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56|回复: 3
收起左侧

傅向升:世界百年石化企业基业长青的几点启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 | 百年石化启示录
12068字 | 建议阅读时间 30 分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各条战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条战线活力四射、各族人民欣欣向荣,农业连年丰收、工业不断跨越,工业经济总量、制造业水平快速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很多企业都提出打造“百年企业”的目标,历数先工业化的国家确实不乏百年以上的企业,而国内百岁以上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尤其是我们熟悉的石油和化工领域,发达国家百岁以上的企业可谓“一抓一大把”,而国内要找到百岁以上企业、手指掰来掰去也难呼其名。这更增添了疫情郁闷中的沉思:


要说世界石化领域的百岁企业,我的记忆中美国杜邦是最知名的年长者,于1802年成立,截至今年整整220年;杜邦成立的那个年份,如果以美国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为标志,也就是比美国国家仅仅年轻了26岁。当然,世界化工领域百岁以上企业最多的国家是德国,拜耳距今159年、巴斯夫距今157年。要说拜耳、巴斯夫的成立时间更有意思:拜耳1863年、巴斯夫1865年成立,比德意志民族在铁血宰相俾斯麦带领下实现统一,于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还要年长!这两家德国公司虽然在“一战”和“二战”中都遭遇重创,即使经历了二战以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40多年的分裂状态和1990年的“两德统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影响,但拜耳、巴斯夫等这样的公司力争抓住每一个历史时期,加快发展自己,并一直是世界化学工业的领先者。


美国和德国长时期是世界两个发达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领域创新的先导者。熟悉世界化工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开启世界化学工业近代化与现代化的是德国,自十九世纪下半期开始、一直到“二战”,百年的时间里德国一直是世界化学工业的领先者;美国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尤其是石油大规模开采和石油化工大发展以后、也可以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才逐步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领导者。从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以后获得化学奖的数量可以证明这点,前50多年的化学奖德国是美国和英国获奖的总和,而“二战”结束以后的化学奖美国远高于其他国家获奖的总和,占半壁以上江山。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百年以上企业的辉煌岁月:


最年长的杜邦


一是起步。创始人杜邦,1802年7月在特拉华州威明顿市创办一家火药生产企业、即:杜邦公司。从第二年开始生产和销售黑色火药,到19世纪末杜邦成为美国最大的炸药帝国、控制美国炸药市场超过90%,当时世界的两大炸药公司是:欧洲的诺贝尔和美国的杜邦。


二是简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世界化学工业因为合成化学的不断进步,化学工业的新产品及其新技术、由德国不断向瑞士、比利时、法国、英国以及世界各地传播;此时新的杜邦掌门人已经更替为100年前创始人的曾孙,新掌门人这时看到化学工业将是世界的未来,于是杜邦做出了历史上第一次战略转型:由火药公司向化工公司的转型;因为杜邦过去生产炸药的过程中需要硝化甘油和硝化纤维素,他们就基于在化学纤维素方面已有的知识来不断扩充化工领域,当时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很快拥有了油漆、醋酸、橡胶、塑料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为了这些产品的市场应用、还曾一度控股通用汽车;到“二战”前杜邦再加上自己的研发,相继投产了氯丁橡胶、尼龙、丙烯酸树脂、氟塑料等产品。“二战”结束以后,大家对二十世纪下半期以后的杜邦就很熟悉了,杜邦开始聚焦于化学品和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业务,我们耳熟能详的杜邦世界领先的产品有尼龙、聚酯、高密度聚乙烯、聚甲醛工程塑料、特种纤维莱卡、芳纶纤维凯夫拉、氟树脂特氟龙以及氯化法钛白、农药、医药和先锋种子等,即到二十世纪末,杜邦公司已成为专用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以及高性能纤维、特种树脂、高端膜材料和农药、种子等全球领先的化工与材料公司。


三是今天。今天的杜邦把氟化工和氯化法钛白分立出科慕(去年营业收入63.5亿美元,利润6.8亿美元),与陶氏合并再拆分出的新杜邦的定位是特种化学品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167亿美元、息税折旧前利润42亿美元,全球化工50强前列的公司。


