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讨论题之一:国外煤炭为何会大量涌入
靖煤集团董事长梁习明:国内外煤价倒挂致进口煤炭涌入
由于全球经济增速不断放缓,日本、韩国和欧洲国家煤炭需求严重不足,刺激煤炭大量出口,而这些煤炭又大量涌进中国市场。今年1至6月份,我国共进口煤炭1.4亿吨,同比增长65.9%,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明显冲击。此外,地方电力企业煤耗乏力,电厂库存处于近10年来最高位。新疆、内蒙、宁夏等周边省区大量煤炭涌入省内市场,加速了煤炭价格下行的趋势。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李廷:三大主因致进口煤炭大量涌入
我认为有三大主因致进口煤炭大量涌入。
一是由于欧债危机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且风险还在不断扩大,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基础能源原材料需求受到一定抑制。以粗钢为例,今年前4个月,全球62个主要产钢国粗钢产量合计50021万吨,同比增长0.7%,除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合计27062万吨,同比下降0.2%。粗钢产量下降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炼焦煤、铁矿石、电力等能源原材料需求均会受到一定影响。他们需要为多余的煤炭寻求出路。
二是国际市场煤炭供应不断增加。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强劲需求带动下,国际煤炭市场快速走出了发端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由于国际能源价格不断震荡走高,这些国家煤炭行业投资热情整体较高,不断有新增煤炭产能释放。因此,主要煤炭出口国煤炭产量多呈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印尼煤炭产量同比增长8.9%、俄罗斯增长5.3%,哥伦比亚增长14.6%。
三是由于替代能源供应快速增长,某些国家国内煤炭供应相对过剩,需要为过剩的煤炭开拓国际市场。这种情况以美国最为典型。2007年至2011年,美国页岩气产量由3000万吨油当量快速增长至1.6亿吨油当量以上,但这期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再加上可再生能源产量的增长,其煤炭和石油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具体表现为,美国石油进口需求下降,国内煤炭供应相对过剩,出口需求增强。
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 :全球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中国亦然
我预测今年煤炭进口量在2.5亿吨左右。现在全球煤炭行业日子都不好过,中国煤炭市场比国际市场滞后2个月到3个月。国内外煤炭市场出现当前的形势,是偶然中的必然。美国页岩气发展挤压煤炭市场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大约挤压了7000万吨煤炭的市场,造成目前美国电煤库存达到近2亿吨,比正常水平多出8000多万吨。现在美国的不少矿井也在限产,而且吨煤售价与完全成本每吨倒挂10美元至20美元。出口成为美国煤炭企业的诉求。他们传统的出口市场本来是在欧洲,但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主要发达经济体煤炭需求下降。同时,中国、印度、南非等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国家,今年的能源需求也逊于国际社会的预期。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全球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国内外煤炭市场出现当前的形势,是偶然中的必然。
广东某大型煤炭贸易商:经销进口煤比国内煤利润大
2012年4月17日~19日的北京中国国际煤炭大会后,几乎所有的大型煤炭贸易商们都与国外供应商们敲定了短期的煤炭进口合约,少则100~200万吨,多则近千万吨。据了解,会议期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的动力煤价格在125美金左右,会议刚结束,这一价格下跌了近3美元。正是这3美元的下调,使得贸易商们开始大规模套利。按照当时国内外动力煤价差,贸易商们每吨进口煤大约可以实现20元人民币左右的利润。一时之间,贸易商们跟风似地踊跃签单,一般都签进几百万吨的现货。汇总下来,几家贸易商的合同量就接近2000万吨。一些大型央企也涉足了煤炭进口,有澳洲煤,也有美国和俄罗斯货,便宜的印尼煤采购量也不少。
讨论题之二:进口煤炭是否致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降
煤炭从业者孙艺心:煤炭大量进口令国内市场雪上加霜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煤炭市场形势逆转。尤其是6月以来,煤炭销售困难,库存持续增加,煤炭进口量的增加给南方市场甚至全国市场带来不利影响。漂洋过海大量来到中国的进口煤无疑令国内煤炭市场雪上加霜。印尼、澳大利亚、越南等国是我国传统的进口煤炭的主要来源。2010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煤炭也开始进入我国市场。今年1月至5月,我国进口美国煤炭288万吨,同比增长9.9%;进口加拿大煤炭317万吨,同比增长85.7%。另外,年产量仅有8000万吨左右、距离较远的哥伦比亚也开始将煤炭卖到我国。2011年,我国进口哥伦比亚煤炭131万吨,今年1月至5月进口18.9万吨。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煤价持续走低,国际海运费也波动下行。进口煤凭着明显的比价优势,在我国市场上开疆拓土。一是沿海岸向北扩展。往年江浙沪地区的煤炭进口量占其全部煤炭调入量的比重较低,今年初以来,这些地区接卸的进口煤炭明显增加。今年1月至5月,浙江、江苏和上海口岸煤炭进口量占全国煤炭进口量的21.5%,比去年的19.4%高2.1个百分点。二是沿铁路、江河向内陆辐射。不少进口煤在港口接卸后,通过铁路运输到内地,例如广东进口煤通过铁路运到湖南、江西等地,在上海港、宁波港接卸的进口煤沿铁路或者内河运到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等地。在煤炭进口量持续增加的过程中,国内不少用煤企业也开始尝试直接进口煤炭。今年1月至5月,上海电力燃料有限公司进口煤炭161万吨,同比增加97万吨;上海申能燃料有限公司进口煤炭约38万吨,同比增加25.2万吨;宝钢集团进口煤炭约100万吨,同比增长50%;浙江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进口煤炭192万吨。此外,广东南粤集团也在直接采购国际市场上的动力煤。三是低价褐煤进口量大增,造成国内外煤价存在巨大差距。今年5月以来,印尼4700大卡/千克(1000大卡=4.18兆焦)动力煤与秦皇岛港同等热值动力煤的广州港到岸价价差接近每吨50元。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牛克洪:国内煤价低是国内自己的问题所致
