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甘建平(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710065)
在我国煤化工产业遭遇发展瓶颈之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解放思想、优化发展,利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行业创新等多种创新方式,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1 我国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我国煤化工产业经过一轮高速发展后,伴随着市场、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压力,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开始集中显现,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总量过剩和创新不足等方面。
(1)创新思维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是阻碍我国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是我国煤化工产业大量重复建设的深刻缘由,也是产业发展在一些核心技术上依然受制于人的关键因素,更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根源。中国是基础化工原料的消费大国,计划经济与供应紧张时期思维的惯性延续,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旺盛市场的收益,加之不正确的政绩观、业绩观的推动,以及“跑马圈地”思想的作祟,促使大量同类同质、相互模仿的煤化工项目齐头并进,“创新”仅仅停留为一种时尚的理念,并未在思想上真正重视,更不会成为积极而重要的实践。
(2)管理相对落后是长期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问题。“管理落后比技术落后更可怕”也早已成为共识,但是管理落后依然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在煤化工产业大发展的进程中,这个问题也十分突出。
伴随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大发展,管理落后对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显现。一方面存在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还存在着文化、习俗、人员相互融合的问题。并反映在安全生产运行与经营管理方面,亟需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是发展变化更快的行业发展状况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严格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不断变化的竞争新对手,全球一体化形势下的不断变化的市场新格局,不断变化的生存新环境。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这样的形势,需要探索研究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改善和优化企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如何通过管理创新,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与全球化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与长远发展。
(3)竞争的本质是技术实力的竞争,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动力之一。目前,我国的煤化工技术呈现出先进与落后并存、热点与冷带同在的状况。在煤气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热点产品与热点领域,一些单项关键技术相继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能够支撑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还相当有限,许多煤化工及配套技术依然依赖于国外技术专利商,在众多的煤化工延伸产品链上,特另别是高端产品技术方面还受制于人。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的7项关键技术中,仅有MTO技术采用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此项目关键技术选择情况列于表1。
表1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关键技术选择情况
项目
煤气化
低温
甲醇洗净化
甲醇合成
DMTO
烯烃分离
PP
PE
提供方
GE
Linde
Davy
新兴能源
ABB Lummus
Dow
Univation
提供方
国别
美国
德国
英国
中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这些问题深层次地暴露出了我国煤化工产业技术开发工作在创新思想、创新平台、创新转化、创新保护与创新发展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支撑煤化工产业的长期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4)目前,我国在煤化工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度重视规模上的做大,而忽视了在竟争实力上的做强。具体反映在产品与产品链、产业链以及在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等方面。在产品结构方面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基础化工原料严重过剩,受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等内外部矛盾冲击,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开工不足,增长压力加大;二是产品过剩与短缺并存,一些高精尖产品依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以下的3个主要问题,一是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二是需要进一步发挥循环经济的作用,促进跨行业跨学科的行业创新;三是需要前移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亟需进入并掌控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产品链、产业链短,长期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缺乏壮大培育学科交叉、行业交融的战略新兴产业实践。这些问题既是急功近利的反映,也是惯性思维及缺乏创新思维与实践的结果。
2 我国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
要提高我国煤化工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创新驱动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等多个方面。
2.1 有创新的思维才会有创新的实践
观念创新是我国煤化工产业实现创新驱动的先导。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没有创新就会落伍,也不会实现基本的守业,会从淘金者变为守业者,再由守业者变为落伍者,最后被淘汰出局。煤化工产业要实现大的发展,必须要思想解放、眼观长远,下手早、动作快。
实现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破除思想禁锢,培育创新意识。要有从模仿者到探索者,从跟随者到追赶者、再到超越者、最终成为领跑者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发展是硬道理,是行业的第一要务,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既要重视自然资源,更要重视知识资源。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发展知识经济对发展工业经济重要的引领、促进与推动作用,还必须跳出思维定势、开阔发展思路、深化创新意识,要有尽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清醒认识,用创新的思维指导创新的实践,用创新的实践过程与成果,不断驱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用创新的管理推动行业不断创新发展
管理创新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思想、理论、知识、体系、方法、制度、流程、工具等多方面的创新,可以在宏观、微观等各个层面上,开展推倒重来、变革再塑、修正完善、借助外界力量等多样创新。
对那些管理比较落后的企业,创新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结合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扎实的分析,开展对标管理,找出差距,进行管理创新;二是排除干扰因素,选择推行过去没有使用的先进管理方法,进行精细化管理;三是进行管理体系的重塑,实施组织变革——对现有管理机构优化结构、压缩调整、科学调配、完善组织;四是在企业集团内部,对部分管理较差的企业,进行较大的改革,或交由管理水平较高的同类企业进行全面或部分托管,甚至并入其中,或交由外部企业管理。
对于新建企业可选用以下方法。一是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进行细致的咨询,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的管理体系,有效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二是在企业集团内部,为新建项目或新企业创造有力的管理组织,实施组织变革,进行管理体系的重塑,实行管理及运行队伍的成建制转移,或者实行关键管理与操作运行岗位的成套配备,以便迅速形成稳定有效的管理体系。