世界第一的化工公司:巴斯夫


一是起步。成立于1865年4月,成立时是“巴登苯胺碱厂(巴斯夫的前身)”,主要以煤焦油为原料合成苯胺染料,随着创新又以煤焦油为起始原料扩展到蒽醌染料,在跨入20世纪大门的时候,巴斯夫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染料生产企业。


二是简历。进入20世纪以后,德国政府看到了化学工业的极其重要性,加大对化学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化学工业强力支持,在20世纪初期德国以巴登苯胺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化学合成技术全球领先、染料工业具有世界压倒性优势,合成氨和化肥工业开始起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在重建过程中继续把化学工业作为重点,推动巴登苯胺碱厂与当时的拜耳、赫斯特等8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法本公司(I.G.Farben),其营业收入占当时德国化学工业总销售额的1/3,不仅是染料,而且还有合成纤维、人造石油等产品,真的是一家巨人企业。二战使法本公司遭受重创,于20世纪50年代初解体,分解为3家企业、巴登苯胺公司是其一;60年代新的巴登苯胺公司与壳牌、陶氏等合资、自己也在安特卫普建厂,开启了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型,并在新的塑料领域具有了领先优势;1973年正式更名为BASF,应该是原“Badische Anilin-und Soda-Fabrik AG”的缩写。上世纪60年代巴斯夫在加快石油化工战略转型的同时,开启多元化经营策略,通过收购兼并和自己投资建厂同步拓展涂料、医药、农药、化肥及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学品和合成材料领域,特别是在掌握了丙烯酸生产技术、MDI及聚氨酯材料技术;到上世纪90年代巴斯夫开始退出煤炭业务,正式转型为石油化工为主,拥有有机化学品、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学品、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有机玻璃、聚氨酯新材料、合成纤维等综合优势世界领先,并走出路德维希港、布局美国、比利时、中国、西班牙、韩国等多个国家。


三是今天。今天的巴斯夫主要是化工新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营养化学品全球领先的公司,去年营业收入786亿欧元、息税折旧前利润78亿欧元,稳居全球化工50强榜首。


名气一直很响亮的拜耳


一是起步。1863年8月成立,当时也是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苯胺染料,20多年以后开始开拓化工等新业务。


二是简历。19世纪末研发成功当时的止痛药阿司匹林(化学名:乙酰水杨酸),至今还作为止痛药和血液抗凝保健品在全球畅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与巴斯夫等合并为法本公司,二战以后法本公司被拆解,拜耳以颜料公司开启了再次创业;二十世纪60年代拜耳正式进入石油化工领域,受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拜耳在全球加大了收购兼并力度,在迈向新世纪的时候、拜耳曾一度是世界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企业和世界最大的聚氨酯用原料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生产企业,并成为医药、农药、特种化学品等领域的世界领先者。进入新世纪以后,拜耳发现快速扩张以后、规模和体量大了,但效益变差了,年度利润曾出现巨额亏损,因此从新世纪初拜耳又开启了自身的业务剥离与重组;将业务聚焦于医药保健、作物科学、聚合物和化学品4个板块,于2004年以合成橡胶和化学品业务为主、拆分成立朗盛公司(去年销售额75.6亿欧元),并于2005年独立运营;再过10年以后的2015年9月,拜耳又将材料科技的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和MDI、TDI、多元醇以及聚氨酯相关的业务为主拆分出另一家新的公司:科思创(去年销售额159亿欧元)。此后,拜耳专注于生命科学及医药和农药领域。


三是今天。2018年6月完成对孟山都并购以后,今天的拜耳成为世界“四大农药公司”之首。去年拜耳营业收入440.8亿欧元,净利润10亿欧元,是仅次于巴斯夫的欧洲第二位的跨国化工公司。


我们熟悉的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石化公司还有:


陶氏

1897年5月成立,与杜邦合并再拆分后的新陶氏定位是一家新材料公司,去年营业收入550亿美元、息税折旧前利润95亿美元,去年的业绩看应该是仅次于巴斯夫的全球第二大化工公司。

埃克森美孚2月

1999年由埃克森和美孚两家公司合并而成,而埃克森和美孚这两家公司都是1882年洛克菲勒石油帝国旗下的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即当年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麾下的14家子公司之二,如此算来也整整140年历史。去年营业收入2856.4亿美元,净利润230.4亿美元。

