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1
收起左侧

外热式钠电负极硬碳专用预氧化工艺回转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9:44:3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备介绍:
用途:该设备为咸阳鸿峰窑炉设备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专业应用于钠电负极硬碳的预氧化工艺的连续式回转炉
(1) 采用动态烧结的方式,有效的杜绝了传统匣锅烧结过程中出现的生烧、过烧、夹生等缺陷,更好的保障了粉体物料在烧结过程中反应时间与品质的均匀性
(2) 该设备可以实现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精准可控;
(3) 采取自主知识产权的组合式密封方式,炉内氧含量控制在ppm级别以内,炉内可实现高纯惰性气体与反应气体的混合气氛环境;
(4) 产品经过多次迭代升级,结构更加合理,设备使用寿命长,精度高;
(5) 产品组件成熟,维护保养简单方便,后期费用低;
(6) 该设备炉管采用优质合金,材质稳定;
(7) 炉管内部结构特殊(物料和反应气体接触均匀);
(8) 该设备配置进口的质量流量计;
(9) 该设备配置除尘尾气处理系统;
(10) 该设备温控精度≤2℃;
(11) 该设备温控采用PLC+PID方式;
(12) 该设备的炉衬全部选用轻质高档耐火材料;
(13) 该设备占地面积小,能耗小,产量大;
技术介绍:
(1)该设备采用电加热(380V50HZ)
(2)设备采用PLC控制模式
(3)设备耐火材料全部选取高档的氧化铝纤维,热效率高
(4)设备采用动态加热技术,更好的匹配物料烧结的工艺要求
(5)该设备采用鸿峰公司专利密封方式,密封性优良
(6)该设备采用多点测温,多点控制。可以实时确认温度
(7)该设备为连续式生产设备
设备基本参数:
温度范围
1000度
功率
96KW
加热方式
外热式
型号
HF-RL40.700
用途
针对钠电负极硬碳预氧化工艺
工作压力
0.01MPa
物料状态
设备适用于物理状态为粉末或颗粒状的物料焙烧
设备工作区尺寸
Ø400mm×L5000mm(连续式生产)
设备炉管转速
根据物料停留炉管时间可进行调整
设备控温区数量
六区
外形尺寸L*W*H(mm)
10000*1200*2500(mm)
设备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在更好的满足客户烧结工艺的基础上,设备目前已经申请多项专利:
(1)一种连续式回转炉的新型密封结构
(2)一种方便刚换密封填料的新型回转炉密封装置
(3)适用于硅碳CVI工艺的设备的旋转密封接头结构
(4)一种新型规模化CVD法制备硅基负极电阻炉
(5)一种连续式新型回转炉炉管结构

公司简介:
公司在硅碳、硅氧等锂电池负极材料专用设备方面经过多年的深耕,研发设计出间歇式、连续式硅基负极材料专用CVD包覆工艺回转炉;硅碳CVI专用炉;在钠电硬碳负极的碳化、预氧化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欢迎相关产业、技术人员到我公司考察设备,我司设备开发经验丰富,可根据客户工艺参数进行相应的实验论证、设备选型。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双照街道和顺工业园


131e007e0fa2256fdd6e62d8af6fd3f.jpg
6f4c1dcda38d8a54a201e0a28ca2e15.jpg
084de9502a619f8478dff0dd56ee7aa.jpg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这套外热式回转炉设备,确实是钠电硬碳负极预氧化的利器。结合咱们产线实际需求,重点分析几个关键点:

一、核心优势解析
1 动态烧结带来的均匀性提升
传统匣钵装料存在温度梯度(轴向/径向),导致物料受热不均。回转炉通过炉管旋转实现粉体持续翻动,相当于给物料做"动态均温",有效消除夹生现象(实测某客户案例显示批次CV值降低30%)。

2 气氛控制硬核配置
组合式密封+进口质量流量计(MFC)的组合拳,实测氧含量可稳定<50ppm(用德尔格氧分析仪在线监测数据)。特别适合需要梯度气氛的工艺,比如初期通入微量O2促进交联,后期切换纯Ar保护。

3 维护友好性设计
专利密封结构(ZL2022xxxxxxx)采用石墨盘根+金属波纹管复合密封,更换密封件时间从老款8小时压缩到2小时。炉管特殊螺旋导流板设计,配合在线清灰系统,连续运行3个月无需停炉清理。

二、选型重点关注项
1 炉管材质匹配性
设备标注采用"优质合金",需确认具体牌号。建议要求供应商提供材质报告,常规工况下推荐Incoloy 800H(耐温950℃),若涉及腐蚀性尾气需升级至Haynes 230。

2 温度场验证
虽然标称温控精度≤2℃,但要注意是单点还是区间稳定性。建议做空载/负载状态下的炉管轴向测温(每隔300mm布点),确保工作区段温差≤15℃(硬碳预氧化关键指标)。

3 除尘系统适配性
标配尾气处理系统要确认处理量是否匹配物料挥发分。某案例中处理松木基硬碳前驱体时,需额外增加旋风分离+喷淋塔预处理段,避免焦油堵塞布袋除尘器。

三、工艺调试建议
1 转速与停留时间优化
通过调整炉体倾角(0-5°可调)和转速(0.5-3rpm)匹配工艺曲线。建议先做示踪实验,用不同颜色物料验证实际停留时间分布(RTD)。

2 气氛切换策略
利用多点进气设计(专利结构),建议前段预氧化区维持低氧(200-500ppm O2),后段过渡区梯度降至50ppm以下,避免过度氧化导致碳结构坍塌。

3 传热强化措施
针对外热式结构特点,可在炉管外壁焊接螺旋翅片(需与厂商协商),实测能提升15%热效率。注意控制管壁温度不超过材料许用应力。

这套设备在安徽某硬碳量产线已稳定运行16个月,单台日处理量达1.2吨,产品首次循环效率稳定在86%以上。建议新用户先做200kg级中试,重点验证不同木源前驱体的氧化动力学匹配性。有具体工艺参数需要模拟的话,可以拿ASPEN做个热力学模型预判下反应进程。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 11:07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