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151|回复: 0
收起左侧

破除资源诅咒 摆脱一煤独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9 10:54:3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7名副省级领导干部被查,山西排全国第一;2014年GDP增长只有4.9%,排全国倒数第一……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反腐败、如何破解发展面临的“立体性”困扰,成为中外记者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反腐败我们要做好‘减法’,抓发展要做好‘加法’。”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表示,反腐败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山西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富民强省,为了山西人民,山西必须下工夫抓经济建设、抓发展。山西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结构问题,山西的发展,关键是做好“两篇大文章”,就是要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必须做好非煤产业这篇大文章。
根治腐败是刮骨疗毒,而要破除“资源诅咒”,山西必须走出“一煤独大”的困境。为此,山西提出了突出发展七大非煤产业,今年要在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山西省长李小鹏透露,尽管2014年山西经济发展有些指标没有完成年初的预期,但还是有一些亮点,比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经济结构等。
A 餐饮业止跌回暖“反腐死”不攻自破
拿不少人认为的受到反腐冲击较大的餐饮行业为例。在山西的省会太原市,高档饭店改旗易帜,变身“包子王”“烤鸭店”,适合老百姓家庭消费的大众餐厅顾客盈门、需要排队等座位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
2月15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14年度中国餐饮市场分析和2015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山西省2014年餐饮收入为513.2亿元,同比增速为9.2%。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我国的高端餐饮业,增速经历了从两位数增长到负增长,再回到10%左右增长的变化过程,而限额以下的大众餐饮业的增长率则“长势喜人”,已接近15%。这些数据表明,在经历了“反腐死”的预言后,大众餐饮服务业逆势而上,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山西省烹饪协会一负责人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餐饮业被迫寻求转型,尤其是高端餐饮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当前,大众化餐饮仍然突显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是整个行业趋稳回暖的最大动力。这个摆在大家眼前的事实,有力回击了“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谬论。
B 破除资源诅咒打好文化旅游第一枪
“山西‘一煤独大’,这就好比一个人,一条腿走路,既走不快也走不稳。有的时候可能跳跃一下,跳了个高,但是也难以持久。”3月6日,在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王儒林这样向记者形容经济结构不合理带给山西的影响。
一条腿走路的人,难免脚步踉跄;而山西经济要摆脱“跛足”的桎梏,王儒林说,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必须做好非煤产业—这第二篇大文章。
山西有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七大非煤产业。在2014年12月召开的山西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文化旅游产业列为七大非煤产业之首。“我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具备成为新增长极的能力。”在山西省两会期间,民进山西省委提出《关于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确立为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突破口的建议》,对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从规模、带动力到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
从产业规模看,2014年1—9月,山西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137.19亿元,同比增长25.96%,全年实现27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5%。上述数据表明,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从带动力看,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高,可以带动交通、餐饮、演艺等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农业和制造业的附加值,促进第一二产业发展。从发展态势看,近年来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未来五年可实现翻番,占GDP比重可达到10%以上。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产业链长、效益高、生态环保、吸收就业能力强,更符合“新常态”的要求。
记者从山西省文化厅和省旅游局了解到,今年年初,两部门已达成融合发展合作意向书。今后,双方将结合国家、山西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既体现差异性又强调互补性的区域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C 农业“五连丰”统筹城乡促发展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山西在2014年成绩斐然。山西连续多年出台惠农支农的政策,每年累加事项,每年增加资金;农业连续第五年丰收。
在2014年,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促发展,在继续执行中央及我省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10项补贴政策,资金总规模达到67亿元。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山西省长李小鹏就农业增收问题向全省人民做了报告。2014年,山西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农田实灌面积达到2125万亩,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3.1亿公斤。
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被扎实推进;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规划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
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全省建设产业扶贫项目233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实施精准扶贫,5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接受就业培训,2万名贫困学生受到教育资助,4万多名干部驻村帮扶,覆盖所有贫困村。在21个扶贫攻坚县启动实施了金融富民扶贫工程,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D 设立新兴产业基金“点对点”转身“普惠制”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各项指标完成较为困难的严峻形势下,山西省财政已于今年年初调整支出结构、调整支出方式,拿出了24亿元的政府引导资金,计划吸引社会民间资本96亿元,共同设立文化、旅游、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2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1:4的比例,用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投入,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七大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山西经济积极向上发展,在当下无疑是一种正能量、好声音。这位业内人士指出,省政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将改变过去各级政府部门层层报项目、层层批项目分资金、点对点支持的传统模式,改由基金管理公司按市场规则、市场价格独立选择项目,建立以市场化导向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新机制;与此同时,将创新政府投入方式,放大政府资金带动效应,吸引多元化融资,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发展。
反腐败方面,该举措将防止权力“寻租”,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企业活力的“加法”,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社会资本与优势资源和企业的高效对接。
在总规模12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中,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政府引导资金2亿元);旅游文化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亿元(政府引导资金2亿元);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政府引导资金20亿元)。
山西省财政厅方面披露,部分项目已经谈妥,首期募集资金即可到位。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已与太原市洽谈,计划引进特尔佳、天津伊利萨尔、同力科技电池、深圳大晟资产、宝成股份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项目;山西科工龙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电力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首期投资1亿元等,其他产业投资项目也正在洽谈之中。
E 三产比重增加产业结构正悄然变化
“山西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结构问题。”在全国两会上,王儒林阐述了山西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在对2014年全省GDP的构成进行简单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到了44%以上,增加了2个百分点;投资当中,民间投资的比重占到58.3%,非煤产业投资、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超过了78%、54%,这些数字说明,山西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李小鹏在2015年山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山西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先,在努力化解过剩产能方面,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25万吨、焦炭产能1058万吨、电力产能57.4万千瓦、水泥产能110.5万吨。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现代化矿井改造步伐加快,煤电一体化运营积极推进,运城、吕梁两个百万吨铝循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制定了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及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三只投资基金,推动煤层气装备、新能源汽车等7个新兴产业优化布局,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54%,同比提高约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连续3年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产业;旅游总收入增长23.5%。
本报记者 王芳
链接
山西十大标志性工程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山西省长李小鹏向中外媒体介绍了山西十大标志性工程,热切“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希望引来更多的投资者”。
汾河的综合治理和晋祠泉的复流。本工程的任务是在漏斗中心区域实施近源补水,促进晋祠泉水复流;保证汾河流域生态植被恢复和晋祠周边灌溉用水需求,并作为晋祠泉域地下水的应急补给水源;保证引黄工程向晋源区灌溉供水的事故期应急供水水源,确保引黄供水安全;并在太原市西山生态园有补水需求时,适当补水。
采煤沉陷区治理提速。山西还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涉及到170多万人。山西原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这些地区的搬迁改造,现在我们提速,把它提前到2017年完成。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提速工程。
瓦斯抽采(煤层气开发)全覆盖。
太原环境治理提标工程。

建设科技创新城。科技创新城有2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其中10平方公里是起步区。在这个20平方公里当中,要聚集大批围绕着煤炭清洁利用而开展研发工作的机构。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以及许多央企还有山西省属企业等27家机构准备入驻,还有67个科技攻关课题完成向全社会的招标。
有4条特高压线路要开工建设。
大同到张家口的客专、太原到焦作的客专要开工建设。
古贤水利枢纽的建设。位于黄河北干流下段,坝址右岸为陕西省宜川县,左岸为山西省吉县,控制流域面积489944平方公里,占三门峡水库流域面积71%。作为《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确定的黄河干流七大骨干工程之一,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8 05:28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