BP

1909年4月成立的一家世界超大型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石油公司,当时定名“英波石油公司”,1954年更名为BP(英国石油公司);新世纪以来,BP公司加快下游化工业务的剥离重组,今天的一家化工新秀英力士的很多产业链都是由BP重组而来;BP今天主要聚焦于能源公司和新能源开发与转型。去年营业收入1642亿美元,净利润84.9亿美元。

壳牌2月

1890年成立的皇家荷兰石油公司,1907年初联盟为“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去年营业收入2615亿美元,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201亿美元;

索尔维

1863年创办,去年营业收入101亿欧元,息税折旧前利润23.6亿欧元;

帝斯曼2月

1902年成立,去年营业收入92亿欧元,净利润8.6亿欧元;

住友化学

1915年成立,去年营业收入推算值209亿美元,净利润推算值13.7亿美元;

赢创2月

由1873年成立的德固赛于2007年更名而来,去年营业收入150亿欧元,息税折旧前利润23.8亿欧元;

……

在先工业化的国家中,百岁以上的企业确实不少,并且全球竞争力一直很强。


中国的百岁企业屈指可数


1.近代历史原因和工业化起步晚鲜有百岁企业

与先工业化的国家相比,我们不仅错失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就是20世纪前半期也是饱受战乱之苦,为民族独立抗争、为人民解放而奋斗。20世纪初期,范旭东、吴蕴初等民族先贤们立志通过“实业救国”而发展民族工业的时候,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没有一方净土容得下研发创新、不具备工业化建设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中国真正开启工业化进程是取得抗战胜利、人民解放以后,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和条件,才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快速向前。所以国内百年以上的企业很少。


2.百年前成立的企业大都艰难负重

回溯中国的民族工业史,实际上封建帝制被推翻以后,一大批民族企业家也纷纷开办生产厂,很多小的化工生产企业也在各地诞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上海、天津和山东、江苏等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油漆、颜料、橡胶、酸碱、合成氨之类,如上海开林造漆厂、正太橡胶厂、大中华橡胶厂、远东酒精厂(后来的上海溶剂厂)、大中染料厂、维新化学工艺社(后来的青岛染料厂)、济南裕兴颜料厂(后来的裕兴化工厂)、大华颜料公司、济南天丰颜料厂、华丰颜料厂、威海中威橡胶厂、同泰橡皮工厂等相继成立。大家最熟悉、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还是范旭东的永利和吴蕴初的天原。但很遗憾,20世纪上半期成立的众多中小化工企业,有的因战乱而倒闭、有的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还有的因更名已淡出了人们记忆。今天石化系统与吴蕴初1929年创办的天原有关的企业是上海氯碱旗下的“天原化工厂”和抗战时期吴蕴初西迁的“重庆天原”和“宜宾天原”,另一个与范旭东1917年创办的“永利”相关的、今天是天津渤化的“永利化工公司”;上海氯碱的天原、重庆天原和宜宾天原,虽然规模比当年大了许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高了很多,但主导产品中没有丢掉起家的氯碱;天津渤化的永利也是规模大了、业务扩展了,但仍没有丢掉起家的纯碱。1922年创办的济南裕兴颜料厂、后更名为裕兴化工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是国内铬盐的领军企业,现在的主要产品已转型为钛白粉。1915年创办的上海开林造漆厂目前隶属于上海涂料公司、经营良好,而大中华橡胶厂和正泰橡胶厂已合并为今天的上海轮胎橡胶公司,这两个厂名都已不在,好像当年大中华橡胶厂的厂区现在已变成了一个街心花园,成为了上海市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晨练场地。


3.今天的骨干企业正扬帆远行

今天有一批骨干企业虽然成立时间不到百年,但都在为打造百年企业而努力。从成立顺序看:第一家中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的历史可以从1955年7月成立的石油工业部说起,1970年6月到1978年3月,经历了燃料化学工业部(简称:燃化部)、石油化学工业部(简称:石化部)的变迁,1978年再设石油部、10年后的1988年6月石油部撤销、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当时主要负责上游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再到1998年两大集团的业务重组,分别拥有上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中游石油炼制以及下游的化学品和高分子聚合物等全产业链,从地域上当时中石油被人们习惯的称谓“北方公司”。去年营业收入2.6万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21.7亿元。


