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陶叶)2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工程师、规划科技司司长吴鑫做客新华访谈,为网友们解读五部门《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和建筑、管线工程设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在访谈中,吴鑫说,《通知》的出台,就是认真贯彻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和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城乡规划和建筑、管线设计安全工作水平,从源头防范事故的发生。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之《安全中国》专栏系列访谈。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许多城市正在向郊区扩建,包括新建的工业园区等,还有的正在规划中,必然会涉及到城乡规划、管线安全等问题。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和建筑、管线工程设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5部门联合发文,力度很大。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工程师、规划科技司司长吴鑫来为大家解读这一文件的相关内容。
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吴鑫:谢谢主持人。新华网的广大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那您介绍一下该文件制定出台的背景。
吴鑫:近期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和建筑、管线工程设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首先是为了把总书记和国务院关于城乡规划、建筑规划、管线工程设计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大家知道,去年山东青岛发生了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漏油爆炸事故,造成了62人死亡,136人受伤。总书记亲临现场,要求要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落实事故责任,强化管理。
总书记亲临现场,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城乡安全规划设计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强调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一定要遵循安全第一的要求,当建设、规划和安全生产有矛盾的时候要适当及时调整规划。为了把总书记重要讲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们五部门立即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到典型地区、典型企业,组织专家学者座谈,深入分析当前我们国家城乡规划和建筑、管线设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的原因,对采取的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总局栋梁局长亲自听取了起草小组的汇报,对如何起草好这个文件,如何把总书记的要求变成切切实实、可操作性、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了具体指导。所以这个《通知》的出台,就是认真贯彻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和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城乡规划和建筑、管线设计安全工作水平,从源头防范事故的发生。
第二,主要是如何吸取事故教训,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使我们联想到国内外一些类似事故。比如1984年12月3日,印度的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造成2.5万人的直接死亡,55万人的间接死亡,还有20多万人致残。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气站火灾爆炸事故,导致524人死亡,7000多人受伤。1998年3月5号,陕西西安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30多人受伤。2010年7月28号,江苏南宁塑料市场丙烯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120人受伤。这些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我们必须把国外发生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对待,把过去发生的事故当成今天发生的事故对待,进行系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措施。
我们分析这些事故,在规划、设计、建设中初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条:一、在城乡规划和建筑、管线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安全生产的要求,在规划时就缺少安全风险评价,造成了先天不足,从而产生了安全事故隐患。二、落实规划不严格,违反已经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导致工程尚未完成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三、不重视安全标准规范,违规开工建设,像一些危险化学品企业、石油管道与居民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交叉布置,或者是不符合安全距离就开始建设。四、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线工程设计在安全监管上还有漏洞和薄弱环节。例如,山东青岛11.22这起管道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在规划方面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在已有石油管道上面和附近违反规划建设居民区。如果没有居民区的建设,就是爆炸了也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二是在没有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城市的排水区与输油管道垂直交叉建设。所以出台制定这个《通知》,希望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让“一企出事故,万企受教育;一地出事故,全国受警示”。坚决防止类次事故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