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584|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业会议] 中国建筑业:奔赴那场BIM追梦之旅 —对话Bentley建筑、电力及工厂行业研发副总裁...

[复制链接]

已抛锚 成长值: 9515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建筑业:奔赴那场BIM追梦之旅
—对话Bentley建筑、电力及工厂行业研发副总裁肯·亚当森

吴付标

神话故事《阿拉丁与神灯》曾给童年时的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当阿拉丁对灯神说想要造一座宫殿时,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瞬间便出现在他的眼前。
如今,中国建筑业的产业化也是很多业界人士的梦想。如何加快公司发展步伐,设计出非比寻常的建筑,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污染,成为业界的新课题。
而BIM正是应运而生的解决方案。BIM解决方案让更多的现代人与梦想建筑的距离越来越近。尤其在今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近日,在Bentley CONNECTION大会上,笔者见到了Bentley建筑、电力及工厂行业研发副总裁肯·亚当森。这位长着一脸络腮胡子、风趣而自信的美国人谈起了那些有关建筑梦想、BIM、数据与云的故事。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当小数据汇聚成大数据,建筑业也开始了新革命。

问:BIM是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各国用户对BIM的理解是否相同呢?
肯:不同国家的用户对BIM的理解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对三维模型和工程数据利用的认可上。在英国,人们看重BIM提供的工程数据的价值;而有的国家更喜欢BIM中三维模型带给人们的直观、可视化的建模方式。
我们知道,BIM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带来的项目管理革命:一是项目过程的可视化,二是强大的数据和技术支撑,而数据在从设计决策到运维管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业主做决策前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费用估算、实施进度分析、项目成本核算等离不开数据;招标阶段的工程量及成本计算、各专业团队分工与协作离不开数据;运营阶段利用BIM模型进行数字化运维管理更离不开数据。但是目前业主对BIM带来的数据价值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问:那么如何帮助业主了解BIM数据的价值呢?
肯:一方面,作为BIM软件解决方案提供者,让业主了解BIM数据的价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一方面,中国的很多设计院已经逐渐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例如,一些设计院从数据中发掘到了新的商机,希望通过自身掌握的数据为业主提供资产交付后的维护工作,让数据增值,因此他们会向业主强调数据的重要性。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将“马太效应”归纳为积累优势。BIM数据与云的结合也让人心向往之。

问:根据您的了解,中国建筑业用户对于云的接受情况如何?
肯:你说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于云的应用,中国和西方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西方,用户对云的认可度很高,对云的需求量非常大,从而给了我们动力来加速云的开发。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对云的应用可以说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但大部分建筑用户对云的应用却比较保守,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虽然我们此前已经摩拳擦掌,做好了一切准备,希望为中国用户提供云服务,但他们的热情显然还不够高。

问:云对于BIM的推进真有那么大的价值吗?
肯:没有云,用户获得的所有数据都是分裂的:即使是参与同一项目的各方,你有你的数据,我有我的数据,大家各自为政。事实上,云对于BIM而言就如同给老虎插上了翅膀。
首先,基于BIM的云平台可存储海量数据,计算能力强大,数据传输快捷高效。
其次,BIM云平台可以实现多方数据共享。我们只需要在云端部署相关资源,比如BIM软件、高性能的计算以及BIM模型和相关数据等,设计人员、模型维护人员就可以通过普通的电脑联网云端,对模型进行修改和处理。
另外,各项目参与方都可以通过移动和非移动设备登陆云平台,实时查看、修改和批注BIM模型,实现多方协同工作。实时交流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诸多问题。
因此,没有云技术,企业在决策、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后期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起来也会变得比较困难。

问:在不远的将来,您认为中国用户对云的应用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吗?
肯:有我们和业界同仁的参与,我相信一定会的。
一方面,我们正在尝试与合作伙伴一起来推动这件事情。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都是各行业的精英,与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愿意为行业的技术革新贡献力量。同时,他们了解中国市场,了解用户需求,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热情很高。因此,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云的应用,必将会产生1+1>2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正在帮助已经在局部使用云的用户拓展应用领域。我们知道,目前很多用户说他们已经拥有了云,事实上他们只是应用到云的某一方面。我们正在帮他们扩大这一应用。
当然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哪怕针对不同的用户一对一地让他们了解云。我相信,最先应用云的用户最先受益,而当其他用户看到他们的成长后,也会很快认可云、接受云的。
梦想总是希望实现的。而在建筑行业,BIM解决方案提供者就是那些助力筑梦之旅的力量。