第二家中海油(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于1982年2月成立,当时的背景主要是为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全面负责合作海区内石油勘探、开采、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也实现“登陆”分别在海南建设了以天然气化工生产尿素和甲醇的大型基地、在惠州大亚湾与壳牌合资建设了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去年营业收入2461亿元,股东应占利润703亿元。


第三家中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8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由当时原化工部、石油部、纺织部管理的39家石化企业划归中石化,当时的主营业务是炼油及其下游化学品和“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不拥有上游的原油天然气勘探开采;1998年国务院主导的体制改革,中石化与当时的中石油重组,就是上面谈到的不再以上下游产业链划分,以区域布局为准分别拥有所属区域内的油气田和炼化企业,两大公司分别拥有上游油气勘探、开采和下游炼化业务的一体化集团,当时人们从地域上习惯把中石化称谓“南方公司”。去年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12亿元。


目前,石化行业还有不少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发展潜力足的像上海华谊、陕西延长、浙江巨化、天津渤化以及烟台万华、浙江新和成、山东东岳、海湾集团等企业,都在做强主业和核心竞争力、强化创新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向着百年愿景奋斗进取、扎实迈进,在此不再一一展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骨干央企去年的营业收入总额占全行业的39.6%、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约1/4;从年龄看中石油从石油部算起是长子、67岁,中海油今年40周岁,中石化明年迎来40岁生日、都处于壮年!石化骨干企业无论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为新能源转型和国家能源安全以及为农业丰产丰收、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配套和保障,都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百年企业带给我们的启示


纵观和分析企业的成长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能够成长为百年企业、尤其是百年历程中,不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一直都处于所经营领域的领航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很重要、决策很重要、管理很重要、企业文化也很重要。


战略攸关远期和未来,战略与决策、实施又密切相关,战略有时会有偏差,只要及时纠正就会回到正轨;但决策的失误或实施(执行)不得力,可能会造成企业陷入困境。当前疫情肆虐、物流不畅、生产遭受严重影响、全球供应链受挫,今年2月底以来突发地域政治冲突,供应链雪上加霜,大宗原材料及石化产品价格在去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再次冲高;此情此景致使很多企业投资热情大涨,很多原已产能过剩的产品,目前新建、拟建和扩建产能可以用“巨大”来形容,相信都经过了研究和论证,但不知道这样的决策和实施是否符合企业已有的主业和优势?不知道2、3年建成的时候市场会如何?2、3年以后新建产能集中投产的时候、我们是收获喜悦吗?会不会3年以后有些企业又要无奈关停!这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决策与实施需要思考的课题。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工业化加速发展时代以来150多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当市场大环境趋冷和需求侧收缩的低潮期,企业最紧要的是专注于创新和做优做强,不聚焦于未来竞争力、而追求规模的逆势扩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使企业跌入悬崖;尤其是产能已经过剩的产品新建和扩建产能一定要慎之又慎。管理和企业文化在此不再占用篇幅,下面重点谈谈梳理代表性百年企业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几点共性启示:


1.创新是奠定百年基业的首要因素

人们常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基业长青、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黄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是因为上游的不竭之源!创新就是百年基业的“青藏高原”。上面谈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石化人熟悉的百年企业,每一位读者也都有自己熟悉的其他领域的百年企业,像杜邦220年、巴斯夫167年、拜耳169年、帝斯曼120年、陶氏125年、住友化学107年等这样的一直都是世界化学工业的领航者的百岁企业,自成立那天起就是靠创新起家,在以后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依靠创新而进步,每一个时期都把创新置于发展战略和举措的首要位置。第一个还是要说年龄最长的杜邦杜邦之所以1802年成立,是因为E.I.杜邦在法国拉瓦锡实验室学徒掌握了火药生产的技术,然后移民到新生的美国,在威明顿市的威明顿河边建了一座火药厂;100年后的1902年杜邦的新掌门人决定向化工公司转型,当时收购兼并加快了杜邦向化工公司的战略转型,但关键要素还是创新!因为在决定转型的同时,就建立了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杜邦东部实验室,第二年即1903年又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杜邦中央实验站,2019年笔者曾带队访问了杜邦威明顿市的总部,中央实验站由43栋建筑构成,1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杜邦全球研发总部,杜邦人自己把这里称作“杜邦公司的心脏”!充分交流之后杜邦科学家陪同我们参观,无论是规划布局、每栋楼的设计与分工、还是该创新中心的分析测试仪器和设备,都令我们访问团的很多成员大开眼界。杜邦的研发费用长期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研发和投入的重点,20世纪末、面向21世纪,杜邦的创新突出聚合物科学、保健科学和农业科学三大重点领域,电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次之。正因为杜邦的强大创新力,才在全球首先发明了尼龙、开启了合成纤维新的革命;尼龙、聚酯、特种纤维、工程塑料、高性能膜以及生物科技、显示材料等都是由杜邦创新或首先产业化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文也谈到杜邦在生物基化学品和化学法废塑料循环利用创新领先、尤其是生物法1,3-丙二醇的世界垄断地位。正是创新保证了杜邦220年来一直处于世界化学工业的领导者地位。


