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石油连续下跌,对于中国人来说挺高兴的。从交通运输到间接的吃喝穿用玩,实惠显而易见。光是开车一族,每月就能省下不少油钱。仅仅半年前,国际油价还停留在每桶100美元上方。截至1月14日,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47.43美元,创5年来新低。对此,人们不免猜想,这次是否会跌穿2008年12月创下的33.87美元的底线? 国际油价暴跌,对于石油输出国来说,是一场大灾难;但对石油进口国来说,或对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却是重大利好。有专家推算,如果国际油价下跌至40美元,印度未来两年经济增长将从6%增至6.7%,中国将从6.2%升至7.1%。巴西、南非、土耳其、印尼和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同样受益。而美国消费者则一年可节省1000亿美元,明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可从3.1%上调至3.5%,德国则从0.5%上升至1.5%。
因此,很多外国媒体断言:中国将更多受益于油价下跌。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的。过去一年,中国原油进口达到创记录的3.08亿吨,同比增长近10%;截至去年12月,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每日715万桶。以中国平均每天进口原油700万桶计算,如果每桶下跌10美元,就相当于每天减少7000万美元的支出。显然,油价下跌的确为中国带来了不寻常的机会,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油价大幅下跌时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增加了原油储备。
同时,石油价格的持续下跌也为我国取消财政对能源的补贴创造了机会,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的同时也为国内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时间窗口。还有,由于油气价格的联动性强,促使很多电厂开始煤改气工程,有利于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让我国能源消费更加清洁环保绿色。
但事物往往有两面性。石油价格下跌传导到大宗商品价格,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下跌,说明影响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需求不足,直接后果则是使我国本就疲弱的出口更加雪上加霜;出口不行,国内需求又不足,势必会加大稳增长的压力。麻烦还不止这些,本来高油价已经在迫使一些传统企业转型,但油价暴跌,使这些企业又重新活了过来,原料成本大幅下降,自然没了转型的积极性,本该淘汰的淘汰不了,势必又挤压了新产业的生存空间。
比如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产业,还有电动汽车、太阳能等新能源相关产业,在这次油价下跌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再看看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的股价从去年9月开始就在持续下跌,有的已经下跌了30%。美国的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都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均出现在高油价年代,例如北美页岩气技术革命和欧洲电池技术的进步等。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下,新能源将失去竞争优势,发展进程很可能会减缓。
北美页岩油气是一次重要的产业革命,现在这个革命同样受到油价暴跌的“镇压”。据报道,美国超80%的页岩油产区已跌破成本。为应对油价下跌,已经有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和加拿大油砂生产商开始削减资本支出预算,减少钻机数。再说航空业,油价下跌对航空运输业肯定是一大利好,飞行成本低了,票价也就低了,这样飞机运输不是更有竞争力了吗?但事实上,如果油价下跌是需求不足的信号,那这种需求不足的恶果肯定会传导至航空业,导致货源和客源减少,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综上,笔者认为,油价下跌先不要忙着高兴。如果油价下跌导致中国企业转型夭折,重走老路,将会延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如果油价下跌导致世界上新一轮产业和能源革命胎死腹中,那么,不但是我们,恐怕我们的后代,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t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