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2740
|
这几年,因为各种原因,一些PX项目陷入困局。其中的根源是什么?PX如何走出困境?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调研了几地PX事件,并与当地居民、网友和学界、业界专家一起探讨。
PX项目中,各方有何焦虑
公众担心环境污染以及监管不力;政府承受多方压力,担心富民项目变“包袱”;企业担心投资打水漂,利益受损
针对PX项目,谁在焦虑?焦虑什么?反对声音从哪里来?
2012年宁波PX事件期间,记者在镇海当地了解到,其间掺杂诸多利益纠葛。前期以南洪村等项目周边村民要求将村庄拆迁、反映情况为主;后期则以城区居民反对PX项目建设为主。
镇海区蛟川街道南洪村76岁村民马有福说,开始村民并非因反对PX项目而聚集,而是由于村庄未能纳入整体搬迁计划。在区里同意拆迁后,他们“已经不闹了”。
事件转折点出现在镇海区政府发布炼化一体化项目说明后,“PX”这个敏感词刺激了居民的情绪。镇海是浙江重点化工基地,化工企业的污染排放和安全生产一直备受居民关注。镇海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居民吴嘉芬说,“以前镇海山清水秀,现在被工业区包围,空气都有味道。”招宝山街道西门社区的叶楚明也认为,政府应加强生态建设,别再上新的化工项目。
今年5月,云南昆明市民质疑安宁炼油项目,矛头直指传闻要上马的PX项目。昆明市长李文荣开通微博,表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承诺“项目将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整个过程邀请公众参与”。从网友评论和建议可以看出,民众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信息公开、环境污染以及监督监管等方面。
记者5月底在昆明市官渡区一个社区,看到居民已拿到炼化项目宣传手册和印着PX科普知识的扇子,经营花店的宋女士说,“我现在知道PX是低毒物质,不会对人有什么影响,但我想在安宁买房,项目上马后企业能保证不污染环境?”安宁一名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安宁其实已是工业区,我不认为反对能改变结果,我之所以反对,是希望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监管。”
陷入焦虑的,并非只有市民。
在采访过程中,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引进大型化工项目并非易事,如果不能落地或开工,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富民项目就变“大包袱”,“公共设施建设要花钱,本地就业需要企业吸纳,如果项目终止,老百姓受损失,政府公信力也被削弱。”
一家石化央企内部人士透露,大型石化项目投资以十亿百亿元计,但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央企上马PX项目,更有降低对外依赖、保障经济安全的战略考虑。
“PX焦虑”根源是什么
项目决策程序不够透明;公众对环评、安全、监管不太信任,容易相信网络不实传言
上网查询PX,称其“高毒、致癌”的网帖随处可见。北大文科研一学生小韩告诉记者,原先她也相信这类网帖内容,但在深入了解PX之后,她说,“我被危言耸听的网文给忽悠了。”
“公众误以为PX高毒高风险,错误消息才会疯传。我们对PX科学知识的普及还不够。”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汪文川说。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则分析,“PX项目决策程序透明度有限,所以公众有被蒙在鼓里的感觉;有关信息和知识公众不了解,项目带来的风险对公众来说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人们的恐惧易被放大,谣言乘虚而入,久而久之就演变成恐慌。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治学教授李万新长期研究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关系。她认为,内地PX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分配不均衡:政府推动化工项目,项目收益主要是企业和政府获得,环境风险却由当地居民承担。民众看到成本收益不均衡,就会反对。
香港恒生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苏伟文表示,内地有些地方政府引入化工项目主要考量是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对居民环境风险成本的考虑。加上化工项目牵涉公众利益,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咨询和沟通,民众不了解项目具体情况,极易受蛊惑性信息的诱导。
香港岭南大学政治学教授张泊汇分析,居民容易受蛊惑性信息误导,原因在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足。由于不信任生产者的管理和政府的监督,当地人当然不愿为后续的社会成本埋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对待PX项目,公众情绪存在一定程度的理性缺失,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众对PX敏感主要是担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管的缺失。
如何破解困局
应加强管理,确保生产安全,重建民众信心;引入公众监督和独立的专业评估;项目信息公开科学;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公众意见如何更好地统一?
李万新说,由于考虑的角度和利益不同,公众意见和政府规划有时难免会不契合。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作为决策者应以尊重科学为首要考量;同时,在决策上也要兼顾反对者的意见。
记者看到一个网帖,表达了居民对项目的疑问:项目立项时,有没有充分论证厂址和布局,加强科学规划?有没有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如何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对于可能出现的生活品质下降,有没有考虑过对市民进行补偿?PX项目除了增加地方税收,拉动产业链之外,能为当地民众带来什么?
对此,专家们认为,要破解困局,首先应该加强信息公开。
苏伟文认为,必须在政府决策中引入公众咨询。李万新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把公众咨询作为制度加以规范,同时,应该把项目全程信息公开。
汪文川则强调信息公开的科学性。“包括PX在内的石化产品风险和危险的评估,国内外都有一套严格标准。”政府部门应“按照标准程序走、用科学数据说话、让专业人士解释”。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副会长曹明德表示,信息公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要准确说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等,对环境会有哪些影响,采取了哪些措施减缓这些影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认为,要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风险评估,政府应将规划和所涉及的环评信息向社会公开。
其次,要以规范的制度、严格的监管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使民众重建信心。
专家认为,管理监督到位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在作业许可证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安全标志制度等方面严密性和可操作性不够,还有诸多漏洞亟待改进和细化。实现石化项目的真正安全,是化解“谈化色变”、增强民众信心的根本。
第三,专家表示,应当切实提高公众参与度,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督。
苏伟文认为,公平独立的专业评估更能让民众信服。香港特区政府在做类似项目时,往往要外聘独立的机构、大学做顾问报告,目的就是增加公信力。
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龙东林建议,可请第三方调查机构、媒体等,多形式、多渠道进行项目调查。
李润生认为,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从立项、评估、审批到建设全过程实行信息公开;建立项目决策和处置的制度性规范,包括决策制度、听证制度、仲裁制度。
第四,应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何艳玲认为,PX项目建设应获得附近居民同意,并建立“谁受益谁补偿、谁受损谁受偿”的利益补偿平衡机制;政府不要作PX项目的决策主体,而是企业和公众之间的调停者。
此外,对于PX项目的选址,李润生认为,需要严密的科学论证,综合考量资源能力、环境容量和市场需求,把大型石化基地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统筹衔接,杜绝“城围化工”现象。他强调,应当以法规形式对布局规划进行必要的约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