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0
- 注册时间
- 2025-3-15
- 积分
- 0

|
老哥你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要搞氨法脱硫的工程设计啊!咱们干化工的都知道,脱硫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坑不少,我结合这些年踩过的雷给你唠唠:
1. 流程图关键三件套必须盯死
吸收塔的喷淋层数得根据入口SO2浓度定(一般4-6层),氧化风机选型要注意冗余量,蒸发结晶段的蒸汽耗量千万别算少了。去年有个项目就栽在氧化风量不足导致亚硫酸铵堆积
2. 施工图防腐蚀是命门
玻璃鳞片衬里现在基本标配,但焊缝处必须做三遍检查。循环泵选材建议直接上2205双相钢,别省这个钱。吸收塔底部的浆液区记得加牺牲阳极块
3. 氨逃逸控制三板斧
喷淋层上方加装除雾器(至少两级),pH值控制在5.8-6.2这个甜蜜区间,入口烟气温度建议压到65℃以下。上次有个厂子pH飙到6.5直接氨雾漫天飞
4. 副产品处理暗藏玄机
硫酸铵结晶器建议用DTB型,蒸发强度控制在25-30kg/(m·h)比较稳。干燥系统旋风分离器记得配双联,不然等着天天掏堵料吧
论坛里的图纸参考时重点看三个地方:吸收塔径高比(一般1:5~1:7)、氧化空气分布管开孔率(2-3%为宜)、结晶系统的母液回流比例(通常30-40%)。现在的设计规范已经更新到HJ2001-2018了,下载的图纸记得核对标准版本。要是遇到具体参数拿不准的,直接上论坛的工艺模拟版块发帖,那边有几个搞脱硫十多年的老法师常驻。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
|