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498|回复: 0
收起左侧

山能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力撑煤炭:对煤炭行业 的误解应当纠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0 03:00:1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山能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力撑煤炭:对煤炭行业

的误解应当纠正


    煤炭的“黄金十年”里,煤炭行业被认为是暴利行业,税负不断增加。如今,煤炭行业深陷“寒冬”中难以自拔,但税负仍未减轻。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煤炭行业的误解有很多,比如,煤炭的地位下降了,煤炭属于第二产业,煤炭是空气污染的主因,矿工的地位待遇不算低,煤矿生产不安全,煤炭是暴利行业,等等。现在把我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写出来,希望能够以正视听,引起重视,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煤炭行业的基础地位要进一步强化

煤炭是基础性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新中国的工业从建立、发展到壮大,一直都离不开它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机械装备,缺乏资金和技术,煤矿工人硬是凭借一双大手、一把铁锨,“一镐加一炮”,恢复了煤炭生产,建起一个个新矿区,源源不断地向整个工业提供着乌金。是煤炭,撑起了国家工业的大厦!

    直到今天,尽管有石油、天然气等其他化石能源,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但是,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依然占到70%左右。我国的煤炭产量从新中国成立初的3000万吨,到1990年突破10亿吨,用了40多年;而从10亿吨到2004年达到20亿吨,仅用了14年;从20亿吨到2009年超过30亿吨,更是仅仅用了5年。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消费量均超过37亿吨,均占世界煤炭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50%左右。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预计到2020年,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率仍为60%以上;到2030年,煤炭的消费比率为55%;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率不会低于50%。可以预见,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尽管有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出现,煤炭仍然是最廉价、最安全的能源。最近,美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皮博迪能源公司执行总裁格雷戈里·博伊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也表示,要“为煤炭正名”,他认为煤炭仍然是世界上最廉价、最安全的能源。

    煤炭行业,依然是我国工业的支撑!

    煤炭产业的属性应当重新定位

说到底,大家对煤炭行业的误解,还是源于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对它的定位不科学。经济学上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发展顺序划分出三个产业:第一产业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行业;第二产业是指对原料和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行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目前,全球大多数矿业资源丰富的国家把矿业归属在第一产业,摆在农业之后,享受相应的待遇,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我国却把矿业划归第二产业。我国的这种划分并不科学。

    原地质矿产部部长、第八届全国政协秘书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朱训多次呼吁要对矿业行业进行合理归类,确立其第一产业的定位,并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提交《要像重视“三农”问题那样重视“四矿”问题》的建议。

    解决中国矿业的定位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从地位上来说,矿产和粮食具有相同的基础性地位。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矿产是工业的基础,煤炭、石油、金属等矿产是“工业的粮食和基础”,保证工业的正常运转。

    从产业特性上看,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采矿业与第二产业中的其他工业门类有着本质不同,必须区别对待。

    从政策导向上看,对第一产业的政策导向是“保护稳定”,对第二产业的政策导向是“创效增利”。在利润导向的驱使下,采矿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过度开发等问题。

    如果根据矿业的技术经济属性,将其从第二产业调整到第一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而不是支柱产业,那么会有以下四方面的益处:

    一是准确反映我国工业化的水平。如果说制造业体现的是创造了多少附加值,那么矿业发展则更多体现了我国工业化消耗了多少自然资源。

    二是矿业应和农业、林业一样,作为基础产业对待,这样国家可以采取更为宽松的扶持政策,进行保护性开采或可持续性开采,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矿业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国家资本积累不能过度依靠矿业资源,工业化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可以容忍,但是现在不可再容忍。

    四是矿业不属于工业体系部门管理,而是基础产业部门管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有利于参与国际矿业竞争和合作。   

煤炭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要科学评价

近年来,雾霾肆虐,许多人把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指向煤炭。这完全是误解。煤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利用过程中。一方面,煤炭利用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根子不在煤炭企业,而在于下游企业在利用过程中治理不力,实际上是产煤的替用煤的背黑锅;另一方面,应看到煤炭能源从生产到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排放。煤炭在利用中因排放治理不力会产生污染,在生产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表沉陷、矿井水排放、乏风排放等。

    但其他化石能源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常常被忽视,例如天然气,应该看到油气生产过程中的混合气体泄漏,再如石油开采中的井喷污染等。

    针对煤矿在生产环节造成地表下沉、矸石堆放等对环境的影响,如今,煤炭行业大力推行矸石充填和膏体充填等绿色开采方法,有效地减轻了地表下沉,减少了矸石排放,昔日的一座座矸石山如今逐渐被搬运到井下成了置换煤炭的充填物;通过绿色矿山建设等措施,煤矿的矿井水得到清洁,能够排放污染物的矸石山得到治理,瓦斯已经变废为宝,由排放变为发电或生产液化天然气,煤炭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小。

    煤矿职工的尊严要得到尊重

读大学时,我到煤矿实习,第一次来到煤矿井下,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如果你在地下600米深处的巷道里,听过他们低沉有力的号子;如果你趴在不足60厘米高的两片看不到边际的岩石之间,看他们半跪着挖煤时被岩石划得满身血痕……你没法不对他们肃然起敬!

    这是一群用生命开采光明、奉献温暖的汉子,这是一群满身黝黑却谱写着人生精彩的汉子,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是人民共和国的骄傲!

    曾经,国家给予他们很高的地位和报酬。后来,他们更多地强调奉献,收入相对越来越少了,地位、待遇越来越低了。如今,他们的工作环境在逐步改善,但是,他们依然是在最艰苦环境中工作的人,他们的地位和待遇理应更高。应千方百计改善矿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让职工体面劳动、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让开采光明的人享受阳光般的生活。

    煤矿生产可以做到很安全

煤矿,是个混合着血与泪的词儿。自古以来,太多的人在这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牺牲了生命!1957年,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才达到12.75%;1964年,我国首次使用浅截式滚筒采煤机;1974年,开始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设备。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煤炭行业终于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如今的煤矿,特别是国有矿山,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很多都建成了国际领先、安全高效矿井。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提出的煤矿安全“1+4”工作法,为煤矿安全生产找到了“金钥匙”:握紧一个“方向盘”,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坚定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工作方向;坚持“四轮驱动”,即把煤矿安全“双七条”贯彻到底,打好50个重点县煤矿安全攻坚战,警示教育要生动有效,建立安监干部与矿长谈心对话工作机制。

    煤矿生产可以安全,也正在越来越安全。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7 18:51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