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2014年4月16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能源〔2014〕819号文件,批复同意毕节市200万吨/年的煤制清洁燃料(即煤制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上2013年2月27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产业〔2013〕502号批复同意的毕节市60万吨/年的煤制烯烃开展前期工作,我省共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两个大型新型煤化工项目。这为我省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国家级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提出了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要求。坚守两条底线,促进贵州工业跨越式发展和为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有机统一,必须根据我省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以煤为基础的现代煤炭深加工转化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煤化工主要是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作为产品目标煤基清洁能源和以煤制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等为产品目标煤基化学品两条技术路线。下面以毕节市200万吨/年的煤制清洁燃料(即煤制油)项目为实证,分析煤制油项目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该项目计划投资340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形成180亿元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提供30亿元以上税收,就地加工转化煤炭1000万吨,带动以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200亿元以上。
煤制油技术路线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条路线。我国都掌握了这两技术路线的核心技术。
掌握煤直接液化核心技术的中国神华集团公司,已在鄂尔多斯建成投运了108万吨/年的煤直接液化制油工厂,2013年实现产量98万吨,利润17亿,纳税18.5亿,二氧化碳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基本无硫排放,固体废物实现100%再利用,吨油总成本4800元。
掌握煤间接液化制油核心技术的南非沙索、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和兖矿集团公司,其中,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是毕节煤制油技术提供方。现在国内采用该公司技术建成了神华集团18万吨/年、伊泰集团16万吨/年、山西潞安16万吨/年三个工厂,目前这三个厂都正常运行3年以上,经济效益良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多年技术研究、开发和商业化运行,煤制油技术已经成熟并成为煤炭深加工转化的高新技术。
据《人民日报》2014年6月16日载文指出: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在国际上首创了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技术,其核心的技术指标、能效、消耗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已经很好地解决了煤制油高消耗、能源效率低等问题,万元产值用水量只相当于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一半”。如煤价按500元/吨,水按5元/立方米,煤制油成本折算下来相当于国际油价72美元/桶。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国际油价下迭,经济下行,正是投资建设煤炭深加工转化企业的大好时期。因为所有的煤炭深加工转化工厂的建成,需要3年左右时间。3年之后,随着经济向好,油价上扬,在工厂建成之时,也是企业的赢利之日。
据权威机构测算,我省现役的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能效为37.157%,200万吨/年煤制油能效为45.01%,煤制油比火电厂在能源转化效率上要高出7.853个百分点以上。同时,由于煤制油可以用高硫煤作原料,可以降低原料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使我省高硫煤得以大量开发。
煤制油比煤发电环境影响小。其主要原因,一是在原料煤气化过程中,煤中所含的硫在气化时生成的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不像电厂那样经过脱硫后外排,而是在其后净化脱硫过程中被还原为单质硫磺,故气化过程几乎没有硫化物外排,这也是煤化工能对高硫煤清洁利用的技术原因;二是没有氮氧化合物产生,由于在气化炉内中使用的是纯氧,不带入空气中的氮气,故没有氮氧化合物产生;三是合成气中一氧化碳也要带走相当数量的碳,故二氧化碳排放少于火电厂。
毕节市2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建成后,除直接提供2500个就业岗位外,还将创造2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同于该项目需要大量专家、学者进行研发提高,需要建设职业学校与之配套,这会大大提升我省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我省的职业教育水平,使我省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