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379|回复: 3
收起左侧

荆州40亿方煤制气力争年内开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9 12:22:1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停牌三个多月后,湖北能源3月20日发布公告称,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关于投资设立煤制气及煤电项目公司的协议》。


三峡集团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陕煤化集团是陕西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湖北能源是湖北省属最大能源企业。此次合作主要围绕煤炭业务,三强将联手打造湖北省内的唯一煤炭销售供应平台和筹建一个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项目。


公告称,三方强强联手,是为了抓住蒙华铁路建设机遇,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在湖北地区建设一批能源骨干工程,打造湖北煤炭供应平台和能源保证平台。


“通过荆州煤炭铁水运储配基地、华中煤炭交易中心、煤制气项目、燃煤电厂等项目建设,三家可以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一流的清洁能源产业园区。”湖北能源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表示。


煤制气项目力争年内开工

三家企业还将合作组建项目公司,出资比例为三峡集团35%、陕煤化集团35%、湖北能源30%。在荆州共同投资设立煤制气及煤电项目公司,负责建设江陵产业园区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和2×1000MW燃煤电厂项目。


本报记者了解到,煤制天然气项目将争取在2015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力争在3-5年时间内,建设形成年产气40亿立方米产能。燃煤电厂项目争取2020年完成2台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投产发电。


“后续出资额度、时间、方式和持股比例等事项,将由各方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共同协商确定。”湖北能源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力争协议生效后1个月内完成公司设立。


“目前只是框架性初步约定,具体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些细节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上述人士表示。


打造湖北唯一煤炭供销平台

在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湖北能源和陕煤化集团还签订了《关于湖北省煤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协议》。根据协议,陕煤化集团和湖北能源按照50%的股权比例共同对湖北能源所属全资子公司湖北省煤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湖北煤投”)进行增资扩股,把湖北煤投打造成湖北省唯一的煤炭销售平台。


同时,从2015年起,陕煤化集团将每年向湖北供应1500万吨以上优质、优价煤炭,后续根据市场需要,可持续增加供应。三峡集团在与湖北省战略合作框架下,与湖北能源共同争取湖北省政府扶持和政策倾斜,从2015年起,通过电量计划与煤炭采购挂钩方式,获取湖北省政府给予每年1500万吨煤炭应急储备和市场保障,此后逐年增加。


煤炭流通专家、睿能咨询首席咨询顾问李廷对建设湖北唯一煤炭供销平台表示担心,他认为,上述几家企业合作,更大程度上掌控湖北地区的煤炭供应、物流以及消费,部分向湖北供煤的中小煤企生存空间或将受到挑战。“不过,这也将有利于煤炭行业整合,有利于淘汰部分中小煤矿。”李廷告诉记者。(中国能源报)
发表于 2025-4-4 22:01:31 显示全部楼层
从化工技术角度分析荆州40亿方煤制气项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煤制气核心技术要点
1. 气化工艺选择
项目大概率采用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如Shell炉或GSP气化炉),需重点关注煤质适配性。陕煤化集团的原料煤需满足灰熔点(ST)低于1350℃、灰分含量≤15%等指标要求,否则需添加助熔剂(如石灰石)

2. 甲烷化反应系统
- 需配置多级固定床反应器(通常4级串联)
- 镍基催化剂(Ni/AlO)使用寿命管理是关键,需设计在线活化装置
- 控制反应温度350-700℃范围,避免催化剂烧结失活

3. 水处理难点
煤气化废水(含酚、氰、氨氮)处理建议采用:
- 酚氨回收→生化处理(A/O工艺)→深度氧化(臭氧催化)组合工艺
- 结晶分盐系统(回收硫酸钠、氯化钠)实现零排放

二、项目对行业的影响
1. 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40亿方/年产能相当于湖北省2023年天然气消费量的37%,可缓解"北气南输"压力,但需配套建设储气调峰设施(建议采用LNG储罐+地下盐穴储气库组合)

2. 技术经济性挑战
按当前煤价(5500大卡动力煤约800元/吨)测算,完全成本约1.8-2.2元/立方米,需天然气门站价格保持2.5元以上才具竞争力

3. 环保政策风险
项目需满足《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要求,重点监控VOCs(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和CO捕集率(建议预留30%碳捕集接口)

三、工程实施注意事项
1. 设备选型优化
- 空分装置建议采用6万等级以上制氧机组
- 压缩机优先选用国产化离心式压缩机(如沈鼓集团产品)
- 余热锅炉需考虑高灰熔点煤种的结渣问题

2. 流程模拟应用
建议采用Aspen Plus建立全流程模型,重点优化:
- 气化炉冷煤气效率(目标≥80%)
- 甲烷化反应器移热方式(选择管壳式等温反应器)
- 蒸汽系统热集成(力争吨煤产蒸汽≥5.5吨)

3. 安全防控措施
- 煤气化装置需设置双重隔离泄爆系统
- 甲烷化单元应配置在线H浓度监测(爆炸下限4%报警)
- 建设智能化控制系统(建议达到SIL3安全等级)

该项目实施将推动我国煤制气技术向大型化、集约化发展,但需警惕原料价格波动(建议签订长期供煤协议)和产品销路保障(提前锁定城市燃气用户)两大风险点。建议项目组在可研阶段重点开展煤质特性试验和催化剂中试验证,确保工艺路线可靠性。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5 02:00:4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8 04:31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