我认为煤价低主要是国内自己的问题。理由如下。
第一,2006至2011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1.6万亿元,加上建井技术、开采技术及装备水平的革新与提升,增加产能约20亿吨,其中仅在“十二五”期间就要释放15亿吨。现有看来,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重点产煤地区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顿改造和关闭小煤矿,影响了部分产能的释放。许多大型矿井、特大型矿井正在建设之中,尚未形成实际产能。产能集中在晋陕蒙地区,受运输通道的制约,短期内难以将煤炭畅通地运送到华东、华南等重点消费地区。受这些因素制约,煤炭产能过剩问题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但下一步,随着新建大矿井投产,“大通道”建设畅通以及整顿改造关闭小煤矿工作结束后的产能释放,再加之国家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对煤炭需求的降低与进口煤炭量持续增加造成的冲击,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将会表现得愈加明显。
第二,由于“十二五”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回落式增长基调已定,从2012年开始,煤炭需求增长受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加快的抑制将成为不争的事实。预计2012年全国的煤炭消耗量将在35.2亿吨左右,比2011年增加约1.5亿吨,增长4%~5%,其增幅要比2011年与2010年的8.5%回落4个百分点左右。因为我国现在尤其强调经济稳步增长,据此可初步预计,“十二五”后几年煤炭需求量的年均增幅基本会在4%~6%之间波动。
第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煤炭市场空间将受到挤压。开发新能源是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将核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并投入巨资发展。近几年国家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肯定会相应挤压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生存空间。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至少为2.9亿千瓦。到时,这些装机容量每年的发电规模,约为7亿吨左右煤炭的发电量,也就是要省下这么多的煤炭资源。
讨论题之三:该不该限制煤炭大量进口
我认为,进口煤冲击了国内市场。
一是价格。去年和前年,在进口煤需求较快增加时往往伴随进口煤价格明显上涨,进而会显现国内煤炭的比价优势,用户会转而增加采购国内煤炭,促使国内煤炭市场趋旺。但今年初以来,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同时面临过剩压力,进口煤炭成本优势明显,其价格持续低于国内价格,对国内市场产生较强冲击,给国内煤炭价格造成一定打压,是国内煤炭销售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质量。进口煤品质参差不齐。进口煤还存在不少质量问题,全水分、内水分、粒度、硫分及发热量等指标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印尼煤炭,会出现同一船煤品质差异较大的情况。据了解,今年前4个月,宁波口岸共进口煤炭41批,货值16822.3万美元,检出不合格煤炭18批次,不合格货值9218.8万美元,批次、重量和金额的不合格率分别为50%、48.6%和58.6%。进口煤质量出现问题,既给煤炭进口商带来经济损失,也给用煤企业带来环保压力。
三是贸易商鱼龙混杂。煤炭进口不像石油进口那样设有准入门槛和特许经营权,只要拥有煤炭经营许可证和报关证,企业就可参与煤炭进口。低门槛导致煤炭进口企业数量迅猛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从事煤炭进口贸易的企业有500多家,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信誉度不高。在采购国际煤炭过程中,这些企业经常竞相压价,导致进口煤炭市场成为卖方市场。
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强对进口煤炭的监管,抓住当前需求疲软的时机,对国内煤炭产业进行调整。
一是严控贸易商准入。由于煤炭进口贸易的准入门槛很低,多数贸易商规模很小,并且有不少跨行业经营的情况,如烟草、房地产等企业。这些企业很多是进行短期投机贸易,商业信誉不高。建议提高煤炭进口企业的准入门槛,并成立进口煤企业商会或协会,加强进口煤企业横向联合,指导煤炭进口商协同谈判,必要时由商会或协会统一谈判,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二是对劣质进口煤说不。一方面要鼓励炼焦煤、动力煤和无烟煤等高品质煤炭进口,另一方面应对低品质煤炭进口加以限制,尤其是对低热值褐煤和高硫煤。去年以来,大量印尼褐煤和美国高硫煤进入我国。尽管目前利用这些煤炭的广东和上海等地用户普遍反映直接经济效益较好,但低品质煤炭掺烧不仅增加脱硫脱硝等直接环保成本,还会造成隐性环保成本并滞后转嫁到外部社会成本中。别忘了,我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2011年有几项减排指标没有完成。建议国家严格对进口煤炭的检验,防止高灰、高硫煤进入国内市场。鉴于南方煤炭资源储量少、煤质差,在进口煤炭时,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