问:Bentley 在中国的业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快速发展的?
肯:快速发展是从2012年我来中国的时候开始的。
Bentley 最近几年一直在推动“中国优先”的发展战略。我们成立了本地研发团队,实现了与本地数据标准的无缝对接。我们还加速了产品在中国的发布速度。以往,我们的产品中文版发布时间通常比英文版滞后半年。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今年5月份我们的中英文版本在同一天发布。我认为能够同时发布同一款产品的中英文版本是对中国用户的最大支持。

问:Bentley是通过哪款软件发力中国建筑市场的?
肯:AECOsim。这个产品最初是由在中国承建项目的外国企业带到中国来的,也正是从这些合作伙伴那里,我们了解到中国建筑市场对世界一流科技的渴求。
建筑行业的项目同样会涉及多个专业、多个阶段协同工作,如建筑、结构、设备、电气及场地规划等,内容庞杂,耗资巨大。准确的物料预算和时间管理将会给项目节约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成本。而高效准确,也是建筑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Bentley的自身经营理念是:帮助客户在最短时间内交付最好的建筑。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开发了基于BIM的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ABD)平台。ABD整合了Bentley领先于世界建筑行业最前沿的尖端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决策-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目前ABD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工程建设单位普遍应用的工作平台。
我相信,我们的ABD平台可以帮助中国用户把梦想中的建筑变为现实。

问:Bentley的BIM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哪些建筑有应用呢?
肯:如中国尊、汉京中心、银川绿地中心、攀枝花三线博物馆、房山长阳客运站、天津滨海地铁B1线、公园8090(涿州)等都应用了Bentley的BIM解决方案
以攀枝花博物馆为例。博物馆的设计造型为花瓣型,室内空间结构复杂,多面的、不规则的外墙和紧张的工期安排都为项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过多方权衡、比较,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最终决定采用我们提供的集成BIM解决方案。
项目组通过可视化智能三维模型与项目的各参与方直观地沟通,帮助业主在最短时间内制定了最佳决策;在协同工作环境下,各个项目参与方随时登陆协同平台查看项目模型信息,讨论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大幅缩短了设计时间,降低了项目的错误率,提升了工作效率。最终,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交付。
又如,深圳的新标志性建筑汉京中心大厦,在设计时也使用了我们提供的基于BIM的集成解决方案。首先,设计团队通过ABD平台和MicroStation对几何和数据进行转换,以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同时通过平台为整个团队提供了高度精细完善的建筑全信息模型。其次,主要利益相关方之间通过Navigator和移动应用程序共享三维模型,实现了建筑师、项目顾问和分包商之间的无缝工作流。负责该项目的莫尔菲斯建筑事务所设计技术总监Cory Brugger认为“这座高度创新的标志性摩天大楼的成功交付,得益于Bentley BIM平台的支持”。

问:对于中国市场,您有自己的梦想吗?
肯:中国人有梦想,敢于追梦。中国的飞速发展需要高科技支持,而我们的强项就是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以进一步提升客户的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能与中国企业携手并进,这一点让我很开心。
还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国外的企业带来了很多很好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对Bentley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这也让我非常兴奋。
再有一点,我认为Bentley的强项是数据,无论谈到i-model、AECOsim,或者是ProjectWise,都会涉及到数据和数据的应用。随着市场的成熟,客户对数据的精确度以及重复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专长将会为我们赢得更加突出的优势。
BIM为中国建筑业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方式与理念。随着今年中国建筑行业几个BIM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们的行业已经进入BIM加速度时代,也意味着前BIM时代将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去不复返。
正如Ken所说,中国人有梦想,敢于追梦,相信在BIM时代,数据和云将会给中国人的建筑梦想插上起飞的翅膀。

发送2025年新年祝福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25 22:13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