拜耳也是靠创新起家,当帕金发现了人工合成染料以后,是拜耳研究室首先由煤焦油中的蒽合成了天然染料的茜素,并且首次应用了发烟硫酸磺化法合成工艺,很快成为合成染料的领导者;到1897年拜耳通过创新又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即从1899年开始应用、至今还在世界畅销的镇痛和血液抗凝药阿司匹林。拜耳一直十分重视研发和创新,长期以来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7%以上,个别年份达到8.5%或10%以上,研发投入长期保持全球化工公司中最高的之一;拜耳始终以创新战略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为了加强创新在杜塞尔多夫专门成立了拜耳创新公司,主要负责基础创新和战略研究,当通过基础研究验证一个新的创意是可行的,就转入下一个阶段拜耳技术中心或专门的技术服务公司,将进入实验室的进一步放大实验或工程化开发。创新战略始终确保拜耳的世界领先地位,拜耳曾经作过统计:约40%的销售收入是投入市场不到10年的新产品创造的。我们很多化工同仁都了解很多化学品和合成材料都是拜耳发明或第一个工业化的,1910年拜耳第一个工业化生产合成橡胶(后来拆分出朗盛的主导产品之一),1937年开发成功聚氨酯系列胶粘剂、涂料、发泡材料和高弹性纤维和1953年开发成功聚碳酸酯高性能工程塑料(这都是后来拆分出科思创的主导产品),1956年开发出ABS多用途热塑性塑料,以及后来的医药、农药、生物制剂等等,拜耳通过强化创新、长期在材料科学领域、涂料胶粘剂和密封材料、医药保健和诊断试剂、动物疫苗和兽药以及农业用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这些领域一直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灯塔型公司。


再看一个成立不到百年、但创新力很强的公司:三菱化学三菱化学成立于1994年10月,是由三菱化成和三菱油化合并而成。要追溯历史渊源三菱化成是起源于1934年成立的日本焦油工业公司,三菱油化是1956年为生产聚合物材料建立。今天的三菱化学在合成树脂、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电子化学品、信息化学品、食品添加剂、医药保健等领域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去年三菱化学业绩:收入推算值约297亿美元、利润推算值约22亿美元。三菱化学的创新我深有感触、尤其是他们重视未来创新:2017年10月,笔者带队访问三菱化学,跟我们交流的首席技术官濑户山先生开讲就是:21世纪世界需要什么?科学/化学的目标应该是什么?然后又与我们探讨:世界将如何改变?日本将如何改变?我们应该去创造什么?应该怎样去创造?并进一步分析了2040年世界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人口动态、全球能源消耗及新能源占比、各种能源的成本都作了预测,对2100年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碳减排目标也作了预测,探讨的结论是“21世纪以煤为主的原料和能源结构不再可持续”;然后陪同我们参观了三菱化学的“舒适广场”,一一给我们介绍了陈列的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氢能储气瓶、生物基聚碳酸酯做成的汽车全景天窗、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做的包装膜材料、光伏发电及其蓄电池用隔膜以及健康保健的药品、医药中间体、疫苗、诊断试剂、细胞修复材料等。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氧18特种水、无土种植蔬菜的立体化示范装置和人工光分解水制氢试验,人工光分解水制氢当时已被列为日本政府重点支持的创新项目,关键是催化剂的制备与效率和氢气氧气分离、提纯的膜和分子筛,他们设计氢与工业(钢厂/电厂/焦化厂等)捕集二氧化碳、氧与甲烷分别反应获得合成气,经合成气制甲醇或烯烃,进而可以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聚合物。今天都在讨论氢能的时候让我们认识到:这样获得的氢才是真正的绿氢,待这样的技术成熟、经济上过关,才真正实现氢与石化产业耦合以取代化石原料制氢而减碳,也才有可能使氢能成为人类未来的清洁能源。其他还有访问交流过、创新方面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LG化学、SK、SABIC等,这几家公司虽然尚不到百年,但只是时间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定都将是百年基业。


