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799|回复: 0
收起左侧

盐碱联合需要新形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0 11:32:1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化新网讯  我们是抱着盐碱企业进行充分合作或联合的目标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在4月底由中国化工网和中国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盐碱经济合作高端峰会会场,数位盐企业负责人向CCIN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心愿。但CCIN记者发现,曾经在中国改革历史上留下辉煌业绩而且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盐碱联合,似乎需要形式更新了。
      
   
  盐企业伸出橄榄枝
      
   
  如果说15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盐碱联合是碱企业为冲破体制束缚、寻找生存空间而首先提出并实现的话,那么,这次盐企业则是主动向碱企业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据此次峰会组织方的一位人士介绍,在与会的300多人中,绝大部分是工业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会议举办方中国化工网在此次会议上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103人中,91%的人对盐碱联合持欢迎态度,有88%的企业愿意参加盐碱企业联盟。而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盐企业。
   

  于龙涛,山东海龙制盐有限公司总经理,其所在企业拥有年产15万吨工业盐的生产能力。
   

  “现在,盐企业与碱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寻求与碱企业的合作是我们的重要选项之一。”于龙涛说。这大概是盐企业急于与碱企业合作的重要原因。
   

  “潍坊地区原盐生产厂家呈现多、小、散、乱的经营格局。这里每年1600万吨的产量由近4000家盐厂完成,每家盐厂的产量一般在1万~2万吨,少的只有5000吨左右。”中国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董事长张焕明告诉CCIN记者,与集约化程度高得多的碱企业相比,盐企业显然处于弱势。
   

  “正是因为盐企业过于分散,多年来工业盐领域无序竞争的情况非常严重。价格大起大落,合同执行的情况也很不好。因此,在盐碱企业之间寻求一种长期的合作模式势在必行。”于龙涛说,“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年一年的短期合作,而是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期的合作,是一种盐碱地位对等、保护双方利益的合作。”
   

  潍坊鑫诺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军认为,盐碱双方长期合作有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保证盐碱双方供需平衡、平稳,不会因为盐多了盐企业卖不出去,而盐少了碱企业又买不到;二是防止价格的大起大落;三是降低双方的营销成本。据他介绍,目前潍坊地区盐企业的产品有70%是通过中间商销售给碱企业的,而这个数曾经达到90%。“中间商的利润在每吨5~40元。如果盐碱双方进行合作,就能省去这部分中间费用。”
   

  在采访中CCIN记者了解到,对于双方的长期合作,众多的盐企业都认为对碱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大好事。
   

  寿光市留吕镇盐场总经理崔延台说,虽然去年看上去盐仍然过剩,但未来海盐的产量会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我们是1978年建场的,年产量有3万吨。但我们盐场所在的位置马上要建一个工业园,两年后我这个盐场就不存在了。”据他介绍,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的。
      
   
  碱企业反而有担心
      
   
  CCIN记者发现,与十几年前碱企业全力推进盐碱联合不同,这次盐企业表现出来的热情,并没有得到碱企业的积极回应。
   

  在这个以盐碱合作为主题的会议上,与会的二三百家企业中,碱企业只有10家左右,而且大企业一个也没见踪影。当初,会议举办方的设想是在会议期间成立一个盐碱企业联盟,促进双方的合作,但最终因为没有碱企业响应而作罢。
   

  原来,被垄断体制折磨了几十年、好容易杀出一条血路通向了市场的碱企业担心的是,盐企业在联合的名义下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垄断,使得盐价被哄抬,让正在亏损之中苦熬的他们雪上加霜。
   

  参加了此次盐碱高峰会议的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会长底同立在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表示,碱企业对目前盐企业期待的合作心存疑虑是有道理的。不少碱企业认为,山东地区的盐企业现在推行的这种模式有形成另一种垄断的趋势,看上去就是要将海盐垄断起来,从而提高盐价。比如,所谓联合储盐,实质上就是将盐囤起来,囤得越多市场的供应量就会越少,价格就会被炒上去。这种合作碱企业怎么会有兴趣?
   

  “我在一份倡导盐碱合作的企业的材料上看到这样的话,说是现在盐碱企业不对等,制盐企业多数是小企业,两碱企业是巨无霸,容易形成碱企业主导的单边市场。言下之意是,盐企业要通过合作来改变这种状况。这种思维本身就不对。”底同立说,现在是买方市场,买方市场必然由买方主导。“纯碱也是由买方来主导,来决定价格。”
   
  底同立认为,任何产业链都是下游好了上游才能好。盐碱也是如此,两碱企业好了,盐企业才会好。
   

  海化集团纯碱厂党委副书记赵可生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一些盐企业提出的合作只考虑盐企业的利益,甚至期待通过某个平台达到重新垄断的目的,这是碱企业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也有碱企业表示愿意考虑与盐企业的合作,但在方式上与盐企业的想法仍有落差。
   

  乌海市君正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仅有的几家与会的两碱企业之一,其采购部副部长历林告诉CCIN记者:“我们是烧碱企业,目前年用盐50万吨,不久会达到130万吨。而现在盐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因此,为保持盐的采购量、价格稳定,我们也愿意与盐企业合作。方式上我们更看好控股合作,这样有利于控制盐的数量和价格。”而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经理助理王茂生则表示,他们更看好控股开发井矿盐,这样可以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如果有个合作平台
      
   
  十几年前,盐碱双方在打破垄断体制的旗帜下达成了联合的共识,成就了盐碱产业链发展的一段佳话。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随着各自利益的变化和调整,双方对联合或合作有了新的意向。简单的盐碱企业合二为一,或者供需直接见面,似乎都已经无法满足双方的利益。有没有更新的、不拘泥于传统的盐碱联合的合作形式呢?
   

  2008年6月18日,中国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在山东潍坊揭牌运营。这让盐碱行业看到了另一种合作形式。
   

  “我们愿意通过交易市场这个平台与碱企业长期合作。比如,中远期电子交易、原盐储备等,都可以省去中间环节,比较公平地体现双方的利益诉求。”于龙涛说。
   

  张焕明说,通过交易市场这个平台,盐碱双方可以找到联合和合作的切入点。如储备、中远期电子交易平台、盐碱资本联合经营、盐碱信息服务等。比如,交易市场可以提供原盐储备功能,既可以现货储备,也可以盐票的方式储备。现货储备就是碱企业在原盐集中上市时委托交易市场储备一批原盐,既能备不时之需,也可以规避价格风险。“市场现在建有500万吨的储备调节库可以供碱企业使用,并拥有完善的配送体系。目前已经为包括两碱企业在内的社会投资者储备了100多万吨原盐。”
   

  张焕明解释说,由于天气、用地等方面的影响,本世纪以来,工业盐的供需状况和价格出现过几次大的波动。如2004~2005年、2007~2008年等,工业盐产不足需,不但使价格冲高到每吨360~370元,而且由于供应不及时极大地影响了碱企业的生产经营,使得部分碱企业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盐。在这种情况下,储备是调节市场的最好办法。如果盐碱双方通过交易市场这个平台进行联合储备,就能规避价格和供应风险,保证盐碱双方的利益。
   

  CCIN记者发现,对于这种新的合作形式,盐企业首先表示出了热情。他们甚至提出通过与碱企业共同进行原盐储备的方式来进行长期合作。但是碱企业持观望态度。到底这种交易市场形式是否有利于盐碱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还需进一步接受整个产业链的检验。毕竟,在市场经济中,合作的真谛是共赢。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8 02:35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