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塔设计高径比选择
大家讨论一下,吸附塔设计高径比应如何选择?应统筹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不太了解,大部分都是按照厂家的来的。 气体吸附在行业内,高径比是多年经验摸索而来,主要考虑一、气体在塔内能够均匀分布,充分利用吸附剂;二、把床层阻力降控制在允许范围。过去缺乏分析手段,都是靠实验和实际装置的开车结果总结而来的,过去的经验数值现在仍然广泛使用,经历了实践证明的。现在可以通过FLUENT软件来模拟,当然行业内很少有人去做,有现成的数值,何必再浪费精力了。
坛子里最近有个帖子《吸附法气体分离技术手册》,里面给了一个高径比数据可供参考,但是这些东西毕竟是培训新手的,不会讲的太详细,具体取值范围是保密的。 无聊阁大学士 发表于 2019-6-27 10:13
气体吸附在行业内,高径比是多年经验摸索而来,主要考虑一、气体在塔内能够均匀分布,充分利用吸附剂;二、 ...
个人所知,吸附塔高径比越大,越有利于吸附,但这仅仅限于实验室规模,工程化难以实现,因为成本太大。所以,高径比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吸附树脂的利用率,还要考虑树脂的破损,这又牵扯到吸附流量的选择,可以这又理解吗? 本帖最后由 无聊阁大学士 于 2019-6-27 11:00 编辑
moz_24 发表于 2019-6-27 10:35
个人所知,吸附塔高径比越大,越有利于吸附,但这仅仅限于实验室规模,工程化难以实现,因为成本太大。所 ...
1.不是高径比越大越好,过大,由于壁效应和流体向阻力最小方向流动的特点,出现不均匀流动,有些吸附剂接触不到气体,造成浪费;高径比过大床层阻力降也会过大。
2.吸附剂的破损与高径比无关,主要是空塔气速过大、吸附剂的填装不紧密、压力变化过大等因素造成的。3.高径比无限大从理论上讲不是有利于吸附,而是出口流体的纯度越高,但是弊端更多。
无聊阁大学士 发表于 2019-6-27 10:57
1.不是高径比越大越好,过大,由于壁效应和流体向阻力最小方向流动的特点,出现不均匀流动,有些吸附剂接 ...
{:1106_362:}学习了 无聊阁大学士 发表于 2019-6-27 10:13
气体吸附在行业内,高径比是多年经验摸索而来,主要考虑一、气体在塔内能够均匀分布,充分利用吸附剂;二、 ...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高纯度的一般用比较大的高径比,即瘦高型,这个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提及。但是这种高径比仅适用于压力较高的情况,同时要考虑压降,基本也就8~20吧;对于纯度要求不高和吸附压力比较低的情况(比如制氮制氧),基本就是地比较小的高径比,即矮胖型,这个主要是考虑的压降。瘦高型的吸附塔一般而言由于流速大一些,传质区更长,吸附剂效率低,收率低,好处是纯度确实比较高。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高径比的选择跟设计人员的习惯也有关系。 huwei19890613 发表于 2019-6-27 13:59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高纯度的一般用比较大的高径比,即瘦高型,这个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提及。但是这种高径比 ...
1.8~20的高径比太大了,PSA、TSA行业没这么大的取值;
2.高径比的确定不是个人喜好,是前辈确定的经验范围,现在的工程师设计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尤其是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更是追求经济效益最佳方案,由不得工程师们去即兴发挥了。
3.PSA制氧装置有用碟形吸附器的,原因不是纯度,而是psa制氧每个步序的周期很短,最短的只有2秒,高径比太大浪费吸附剂。 无聊阁大学士 发表于 2019-6-27 15:06
1.8~20的高径比太大了,PSA、TSA行业没这么大的取值;
2.高径比的确定不是个人喜好,是前辈确定的经验范 ...
主流还是2-8之间,大部分在2-5之间(不算封头部分的话)。 无聊阁大学士 发表于 2019-6-27 15:06
1.8~20的高径比太大了,PSA、TSA行业没这么大的取值;
2.高径比的确定不是个人喜好,是前辈确定的经验范 ...
亲身经历:某项目塔径1米左右,塔高超过10米。 学习了,感谢各位大佬! 这些都是参考,重要的是达到设计要求 不太了解,有氨法脱硫相关的吸收塔吗? 气速、气液夹带 谢谢分享 通过专业软件计算较好 学习学习!!! 直径和压降,得反复核算验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