2.转型升级是百年企业最重要的举措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与经济发展,在创新中及时转型升级是打造百年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巴斯夫157年前成立时是一家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苯胺染料的企业,经过最初30多年的创新、到20世纪初发展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染料生产企业;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也不断加快,当时的工程师博世帮助柏林皇家研究所所长哈伯的合成氨于1913年成功工业化,德国1918年的产量达到了20万吨;1922年合成了尿素、1923年开发成功甲醇,随后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异丁烯、丁基橡胶等相继开发成功,巴斯夫也及时由染料生产企业向无机化工品、合成材料、合成橡胶等新兴领域的转型和产品升级。二战结束以后,石油化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50年代巴斯夫开始进入石油化工领域,一边加快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型、一边加快精细化学品和新聚合物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拓展了维生素A等医药、涂料、农药等新产品领域,相继合成氨和甲醇实现大型化,苯酐、三聚氰氨、丙烯酸、MDI开发成功并工业化,巴斯夫同时还加快收购兼并,进一步转型并巩固了新型合成材料、工程塑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优势,还曾一度进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领域。从20世纪90年代又开启了剥离重组,首先从1991年开始退出煤炭业务,21世纪以后又相继退出医药业务和部分合成纤维单体业务,今天的巴斯夫是一家专注于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营养与护理、农业解决方案等的跨国公司,看看巴斯夫在中国布局的南京扬巴、广东湛江2个一体化基地和重庆工厂、上海工厂及科创中心,就对巴斯夫发展到今天的主业结构有了一个近乎全貌的了解。


杜邦公司的转型:成立以后第一个百年是一家火药公司,第二个百年适应合成材料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合成纤维、新材料的大量需求、而加快由火药帝国向化学品和材料公司的转变,到20世纪80年代杜邦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加快并购重组,已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大型跨国公司,进入90年代杜邦逐步退出了上游能源和油气业务,还逐步退出了炼油、医药、普通聚酯和纺织业务,进入21世纪杜邦又将氟制冷剂、氟化学品及钛白粉业务整体剥离出科慕公司。也就说杜邦在20世纪(即第二个百年)成为了合成纤维、新材料和特种树脂、高端膜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的领导者;进入第三个百年的时候,杜邦宣布将加快向生命科学公司转型;当然2019年6月1日与陶氏合并后再拆分出的新杜邦其定位是一家特种化学品公司。


帝斯曼120年前成立时是荷兰政府为能源安全成立的一家煤炭公司,从煤和煤化工起家,逐渐发展焦炉煤气、化肥、橡胶塑料、精细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去年又重组出去高性能材料业务,今天已转型为营养化学品、医药和专用化学品的先导性公司。


大家熟悉的索尔维因1861年创新成功“索尔维制碱法”比原来的吕布兰制碱法原料易得、污染少、燃料消耗也少而更具竞争力起家,在候德榜《纯碱制造》公布之前、70多年靠技术封锁垄断世界纯碱市场,但索尔维今天的主导产业已完全转型为化工新材料和功能化学品,其血液透析材料、液晶显示材料、信息用化学品等具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


住友化学1915年成立时是一家利用副产亚硫酸生产化肥的企业,107年走过来不断创新、不断转型升级,今天是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学品为头,农药的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世界领先,饲料添加剂、医药、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精细化学品和高端新材料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3.国际化是百年基业的必经之路

