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528|回复: 0
收起左侧

碳排放认证,箭已上弦

[复制链接]

已抛锚 成长值: 9775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碳排放认证,箭已上弦


      自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建立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间最受瞩目的重大议题之一,而其核心问题就是碳排放。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无论从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还是从社会与环境效益分析,我国都应尽快建立起自己的碳排放认证体系。不久前,我国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及低碳产品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在京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碳排放认证工作箭已上弦。那么,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面临哪些问题?碳交易体系的建立将带来哪些改变?对化工行业又意味着什么?中国化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1411170913500564.jpg
图为中石化湖北化肥厂职工正在编制、填报2015年碳排放监测计划。  (王卫红/图  张爱红/文)

  重新定义产品标准
  根据美国《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2020年起,美国政府将对不符合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碳关税。业内专家表示,一旦各国都开始借“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国出口形势将因为碳关税的征收而受到重大影响。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19种产品的碳排放认证制度,越来越多的产品被打上了碳标签,标签上明确标示产品的碳排放量,而我国还没有一件商品拥有碳标签。以上这些事实,都发出了同一个强烈的信号:碳排放,将成为国际上衡量产品质量的新标准。
  在碳排放的背后,是衡量碳排放的测算标准和技术。目前碳排放测算标准和技术基本被发达国家掌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实施配额和排放贸易是国际上推行的全球“共同减排”的手段和措施,而“配额和排放贸易”的运行基础是“公开、公正、公平”的碳排放评价体系。无论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联合履约机制JI(Joint Implementation),还是强制性的欧盟碳排放交易制度ETS(Emission Trading Scheme),以及国际自愿减排机制VCS(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The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等,都是基于碳排放测算标准和技术建立的相对完善的认证体系。碳排放认证体系为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落实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以及提倡绿色低碳消费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六处处长于洁表示,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制造业占据绝对比例,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加重了我国制造产品的高碳特征。虽然在国际社会共同减排的大趋势下,我国不断调整着自身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但整体上还未建立起统一的国内产品碳排放评价体系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基础薄弱。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芩说:“我国碳排放认证和监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还不到位、市场也不够规范。发达国家已经在碳排放测算的标准和技术方面走在了前列,我们再不迎头赶上,就会在全球低碳竞争中处于更加被动和尴尬的地位。”
  
  驱动产业绿色升级
  
  碳排放认证尤其是低碳产品认证作为环保认证的一种形式,本质上具有鼓励先进、抑制落后、促进技术进步的特性,因此,认证制度的建立将会对低碳产品技术进步产生拉动作用。我国制定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品,这将推动化工企业减少碳排放。
  业内专家表示,在开展碳减排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碳排放核算,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对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查,这都离不开碳排放认证技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低碳认证会提高企业在节能减排、污染控制等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的积极性。随着企业不断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和投资力度,更有利于结构健全的碳排放市场。
  另外,低碳认证还将带动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改变相关低碳标准缺失、落后的局面。通过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有助于提高我国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绿色竞争力,还能够提高我国的环保门槛,避免国外低标准产品的输入而影响我国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产业绿色升级。
  
  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将环境与贸易挂钩,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而这往往成为一些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理由。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相关产品碳排放认证制度,而我国产品碳排放认证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业内专家表示,在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频出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反制工具,我们只能“被动挨打”,即便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业,也只能被动的跟随国际规则,忍受着不公平待遇。于洁告诉记者:“开展产品碳排放评价,建立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是我国产品突破碳排放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建立自身环境保护体系,阻止国外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向我国转移,避免污染转嫁。”
  另外,在争取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有利地位、提升我国碳排放评价可信度方面,也需要建立碳排放核查技术体系、规范和标准。姚芩表示,通过建立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的评价指标、技术方法和核查模式,可以为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中行业减排政策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提升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评价可信度,建立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核查技术体系。通过研究化工行业碳排放核查方法、模式、程序,形成化工行业碳排放技术方法及运行模式,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的碳排放核查制度,可以为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评价机制的权威性提供技术支撑,增强在国际化工行业碳排放认证认可领域的影响力。
  
  提供绿色采购准绳
  
  20世纪80年代,绿色消费浪潮在世界范围兴起,绿色消费代表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即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优先选择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将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生产对环境有益的绿色产品,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
  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绿色采购,即采购者优先选择那些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利用政府采购调节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但是,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碳认证,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绿色采购没有一个参考标准,限制了绿色采购市场的发展。因此,尽快建立产品的低碳认证制度,对于绿色采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于洁告诉记者:“借助于低碳认证,对产品进行分析评价,为绿色采购提供准绳,不仅有利于绿色采购市场的扩大,也有利于绿色低碳产品的开发。”
    
  技术支撑交易市场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全球碳排放交易量会越来越大。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20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会达到3.5万亿美元,或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最大的能源交易市场。面对碳排放交易的巨大机遇,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正在开展有关碳排放核查的相关研究工作,据估算,涉及合成氨、甲醇、电石和乙烯等子行业的500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年碳排放量总和约为4.5亿吨,占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0%;建立碳排放认证体系,预计可以为50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和约500亿元的碳减排投资提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核查方式方法、标准规范和技术基础。一旦实行碳排放交易,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之大不言而喻。
  面对我国巨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我们必须建立碳排放认证核查制度,这是实施碳交易的重要前提。与其他交易不同,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前提是对碳排放总量进行设定和对排放实体进行有效监测。比如政府在实施一个碳排放权交易项目时,必须测量当前的排放水平,决定计划要减少的排放量水平,持续地监测排放量,确保污染者的排放量没有超过限额等。因此,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必须通过一定的监测与核查制度,对排放实体的实际排放量进行有效监测和核查,以确保排放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中国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出台了化工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为地方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提供了参考,为将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市场做了技术准备。企业依据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完成碳排放量报告后,有关政府部门需要一套核查方法和规范对其报告进行核查。中国石化联合会和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核查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已经列入了国家科技职称计划,该项目将攻克化工重点子行业碳排放认证认可关键技术,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为国家减排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1411170913096704.jpg
各国/地区碳标签及产品评估范畴 (辛晓整理)

背景资料
我国有关碳排放认证政策及规划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列出了能源、环境等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在环境领域的发展思路中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加强全球环境公约履约对策与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研究,开发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提升应对环境变化及履约能力。”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认证认可技术研究和检测评价技术研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积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积降低17%。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减排;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提出,至“十二五”末,石化、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量分别比“十一五”末下降18%和20%。
  《石油与化工行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突破制约化工过程绿色化的技术瓶颈,实现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降低15%以上。
  《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低碳产品认证的机构与人员资质、认证的实施、认证证书、认证标志以及认证监督管理等做出了规定,自2013年2月18日起施行,该《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监委印发。

作者:辛晓  来源:中国化工报

评分

参与人数 2韶华币 +3 收起 理由
wanderer1997 + 1
五行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很重要,谢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12 13:26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