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703|回复: 0
收起左侧

美国为何不搞煤制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2 09:49:0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上世纪30~40年代中期,受困于没有石油资源的德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开发了基于煤的气化和合成气费托合成的“煤制油”(煤间接液化,ctl)技术。1943年高峰期,曾有9座日均产能1300桶(相当于170吨)的ctl工厂,到战后全部关闭。

      ctl油包括合成柴油、合成汽油和合成航空煤油等,其油品质量优于原油提炼的常规油品,燃烧排放尾气的环境影响也远小于常规油品。然而到今天为止,除中国以外,国际上只有计划建造的三四家ctl工厂。特别是美国,拥有全球第一大的煤炭储量,ctl又曾被密集研发过,已成熟到完全可以商业化的程度。但在过去的30多年中,ctl却经历了从密集研发到放弃的过程。个中原因值得我们研究、剖析和借鉴。
美国曾对ctl作过不少研究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就通过了“合成燃油法”,国会批准拨款3000万美元进行研究。二战结束后,美国曾从德国购买ctl技术,在得克萨斯州建立一座日产7000桶煤合成油工厂。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国会在1980年通过了《合成燃料法》,并建立了合成燃料公司,计划在5年内达到日产200万桶的产能。
美国空军部很早对通过ctl合成航空煤油表示出浓厚兴趣,认为是确保其能源安全的一张“王牌”。本世纪初,随着国际油价再度攀升,空军部和能源部(doe)联手立项资助对ctl的研发,资助额高达80亿美元。目标是到2025年,ctl航煤供应空军燃油的70%。美国国防部也曾在2001年发起过用国产的煤和天然气生产军用合成油的计划。
ctl在美国如能成为产业,会有巨大的资源优势:美国2006年产煤11.6亿吨。只要拿出15%制车用合成油,即可达到日产100万桶(约合12.5万吨)的水平;按此比例,总计2700亿吨的可采储量,可支撑日产300万桶合成油逾90年。
美国对ctl的研发集中于两种途径,即气化-费托合成和气化-合成甲醇-转化为汽油(mtg汽油)。费托合成反应技术早在上世纪20年代已成熟;到70年代,美孚研究与发展公司投资研究mtg汽油,到2004年,将每桶油的成本降至35~40美元。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合成油/气研发的重点转向天然气变油(gtl)。2006年9月16日,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举行了用syntroleum公司生产的gtl航煤作b-52轰炸机燃油的试飞试验获得成功,但煤制费托合成油的ctl最终仍然没能在美国发展起来。
ctl在美国未能产业化的原因
投资需求过大,是美国曾经建起的一些ctl示范厂因此而资金链断裂、最终关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每形成1桶合成油产能的投资,需10万~12.5万美元(2007年不变价)。建一座日产5万桶(约合6250吨)ctl油的工厂,需投资36亿~60亿美元。美国有的学者,曾用“monumental”(极为巨大的)“astronomical”(天文数字的)等词来形容这种需求。
其次,能源转化效率相对较低(0.41),也是ctl大规模产业化的一个障碍。据测算,每制成2桶ctl柴油(约250kg)需消耗1吨煤。如要用它替代美国现行车用化石柴油量的10%,需要每年多开采4.75亿吨煤,相当于要让正在努力压缩煤炭用量的美国扩大煤炭产量近一半。
此外,环境成本过高。首要的是其过高的耗水率,每制成1吨ctl柴油,需消耗5~7吨水。以曾计划建于蒙大拿州malmstrom空军基地的ctl工厂为例。该厂预计年产ctl航空煤油2750吨,但要耗用1400万吨水,相当于6万人一年的用水量。
然而,ctl在美国未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全生命周期co2排放量过高。研究表明,比起常规化石柴油,它的co2排放量要高出160%~190%。如果只计算生产过程的,则ctl要比常规的化石燃油高出20倍。因此,它不符合美国2007年颁布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美国的ctl研发主要是受空军部支持和资助的。2009年1月9日,美国空军部正式宣布,放弃malmstrom空军基地ctl工厂的建设计划。有美国学者指出: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率高出常规石油两倍的ctl,是“不动脑子者”(no-brainer)的主意。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8 20:04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