国际化是一个公司经营水平、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某些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只是国际化的基本体现,国际化主要是企业的全球布局、全球化经营,企业的国际化就如同一个运动员是否真正来到了奥运赛场,一跑才知道自己比博尔特慢几秒?一打才知道比费德勒差几分?如果再善于总结经验就进一步知道了自己比博尔特慢的原因:是起跑有差距、还是冲刺出了问题?也才知道比费德勒差这么多分:是发球有差距、还是回球有问题?是击球力度不够、还是击球速度不够?这样就看到了差距、找准了差距,然后努力改正、反复练习,下一届奥运会才有可能站上领奖台。所以,企业经营管理与跨国公司坐在同一个会场交流、同一间会议室商谈业务合作很重要,与跨国公司地处同样的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同样的游戏规则下同台竞技很重要。综观百年企业都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立足自己的主导产业、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适时走向国际舞台、开启国际化经营之路。杜邦进入20世纪开始转型,到60年代具备了化工和材料领先优势的时候,杜邦首先从欧洲开始、开启了并购和投资建厂的国际化战略,到70年代末杜邦的海外收入占到总销售额的近1/3、到上世纪80年末这一比例提高到约40%,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


陶氏化学1897年5月成立,开始时立足国内从事漂白剂生产和销售,1906年开始生产农用化学品,并充分发挥漂白剂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原料:氯的特殊优势、开始产品转型,并逐步发展了含溴化学品以及新型塑料、合成纤维等产品领域;从二战结束开始,陶氏首先从北美的邻居加拿大迈开了国际化步子,50年代开始进入欧洲、一边是投资建厂、一边是收购兼并,到70年代中期陶氏的海外营业收入已接近半壁江山,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此后也是凭借自身很强的创新能力,逐步产业化并拓展了高吸水性树脂、茂金属聚烯烃及弹性体、完整的丙烯酸产业链和医药、农药、功能化学品等业务领域。


三菱化学的前身三菱化成和三菱油化,刚成立的时候都是日本国内建厂和开展业务,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业务拓展,都首先从美国开始国际化,到1994年正式合并成为三菱化学以后,国内并购重组和国际化经营同步加快,曾与萨索尔合资在南非开展丙烯酸及其酯的生产,在印度和韩国都合资布局PTA生产,进入新世纪以后三菱化学发展成为一家在美欧、亚洲等许多国家拥有生产基地和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三菱化学进一步加大全球增长战略计划,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到30%左右。


当然,今天国际环境和规则与50年前有着很多不同、甚至是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抬头、国际产业分工与协作面临新的挑战,这两年疫情的扩散和影响又严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有序运行,今年的地域冲突更加剧了供应链产业链的断供风险。这一切因素影响的叠加,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快调整和重构,越是在这样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日益严峻复杂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科学布局和加快推进国际化业务,企业今天的国际化不仅要学习借鉴跨国公司过去积累的经验,还要立足时代新的背景、新的挑战,面向未来、布局未来,在国际化经营与管理中做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确实也有一部分企业国际化业务已开展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有的也正在布局海外业务或国际化探索,与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相比,我们的企业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原料产地投资建厂、国际化经营的要少很多。看看我们周围杜邦、巴斯夫、三菱、索尔维以及BP、埃克森美孚等上面提到的这些国际一流的公司就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没提到的、国际化经验丰富的霍尼韦尔、UOP、托普索、KBR、日辉等工程化能力非常强的公司,也都已融入国内大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洪流当中,有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收益已超过在本土的业绩;更有不少跨国公司疫情期间在中国的业务成为了全球最闪亮的部分,成为全球抗击疫情风险的压舱石,真正做到了“西方不亮东方亮”!


打造百年企业既要有愿景、更要有行动,很多百岁以上的企业值得研究,在他们走过的历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更有很多教训值得汲取,经验和教训同样宝贵,都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在迈向百年岁月的征途上少一些磨难、多一份喜悦;今天国内的百岁企业确实少了一些,但很多正值青壮年的企业正在向着第一个百年迈进,并为下一个百年谋划着更加灿烂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携手、强化创新,把企业做强做优,奠定石化强国的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发帖际遇]: Horse 在端午节继续加班,获得加班工资 2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百岁企业屈指可数”——这个人追求短、平、快,钱赚到手立马改行;赚不到钱,立马改行!

点评

说的很好  发表于 2022-5-25 17:0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24 00:09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