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煤炭企业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任性生产。一是基于目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难以改变,二是国家发改、煤监局、能源局等部门开始向煤矿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亮剑。
3月13—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煤矿安监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对涉及违法违规建设的产煤省份有关部门和违法违规建设煤矿法定代表人进行约谈。
谁被约谈?
能源观察获悉,参加约谈会议的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等14个省区人民政府及项目核准、行业管理、安全监察部门(机构),神华、中煤、同煤、冀中能源、陕西煤化、伊泰等17家煤炭生产企业。基本涵盖了主要煤炭资源产区,以及排名在前17位的煤炭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民营煤炭企业。
约谈内容是什么?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约谈会上表示,按照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第25次联席会议要求,遏制行业下行态势,必须加大力度依法依规限制产量,改善供求关系。重点落实“四个严格”——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使用,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产能、超核定产能和不安全产能。
能源局煤炭司、煤矿安监局监察司、煤炭工业协会负责人分别就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和地方部门监管责任、严格履行安全核准与安全专篇设计审查程序、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煤矿建设行为等提出要求。
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近期将启动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情况核查,在完善常态化煤矿产能登记、核定、公告和问责制度的基础上,抓紧落实煤矿建设生产领域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目前看,管理部门不缺少问责、约束的方法,为什么矿长追加生产的积极性还是那么高呢?
被约谈地区和违法违规建设煤矿代表表态称: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确做到违规建设煤矿停工停产,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煤矿手续合规化。从这个表态可以看出,手续不全、违规的项目不在少数。
到底有多少违规项目?
国家煤监局在2014年9月的调查显示,全国违法违规煤矿建设生产煤矿192处,产能7亿多吨,其中新疆、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违法违规煤矿建设生产煤矿情况严重。这个数据仅在行业内部做了通报,7亿吨的违法违规产量实在是多,难怪煤炭消费、生产统计的数据与实际状况有偏差。
不仅如此,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现有煤矿产能在40亿吨左右,在建产能10亿吨以上,煤炭产能过剩十分突出。在煤炭的黄金时代,除煤炭、电力行业外,包括烟草、房地产、装备制造等十几个行业投资煤矿,分享煤炭行业高额利润。但目前,煤炭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王勇先后对煤炭脱困作出批示。调控煤炭生产总量,严格控制不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生产、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是煤炭脱困的重要举措。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主持召开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第二十五次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对违法违规建设煤矿和超能力生产问题突出地区进行约谈。
违法违规煤矿怎么转正?
对于违法违规煤矿项目,国家发改委曾要求所有违法违规煤矿建设项目先停产;各省区限时如实上报辖区内违法违规煤矿企业名单,对未报的决不给其补办手续的机会,坚决进行永久关停或无条件指定兼并;对如实上报的,下一步研究补办手续的办法。
对违法违规煤矿建设项目补办手续的办法,分为四种,由企业自主选择。 (1)关停。(2)立案查处。由纪检、检察、煤监、安监、国土等部门联合进行查处,查处后再补办手续。(3)与淘汰落后产能挂钩。按违法、违规程度不同,挂钩比例不同。违法、违规程度越大,承担责任越大;区域内挂钩比例大,区域外挂钩比例小。(4)指定兼并。
文/能源观察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