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37135
|
“她曾经聆听父亲爱国的故事。20多年投身国家攻关项目,如今又在研制攻克癌症新药。国家利益是她人生不变的主题。”2010年1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结晶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静康成为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新年的第一位客人。
高端栏目访问高端人物
“王静康院士所从事的工作是结晶,也就是把物质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去除杂质,使它们从液态或气态变成纯净的固体。这就像王静康的人生,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之后,只留下对学术的执着和国家大爱的凝结。”主持人的开场白寥寥数语,形象地勾勒出王静康院士的结晶人生。
1938年出生的王静康是国际著名工业结晶专家,长期致力于工业结晶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及其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工作。迄今为止,已连续出色完成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及“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数十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节目从王静康院士攻克青霉素结晶技术难题入手,展开了一幅王静康院士结晶事业与人生的精彩画卷。
《大家》这个以“分享过去、分享光荣,感受大家风范”为宗旨的高端人物访谈节目,以“爱的结晶”为主题,介绍了王静康院士献身科学事业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身为天津市科协主席的王静康,也成为首位作客《大家》栏目的地方科协主席。
深情回忆父亲和丈夫
栏目中,王静康深情回顾了父亲王恩明和丈夫许锡恩对自己的影响。
“学好科技、报效国家”是一直以来支撑王静康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来自他的父亲、化工冶金专家王恩明。1920年王恩明抱着科技救国的信念远渡美国,在普渡大学攻读学位。解放前中国的落后让归国后的王恩明和家人陷入了困境,但他始终不忘振兴祖国。考入天津大学后,王静康选择了父亲的专业——化工,决心在这个当时中国还比较落后的学术领域完成父亲科技强国的梦想。
“事业第一、生活第二”是王静康和丈夫许锡恩的约定。许锡恩这位同样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的高材生,1979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赴美深造,归国后很快成果中国化工领域的知名学者。1998年,许锡恩不幸罹患绝症。去世前,他一再嘱咐王静康和他们的子女“永远不要忘了事业。”
父亲和丈夫对事业的忠诚深深地影响了王静康,也时刻激励着她在科研事业上不断攀登。王静康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在她的有生之年我国能够从粗品制造大国发展成果高端精品制造强国。作为老师,培养出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此,她还在前行。
“我们有能力进入国际前沿,争取制高点。”
节目中,王静康对自己开展的科研工作充满信心,“我们有能力进入国际前沿,争取制高点。”
当前,王静康正在从事一种针对癌症的新的治疗方式——靶向治疗的研究工作。王静康在节目中介绍说,“形象地说,就是把药装到特殊的‘小瓶子’里,这种小瓶子前面有一个‘小瓶塞’。这种‘瓶塞’是可以感知的。药到了病灶部位,给一个信号,让‘小瓶塞’打开,药就会缓慢地释放。到达身体其他部位的药接收不到信号,‘小瓶塞’打不开,不能被吸收,就不会对其他部位产生副作用。”这种靶向治疗的方法将对癌症的治疗带来根本性的突破,“我们希望能够争取在国际上最早突破!”她说。
链接:http://www.tju.edu.cn/newscenter/headline/201001/t20100104_30903.ht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