不能只着眼于当下,笔者分析,一旦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再加上印尼、越南等出口大国实施限产、加税政策,国际煤价势必大幅上涨,到岸价高于北方港口下水煤。届时,为降低成本,国内很多电厂还会将目光转向国内,但此时,长期松懈下来的国内煤炭运输链条突然绷紧,促使煤炭生产和供应将面临严峻考验。等下游需求上来时,国内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很难达到下游的用煤要求,而北方输煤码头、运煤铁路运能和发运数量也很难满足下游用煤需求,必然造成下游用煤紧张的局面发生。

  其四,煤炭需求增量空间很小,需求不足。

  沿海一些城市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城市化建设进入中后期,随着水电、核电、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大量补充,火电压力减轻;加之新上火电机组不多,造成沿海地区煤炭需求不会大幅增加。若进口煤炭大量涌入,会挤占有限的国内用户市场。今年1-8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4811万千瓦,其中,水电1529万千瓦,火电2285万千瓦。
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致使能源消费动力不足,煤炭等基础能源消费缺乏有效的支撑点。数据显示,1-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04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今年后几个月乃至明年,预计煤炭需求增量空间不大。

  其五,有业内人士称,应该鼓励进口,借此将省下的煤炭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以后慢慢使用。这样说确实有一定道理,毕竟煤炭埋在地下,不会丢失,会节省下高贵的资源,以后缺煤时使用。但是,很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煤炭产业能否健康发展,铁路和港口运输能否持续增长,以及社会安定、煤矿工人有份稳定的收入同样重要。

  山西、内蒙古等地是我国外调出省煤炭的聚集区,多年来大量生产和外调煤炭,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经过资源整合后的“三西”,煤炭产地不断释放、产量增加,生产、外调数量不断增加。尽管下游用户耗煤数量也在增加,但进口煤增幅更大,造成“三西”煤炭企业市场份额缩小,企业亏损严重,生产运营举步维艰。如果出现大批煤炭企业停产、限产甚至停业,造成大批煤炭产业工人闲置,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据媒体报道,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超过70%,有9个省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在主要产煤省区的36家大型煤炭企业中,有20家企业亏损,9家企业处于盈亏边缘,煤炭企业到了举步维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与此同时,大秦铁路、港口、船队等相关运输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国内船队规模越来越大,大秦、朔黄等运煤铁路不断增加运量,大秦线运力要达到4.6亿吨,朔黄线运量要达到3.5亿吨。曹妃甸从最初设计的1亿吨煤码头到准备建设3.5亿吨煤码头,而黄骅从最初设计运输能力1亿吨,到建设煤三期码头,煤四期码头,甚至煤五期码头,最终运能将达到3亿吨,未来北方港口煤炭运输能力不断增加。铁路方面,大秦线、朔黄线不断扩能,蒙冀线即将投产,运输通道不断增加。铁路和港口运能不断扩大,摊子已经铺开,无法再收回。而进口煤狂增,会加剧运输企业的竞争,造成运输企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7 09:42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