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428|回复: 0
收起左侧

淮浙煤电公司煤电一体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9 09:28: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黝黑晶亮的煤炭从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地下700米运出,开始了一段快乐的旅行,经过火车专列、输煤站、皮带、磨煤机,变成了细细的粉末,进入了淮浙煤电公司凤台电厂4台60万千瓦机组那火红的炉膛,燃烧自己,加热炉水,形成蒸汽,冲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出电量。源源不断的电能顺着“皖电东送”西大通道进入到浙江的千家万户,描绘出一幅精彩的煤电“双人舞”画面。
  强强牵手  喜结“良缘”
  浙江是个经济强省,在催生经济强省的诸多关联因素中,能源无疑起着基础性的战略支撑作用。然而,浙江却是个资源小省,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匮乏。而素有“煤海”之称的安徽省淮南市有着离浙江最近的大型煤矿,其丰富的煤炭储量、经营管理经验弥补了浙江在资源储量、煤矿管理方面的缺陷。与此相对应的浙能集团则具备专业的电力技术、装备、人才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再加上浙江庞大的电力消费市场,正所谓“郎有才、女有貌”,一拍即合,淮浙煤电公司由此应运而生。
  2005年6月28日,淮南矿业集团和浙能集团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双方各出资50%,合作成立全国首家煤电一体化企业,在安徽淮南投资组建了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同步建设一座装机容量为4×60万千瓦的凤台电厂和一个设计年产600万吨煤炭的顾北矿,总投资约130亿元。
  这样,淮浙煤电公司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域的强强联合,变输煤为输电,攻克了铁路运力瓶颈,节约了煤炭运输成本。“淮南到杭州按照600公里每吨35元的运输成本计算,淮浙煤电公司每年可以减少2亿元左右的煤炭运输成本,还避免了运输沿途的环境污染。”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08年,因为煤炭价格的日益攀升,在浙江其他火电厂全线亏损的情况下,凤台电厂一期工程2台机组仅投产不到5个月就获得6000多万元利润,真正体现了煤电一体化企业“无缺煤之忧、无市场之忧、无铁路运输之忧和无煤炭电力两行业摩擦之忧”的“四无忧”优势。
  作为浙能集团实施“大能源战略”首个跨省项目和淮南矿业集团实施“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战略的第二个跨省项目,淮浙煤电公司集中了两家股东企业的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管理和人才等诸多优势,其均股投资的煤电联营模式被业界公认为“淮南模式”,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肯定。
  如今,淮浙煤电公司已进入投资全面回报期。2013年,淮浙煤电公司共生产原煤333万吨,发电79.78亿千瓦时,上网电量75.81亿千瓦时,共创利润3.44亿元,资产总额达106.19亿元,净资产35.64亿元。截至2014年2月,该公司已累计生产原煤2412.9万吨,向浙江输送电量425.4亿千瓦时。
  煤电一家 和谐共荣
  “在淮浙煤电公司,煤矿与电厂并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人,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电厂的稳定运行,电厂的满负荷运转也将为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方面,面对上网电价下调、煤价下跌的不利形势,凤台电厂与华东网调沟通,争取计划外发电量或代发电量,不断调整锅炉燃烧,尽量使用自己煤矿生产的原煤来发电。另一方面,每当遇到煤质差的煤层,顾北矿就加强洗选煤工作,提高煤炭发热量,为电厂提供最优质的煤炭。”淮浙煤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面对电厂二期建设资金紧张、工程面广、参建人员众多、管理难度大等困难,凤台电厂提出了“大干苦干100天,实现年底双投”的口号自我加压,许多干部职工放弃了休息时间,轻伤不下火线,遇到问题不等不靠,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有很多职工的家就在市里,甚至是距离电厂仅几百米的凤台县城,每个月回家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即使是回家,也只是住一晚上就匆匆离开,没有任何人抱怨。
  2013年8月,电厂二期办锅炉专工桂权在上海汽机厂驻厂催交主蒸汽阀,5岁的孩子在家高烧不退,嘴里不停地叫着“爸爸”,这时的桂权已经半个月没回过家了,妻子一个人除了要照顾生病的孩子,还得照顾腿脚不方便的婆婆。尽管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忍住内心的煎熬,没回去看一下孩子。
  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2013年12月,淮浙煤电公司凤台电厂4台60万千瓦机组顺利投产。凤台电厂二期工程以18个月25天的工程基建时间刷新了全国同类型电厂建设的纪录,比全国同类火电机组建设定额工期提前5个月实现全面建成投产。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6 06:48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