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随着尿素出口窗口期10月31日的关闭,按照惯例,国内用肥淡季到来。此时,尿素企业只需安下心来打理好冬储事宜,盘点企业一年的得失即可。而今年的实际情况是,无论是煤头尿素企业还是气头尿素企业,他们的心情简直比今年行情最低迷之时还要纠结。原因无他,正是目前尿素行业如同国庆过后的北京城一般开启“雾霾模式”,行业前景能见度极低,企业对未来的忧虑更甚。而谈到让企业忐忑不安的原因,大多数尿素企业会说:都是政策惹的祸。
首先,9月1日天然气气价上调,化肥用气调价措施虽待行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后再择机出台,但气头尿素需承担冬季调峰任务。虽然该政策使气头尿素生产企业避免了生产成本直接增加240元/吨,但在大多数气头尿素生产企业看来“待市场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时再择机出台”只不过是将痛苦的时间更加延长而已。更可怕的是,气价的上涨促成了煤头尿素生产企业与气头尿素生产企业一齐卯起劲来加速生产。
据金银岛国内尿素装置开工走势图显示,8月份尿素装置开工率创近两年来新低,约为61%左右。而进到9月之后,尿素装置的开工率一路直线攀升,约为66%左右,为近两年最高值并且上升势头不减。装置开工率的上升给尿素行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尿素价格的降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尿素价格普遍下滑,降幅最大地区每吨较去年同期下跌40元。而气头尿素生产企业更头疼的是,今年冬天还要承担调峰任务,这就意味着每年都会遭遇“气荒”的气头尿素企业受到冬季天然气侧重民用而引发的供气不足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其次,国庆节后煤炭行业脱困政策一个接一个推出,资源税改革、恢复进口关税等煤炭行业救市利好消息颇多。产地煤企受利好政策影响,信心提振,市场交易逐步活跃。以神华集团为代表的煤企几乎在利好政策出台的同一时间开始上调煤价,上调幅度超过市场预期。煤炭作为尿素的最主要原料,其价格走势一直都是尿素市场的主要风向标,煤价涨,煤头尿素生产企业的行情则随之水涨船高。按说四季度煤炭市场在政策利好的情势下回暖之势明显,同期煤头尿素生产企业也应看涨。然而煤头尿素生产企业却仍旧一声叹息。前几年,下游经销商们尽管拿货态度谨慎,但是由于拿不准尿素后市走势到底会如何,还是会按照节点正常采购。
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经销商们发觉尿素行业产能过剩正在逐年加剧:2013年为8070万吨,2014年要有8700万吨,到2015年可能达到9500万吨,产能过剩缓解之日看来遥遥无期。于是,经销商们彻底不再担心货源问题,干脆不买肥不储肥,安心等着“抄底”。这样一来,尿素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卖方几乎失去了所有市场话语权。为了将库存和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尿素经销出去,生产企业焦头烂额地想着各种方法,不仅低于成本价促销,更不惜冒着资金收不回来的风险赊账销售。因此,对于资金链随时都可能断裂的煤头尿素企业来说,煤市的回暖与其说是企业利润的保障,更像是勒紧企业生存咽喉的绳索。
最后,化肥行业已经享受免增值税政策10年,化肥淡旺季关税政策也已实行多年,而如今国家针对化肥产业进行调控的这两大基本政策都面临改革的命运。近日,国家相关部门就恢复化肥增值税问题召开征求意见会。有专家预测,国家相关部门将会以关税调节慢慢过渡为增值税调节。以往进入11月份,国家会执行淡储政策,给予承储企业资金补贴。然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国家淡储政策迟迟未出台,甚至有市场传言称今年的尿素冬储可能取消,这些都让未来尿素市场的前景更加不确定。由于业内对于后期尿素行情的信心缺失,再加上冬储政策迟迟未出,业内人士对于尿素冬储以及后期行情多持观望态度,这也直接导致内销行情出现疲软甚至滞销的情况。多数农资公司对于尿素的操作选择了随采随销,库存始终保持低位或空仓,尿素冬储几乎变成冬眠。
从行业产能过剩之日起,尿素企业就不断向上要政策,将行业振兴的希望全部压在宏观调控上。可能谁也没想到,正是政策的雾霾,让尿素市场一片混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