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7月24日彭博消息,蒙古正寻求下月与中国签署一项燃气项目和供应协议,此举将帮助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继续扩充能源供应。
蒙古矿业部副部长Erdenebulgan Oyun在乌兰巴托接受专访时表示,上述协议将包括建设两座煤制气工厂,其中95%的产量将通过管道运往中国。他表示,工厂将在2019年投产运行。
蒙古经济发展部副部长Chuluunbat Ochirbat在东京接受专访时表示,两煤制气项目将与中石化合作开展,双方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访问蒙古时签订。
据悉,之前蒙总理访华期间签署了年产150亿立方米燃气的备忘录,双方为落实煤制气项目,蒙古已组建工作组开始工作。工作组已接待中方2~3个调研小组,基本上已完成对矿山的试验调研,以及对水资源的调研,于7月底完成预可研。
外来“煤制气”很及时
7月2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上半年天然气运行快报统计。统计显示,上半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887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约合283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上半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1.9%,相比去年全年30%又有小幅增长。
能源局专家认为,在天然气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必须多途径供给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潜力有限。只有大力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力图实现天然气的自给自足,才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发展煤制气的国家,煤制气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产业发展蓄势待发。
国家能源局22日对外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了煤制油(气)“不能停止发展、不宜过热发展、禁止违背规律无序建设”的方针和“坚持量水而行、坚持清洁高效转化、坚持示范先行、坚持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
考虑到我国煤炭产地对于煤制气项目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未来国内煤制气对于天然气消费结构的支持有限。因此增加蒙古外来“煤制气”气源是不错的选择。对于两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多方面来说,是都能获益的局面。
蒙古“矿业兴国”战略
过去蒙古国民经济基础一直是畜牧业,历史上又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蒙古国的经济状况一度极端凋敝,不得不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为改变这一状况,蒙古国政府确立了“矿业兴国”发展战略,逐渐成为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13年,蒙古以GDP 18.3%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明星。
蒙古被称为“煤矿业的沙特阿拉伯”。蒙古是全球煤炭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蒙古国能源局统计,蒙古的煤炭总储量约为1623亿吨(包括推断储量)。其中,靠近中国的南戈壁地区储量为530亿吨,世界最大的、为开发的焦煤矿塔旺陶勒盖煤矿就位于南戈壁地省。
目前,中国是蒙古煤炭的唯一出口国。蒙古国正在开采和出口的煤矿均位于南戈壁,距离中国国界线很近。最近的距离中蒙边境仅50公里,略远的也只有260公里。近年来,蒙古国对中国煤炭出口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1年、2012年,蒙古国对中国煤炭出口量分别为——2070万吨和2200万吨。2013年,由于中国需求下降,这个数字降到1800万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我国2014年煤炭进口将在3亿吨左右。蒙古国的煤炭将占我国进口总量的1/10左右,继续在煤炭进口来源国中保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