对于那些运行正常及管理比较优秀的企业,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不断进行机制与制度创新,以适应制度对象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特性,并推动制度对象的发展;二是在重视宏观层面上的创新的同时,积极进行改进现有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及简化流程等微观层面上的创新,进一步优化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对企业集团内部的相同、相近和关联的企业进行必要的重组,加强内部协作,减少同业竞争,压缩非生产人员,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也是生产力,而且是重要的生产力,实现管理创新,可以实现或提高管理效果,实现产业创新发展。通过管理创新,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令企业更加充满活力。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困难的经济环境下,同类型企业的竞争就是管理水平的比拼。
2.3技术创新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技术创新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支撑。实现技术创新要有创新战略开发思维,要做好长远的开发规划,要培育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打破开发常规,通过对目前的技术开发结构形态进行优化,构建自我开发、引进再创新和系统优化集成的三元并存的技术创新结构,发挥政府与社会的作用,通过分工合作,搞好协同创新。
实现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前沿技术、空白技术和核心技术,并形成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群技术,成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实现技术创新,一是可以提高煤化工转化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提升产业清洁生产程度,实现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二是可以延长煤化工产品链,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生产更多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特殊化学品产品,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可以培育一流的煤化工产业,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档次和在产业链构成中的环节;四是有利于培育新型战略产业,带动煤化工产业的创新,实现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突破发展与跨越发展。
2.4 结构调整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目前,完全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已遭遇严重的发展瓶颈,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是一种内涵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追求发展质量的发展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当前,要摆脱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作为新的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新的发展途径。发展的途径可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开发精细化工、特殊化学品,优化产品方案,延长煤化工产品链,改变产品链短和产品单一的状况,实现煤化工产品链的延伸与产品品种的可调节性。通过开发煤化工产品新的用途,补充紧缺原料,替代高附加值产品,如生产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可以实现低价产品高值化和过剩化工原料消费渠道的多样化;二是通过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以节能减排技术为依托,走高效清洁发展之路,实现过剩产能的淘汰。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以综合利用技术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平台,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进行合纵连横、组合发展,主动培育跨行业、跨学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使之成长壮大,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文件中,鼓励多晶硅企业与先进企业重组,开发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多晶硅行业由冶金向冶金与化工等行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思想转变;三是通过掺股、均股、控股等方式,加强与上游供应商、流通企业、下游用户的相互联系,在企业集团内外部,构建完整的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实现价值链的构建与创新。通过研供产销等社会资源的有机融通,加快培育高端品牌、高端产品与高端市场,进军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重点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实现有重点的全产业链发展,走全面发展、高端发展之路。
3 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正当其时
(1)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创新驱动提供了认识基础。业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和阶段发生的变化认识清醒,对创新结果不确定性的看法,以及习惯势力的支配和既得利益者的阻碍都大为减小,对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从未有过的清醒认识,对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和强烈,煤化工产业创新驱动倍受重视。
(2)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为创新驱动提供了思维基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连接着政治、经济、管理与技术,观念创新是创新的先导,这些年在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思想解放、观念创新和包容开放的势态已经开始形成。
(3)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为创新驱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始终强调并一再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有关部委配套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和清洁生产标准,行业协会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推进工作。
(4)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为创新驱动提供了硬件条件。近几年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煤化工实体经济,虽然目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也为创新驱动提供了平台,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煤化工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 创新驱动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投资拉动只能实现经济短缺时期的经济增长,创新驱动才是支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全面培育创新文化、创新主体,营造创新氛围,改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意识,做好创新的长远安排,要用长远的眼光,布局长远的发展战略。
创新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助推器。必须扎实推进煤化工产业创新驱动,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中国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式的和谐发展。目前,在一些思想解放、眼观长远、下手早、动作快的企业,创新驱动对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已经显现,并将进一步显现。创新驱动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最根本和最关键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